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湍流中水汽饱和度分布与颗粒凝结规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其中由工业排放产生的细颗粒物所导致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微米级的细颗粒物很难被传统除尘技术有效收集处理。区别于直接脱除的传统思路,细颗粒物凝并长大预处理技术可以通过电场、声场或饱和水汽场等条件使难以去除的细颗粒物粒径增大,降低其去除难度,然后再利用后续除尘手段进行高效处理。其中异质凝结长大技术通过添加水汽营造过饱和环境,能够使细颗粒物与水汽发生异质凝结从而不断长大。该技术经济性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颗粒凝结长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管等低速的非湍流场景下,水汽饱和度等影响参数通常为稳定值。而在实际工业应用场景下,流动状态多为湍流,水汽饱和度分布规律及颗粒凝结生长机制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选择文丘里管和等径圆管两种工业常见湍流管道结构,通过实验和模拟手段探讨湍流管道中的水汽分布特征及细颗粒物凝结长大规律,使细颗粒物充分凝结长大,并为异质凝结长大技术在工业湍流场景下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模拟研究首先选择RNGκ-ε模型模拟单相流场特征,进行湍流计算;然后结合Mixture模型和EWF模型建立水汽分布计算模型,进行水汽迁移及冷凝的计算,研究湍流管道中的水汽分布规律;最后在水汽场中加入细颗粒物,结合LPT模型与自编写的用户自定义函数进行颗粒凝结长大的模拟。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搭建实验平台对流场参数(流速、压降)、水汽场参数(相对湿度)及颗粒粒径进行实验测定,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模型校核与验证;最后利用校核后的模型对两种管道中的水汽分布及颗粒长大情况进行模拟和对比研究,以得到湍流态管道中的水汽分布特征及细颗粒物凝结长大的规律。最后,为了使管道中不同位置的细颗粒物均能充分长大,从而被后续除尘技术有效脱除,在管道的进口和中心处添加三种不同结构的扰流装置,分析扰流装置对流场、水汽场及颗粒长大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当管道进口流速由6 m/s增至14 m/s时,管道整体的水汽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但流速过高会缩短颗粒的停留生长时间,出口颗粒粒径较小,不利于其凝结生长;(2)文丘里管和等径圆管中水汽均存在明显的壁冷凝现象,且由于近壁处低速边界层的存在,会抑制中心处水汽向壁面的迁移,导致近壁处出现水汽不饱和区域,无法满足颗粒冷凝生长对水汽量的需求;(3)在管道的进口和中段处添加扰流装置能够破坏低速边界层,使水汽向边壁迁移,从而消除原本近壁处颗粒无法生长的不饱和区域,显著提高管道内水汽饱和度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使细颗粒物能够充分凝结长大,更有利于后续处理。
其他文献
广西北山铅锌矿位于南岭成矿带西缘,是桂北地区典型的大型铅锌矿之一,大地构造属于江南古陆的西南缘。本文搜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查阅桂北地区相关文献,对北山铅锌矿床进行了深
目的:本研究通过制作新西兰大白兔颈内静脉置管的模型,观察不同导管留置时间所致颈内静脉内膜增生、血栓和纤维蛋白鞘形成情况,以及置管侧颈内静脉不同部位的内膜增生情况和T
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各国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几十年中,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研实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目的:研究太芪培元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1)以阿魏酸、特女贞苷含量及醇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当归、女贞子等七味药材的醇提工艺参数;(2)以黄芪甲苷、总多
当人类进入20世纪的时候,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眼看着八国联军用枪炮轰开了北京城门,饱含屈辱和悲伤;而当人类迎来21世纪的时候,中国人民正用鲜花和笑脸喜迎八方来宾,充
肝癌在致死癌症中排名第三,是世界上常见的第六种恶性癌症。在发展中国家,肝癌的死亡率超过了 80%,肝癌已经成为了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数据显示:肝癌细胞的自噬
目的:验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ALAT1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ion factor 3,IRF3)和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ion factor 5,IR
第一部分:DWI评价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化学性肾损害后肾功能变化与ADC值的相关性,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碳点(CDs)作为一类新型的发光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小、原料广泛、毒性低、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优异、化学稳定性强、抗光漂白性高和易功能化等优点,在发光器件、药物传输、化学
天然免疫作为机体防御中最有效的一道防线,在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其保守的分子结构如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