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负面事件应对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曝光,严重损害公司及其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对企业绩效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于企业而言形成了一种危机情境。在这一危机情境下,企业通过发表声明来维持企业及其产品的正面态度,是一种旨在缓解负面影响的社会责任行为。这不仅与企业前期常态情境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不同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相关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现实情境。厘清这种跨情境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响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内在逻辑,拓展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视角,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解决。因此,本文基于组织惯性理论,对企业前期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负面事件后的应对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以2016-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据和社会责任负面事件后公司网站发布的“公告”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跨情境决策究竟是出于惯性还是针对不同情景的“权宜之计”。结果显示:(1)前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在发生负面事件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采取回应方式,且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这种倾向越明显;区分不同的披露方式可以发现,采取自愿披露的企业,较之于应规披露的企业,其披露质量越高,越倾向于回应负面事件。这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即“组织惯性”。(2)进一步分析表明,行业竞争、组织年龄和规模、高管特质是组织惯性的三个来源。其中,行业竞争作为组织间的惯性来源,会显著提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即行业竞争的加剧增强了组织惯性;企业规模和年龄对组织惯性并不存在一致的、正向的调节作用,只有企业上市年龄才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第三,高管特质会通过影响企业决策,增强或者减弱两者关系,从而导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负面事件应对行为间的相关性,但相较高管性别与学历,高管年龄才是显著的调节因素。以上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组织惯性理论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跨情境行为决策、厘清组织社会责任决策的内在逻辑,并为企业妥善应对负面事件提供启示。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从人才落户、就业创业、薪资福利等各个环节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力资本短缺问题,进而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回国热潮。2008年末,中共中央正式启动“千人计划”,随后各地方政府为充分贯彻党中央的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大了当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北京、上海及深圳等超一线城市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分别实施了
学位
以年报问询函为载体的监管模式正成为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要途径,证交所通过对年报中存在问题或者不符合信息披露规范的公司发出问询,要求上市公司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解释或更正,并及时公布,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相关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年报信息披露质量。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中介,年报是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主要信息来源,年报问询函是否会对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提供增量信息从而提高盈利预测质量尚未有定论。所以,研究年报问
学位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备受控股股东的青睐。控股股东被质押的股票股价若跌至警戒线或平仓线,就会被要求追加担保甚至被强制平仓,控制权有可能会发生转移。为了避免控制权转移,控股股东会通过信息操纵等机会主义行为粉饰报表以维持股价,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因此本文基于控制权转移视角,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选用2007-2018年期间深圳与上海两座城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
学位
2000多年前,张骞开辟的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各国进行贸易交流与文化交往,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友好交往。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国内制造业等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并且也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分别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称为“一带一路
学位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曝光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食品安全、生态污染、职工权益、企业诚信等,社会责任的缺失关系到各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关注从纯粹的财务绩效转化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管理者自身特质与企业决策息息相关。为了反映事实决策中人性的复杂性与差异化,行为经济学家提出了社会偏好理论,即行为主体关注他人收益或行为的倾向。而管理者的亲社会偏好是否也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文章
学位
转型升级时期的中国所目前面临的一个颇为尴尬的局势就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企业“道德滑坡”的现象日益增多。负面事件爆发后,涉事企业随即会采取各式各样的应对策略以修复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减缓股东财富损失,但其作用效果却不尽相同。企业应该如何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修复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护股东财富不受损失?企业应对策略与股东财富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呢?因此,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收购活动越来越多。由于监管环境较为宽松,为了快速占取市场份额、获得产业上下游控制权或者快速进入某一领域,或是出于羊群效应的影响,诸多并购方不惜以高额溢价收购对方企业,并购热潮中高溢价收购时常涌现,并购潮降温后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问题及经济后果也逐渐显现。现有关于商誉减值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环境、并购当时的特征、管理层自利动机和CEO特征展开,较少关注高管团队群体
学位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发展,高管的身份从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代理人转变,高管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获得利益相关者持续稳定的资源投入。然而,近年来财务舞弊、产品造假等社会责任缺失行为曝光导致高管被迫离职的事件时有发生。高管开始意识到,企业不仅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应该避免做出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缺失会对企业中重要高管的职位变动产生何种效应,
学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目前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于2020年已经实现全面脱贫。然而,在贫困人口的显性贫困维度得到改善的同时,由于脱贫绩效评价标准与扶贫效果的长期性相矛盾,返贫现象突出,容易跌入“贫困黑洞”,形成“隐性贫困”。因此,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的可持续机制如何建立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隐性贫困”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隐性贫困”问题,进而达成
学位
当前,发达国家推进再制造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在要素赶超计划中不断追赶,在这种“双向挤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众多外部挑战与制约。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传统行业普遍面临市场需求骤减、利润率下滑等现象,而金融投资相比实业投资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这就吸引了大批制造业公司将公司资源投向金融领域,金融投资活动愈加频繁。然而,这种短期获利行为是以牺牲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而且还违背了我国强调金融业是为实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