山东地区丹参药材品质区划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不同产区、生长各期监测丹参植株整体形态指标、根部活性成分及不同发育部位抗氧化活性,探究产地因素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为丹参开发药用部位、活性成分及药理药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了解丹参在山东省内不同区域品质差异,对山东省内不同产区丹参药材的活性成分与气候因子、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对丹参药材品质的影响,为丹参药材适生基地及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以紫花丹参为例,统一种苗来源及栽培种植措施,于不同产地进行育苗移栽试验,动态监测生长各期植株形态指标、活性成分变化,研究产地、采收期对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DPPH法测定丹参植株不同产地、不同发育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不同采收期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的活性成分;收集山东省内8市32产地的丹参药材及根际土壤,利用HPLC测定丹参药材中13种活性成分含量,记录采集地生境信息,年降雨量、年均温、1月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等9个气候因子数据,研究气候因子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测定丹参产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土壤元素有效态(有效态P、Mn、Fe、Cu、Zn、B)及无机元素(K、Al、Ca、Mg、Mn、Zn、Cu、Pb)含量,研究土壤因子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1)丹参植株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发育时期丹参株高、冠幅、主茎粗和地上分枝数变化明显,且呈规律性变化,外观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盛花期达到最高点。不同产地植株长势不一,以地下生物量为因素,可聚为五类,其中临沂市蒙阴县、平邑县保太镇和莱芜市苗山镇各形态指标均高于或与CK相似,植株整体长势较健壮;其余试验点均不同程度低于CK,其中费县梁邱镇各指标均最低,植株长势较弱。(2)不同采收期丹参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脂溶性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依次为:0.2360~0.6112%、0.1881~0.5980%、0.1576~0.4600%、0.1050~0.1890%,增长模式呈“缓慢增长~增长~快速增长”趋势,丹参酮ⅡA增长最显著,二氢丹参酮Ⅰ增长最缓慢,莱芜(苗山)脂溶性成分总量最高,高达1.8122%,临沂(平邑流峪)最低,低至0.8037%;水溶性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D>丹参素>Zn>Cu>Pb。32个产地K、Ca、Mg、Pb、Mn、Zn、Cu、Al 8种无机元素含量范围及平均值分别是产地117284.06~442848.35 mg/kg、254771.64 mg/kg;97003.01~167028.46 mg/kg、137676.29 mg/kg;442.91~92072.19 mg/kg、26842.90mg/kg;3608.25~39592.12 mg/kg、13486.00 mg/kg;255.32~1187.20 mg/kg、679.71mg/kg;47.09~200.16 mg/kg、79.90 mg/kg;13.00~103.65 mg/kg、29.38 mg/kg;11.19~35.84 mg/kg、22.22 mg/kg,Mn、Cu、Al、Ca、Mg、Zn是土壤特征无机元素。丹参药材活性成分与有机质、pH、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有效硼及无机元素锰、铜关系密切。结论:丹参植株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化性,推测与基因互作、产地生态环境相关。产地因素对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巨大,10月份为最佳采收期,揭示了丹参植株潜在优势,确定了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的活性成分,为丹参开发药用部位、活性成分及药理药效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紫草酸、丹参素钠、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D、原儿茶醛10个成分是丹参药材的特征活性成分,其中丹酚酸类与气候因子相关性不强,而低降雨量、低湿度、适温和延长日照时数可增加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有效态Zn、P、Fe、Mn、B是丹参根际土壤的特征有效态元素,Mn、Cu、Al、Ca、Mg、Zn是土壤特征无机元素,丹参药材活性成分与有机质、pH、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有效硼及无机元素锰、铜关系密切,有助于揭示环境与丹参品质的关系,为丹参的高产优质及规范化选址、种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过山蕨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C18硅胶等色谱填料,经中压液相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对过山蕨的部分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UV、IR、1D NMR、2D NMR、MS和CD等光谱技术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分得的部分组分进行小鼠耳肿胀试验,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人脐血静脉内皮细胞
学位
目的:以荔枝草为原料药,研究其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离工艺,研究抗RSV病毒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体内外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建立RSV病毒感染细胞模型,以治疗指数(TI值)为评价指标,考察荔枝草多糖的体外抗病毒活性。2.确立荔枝草粗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荔枝草中粗多糖的含量,在对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多糖提取方案进行优化;以醇沉沉淀量
学位
目的:制备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PRG并表征其特征;确定PRG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及过氧化氢(H2O2)损伤PC12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对PRG进行氧化降解,以降解产物作用下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大小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降解工艺,在最优条件下降解得DPRG,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从分子水平上,阐明DPRG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去蛋
学位
目的:山橙属植物在我国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课题对山橙属植物山橙的微量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发现具有结构新颖且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学成分,为山橙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以山橙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等技术对山橙中微量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其
学位
目的:研究苦楝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苦楝子乙醇提取物依次萃取,得到各级萃取部位,采用MTT法,运用A549肺癌细胞、Hep2喉癌上皮细胞、HepG2肝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HELA宫颈癌细胞对苦楝子提取物的各级萃取部位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筛选出活性部位。对活性部位采用常规的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学位
目的:采用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并结合指纹图谱研究全面改进侧柏叶质控标准,进一步有效控制药材和饮片的质量,保障其临床疗效;对其生发乌发药效物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同一产地侧柏叶质量的影响,优选出简便快速的现代干燥方法;收集市售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侧柏叶饮片进行质量考察,在药典收载的侧柏叶标准的基础上,在TLC标准、H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标准等三个方面进行标准改进研究;通过建立小
学位
目的:对现阶段金银花相关质量标准以及影响金银花药材饮片品质的因素进行调查综述,并对三大主产区金银花药材质量进行了比较;基于市场调研,对市售济银花的质量进行考察,从药材饮片的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含量等方面对药材、饮片(生品、炭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以金银花传统分级方法为依据,结合现代分析检验技术,对中药济银花药材饮片进行规格等级及质量评价研究,制定济银花药材、饮片等级行业新标准。方法
学位
目的:提取金银花总多糖,优化其除蛋白工艺;筛选抗病毒活性组分;对抗病毒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初步表征其结构;对不同批次的金银花多糖组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1.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金银花总多糖,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多糖的除蛋白工艺,并对金银花总多糖进行分级醇沉。2.对金银花分级多糖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测定金银花各多糖组分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3.采用DEAE-52、Sephad
学位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发育部位对山楂药材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药材质量,促进山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山楂药材中黄酮类、酚酸类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楂各品种的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采集不同采收期山楂果实及叶片,观测其外观形态指标,研究活性成分含量随采收期的动态积累情况,确定山楂适宜的采收期。用4种不
学位
目的:研究建立甘草和炙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生炙甘草成分差异,从化学角度为解析甘草蜜炙原理提供实验依据。以脾虚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脾虚大鼠体内代谢变化找到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计算标志物代谢趋势、总结整体代谢规律,并找到代谢通路。整合上述蜜炙前后成分差异及代谢组学变化数据,综合分析阐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归纳总结甘草蜜炙增效炮制原理。方法:甘草和炙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