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泡沫增强碳气凝胶结构调控及热防护性能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声速空天飞行器在服役时往往面临严苛的超高温环境,对热防护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亟需轻质、耐高温、强度较高、可靠性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来确保飞行器部件的安全服役。碳气凝胶具有比消光系数高、热导率低、热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超高温热防护材料的隔热需求,但在应用时存在脆性大、不耐冲击、难以大尺寸一体化成型的问题,难以单独作为隔热材料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具有整体尺寸且密度小、热导率低的酚醛树脂碳泡沫对碳气凝胶进行增强,制备热导率低、压缩性强度较高的轻质耐超高温热防护材料。论文通过在真空条件下将间苯二酚-甲醛(RF)前驱体溶液浸渍到泡沫基体中,经溶胶-凝胶、溶剂交换、超临界干燥、共热解的过程制备碳泡沫增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并且从碳气凝胶和碳泡沫两个组分出发,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构效关系。首先,通过改变溶胶-凝胶工艺参数,包括催化用量、甲醛用量、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对碳气凝胶的结构进行调控,研究各参数对碳气凝胶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减小催化剂用量后,制得的碳气凝胶比表面积基本不变,总孔容积减小,骨架颗粒粒径变大,热解收缩率和密度均减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甲醛用量,会使所得碳气凝胶的比表面、总孔容积、平均孔径、收缩率均增加,平均粒径减小,进一步增加甲醛用量后,所得产物不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升高固化温度对碳气凝胶的孔结构性质影响不大,但会使其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延长固化时间后,碳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平均粒径不变,介孔孔容增加,骨架密度和孔隙率略有升高。因此,催化剂用量和甲醛用量对碳气凝胶的结构性质影响较大,改变这两个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对碳气凝胶结构进行调控。其次,将碳气凝胶与碳泡沫进行复合,分别研究了气凝胶结构及酚醛泡沫种类和密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制得的碳泡沫增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且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增长速率较碳泡沫明显变慢,即使是在1900°C高温下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较低的热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催化剂用量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高温热防护性能,而减小催化剂用量则对复合材料的中低温热防护性能有利。此外,分别采用三种泡沫基体即商业化酚醛树脂泡沫(CH)、模板法低密度酚醛树脂泡沫(CL)和中低密度酚醛树脂泡沫(CM),对碳气凝胶进行增强,经对比研究后发现,以CL为基体制得的CCL-900复合材料界面缝隙小,1900°C下的热导率低至0.31 W/m·K,抗压强度为0.51 MPa,复合材料同时表现出了低热导和较高的抗压强度。然后,选择以CL为基体,对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将CL与不同前驱体浓度的气凝胶进行复合,所得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在0.95~0.11 MPa,800°C热导率约0.1 W/m·K。最后,文章对复合材料的共热解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复合材料在共热解过程中发生的脱氢、脱氧和脱碳反应。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儿童和老年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评价,了解我国儿童和老年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特点,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分析我国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1)制定检索策略,系统检索CNKI、Wan Fang、VIP、Pub Med、Embas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等后果,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脏类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健康。HBV感染引起肝癌的过程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HBV致癌机制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持续存在引发的慢性炎症、乙肝病毒X蛋白(HBx)作为原癌基因激活剂激活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表达、乙肝病毒DN
自1989年3月Fleischmann和Pons宣称在室温下通过电解实现核聚变以来,国内外低能核反应(LENR)研究已走过三十多年的曲折历程。近年来,电解法和充氢法实验技术不断提高,大量实测结果证明了超热等异常现象真实存在,实验重复性也有了很大提高,使这一领域日渐回暖并不断引发关注。由于LENR被认为存在成为优质新型核能源并应用于军民用多领域的可能性,有必要慎重评估LENR技术可行性与发展前景。本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易在人体呼吸道和肠道中定殖,目前最流行的两个致病型分别是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 KP)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c KP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感染免疫力低下、患有疾病的人群。而hvKP则比c K
背景:对于儿童肺炎,气候气象指标和空气污染数据在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和传播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知大多数呼吸道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趋势,这是所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在对于肺炎的疾病进展方面,尚未了解气候和空气污染因素对于肺炎的发展贡献。方法:我们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的观察研究,以招募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儿童。目前本项课题所涵盖的数据内容均为重庆2009-2018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肿瘤死因第二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是HCC高死亡率重要因素。因此,探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方便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是代谢组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血液中代谢物丰富且临床样本易得,因此血液是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最佳样本。代谢物的变化被认为是肿瘤的特征之一,并且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对其快速增殖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HCC患者
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Amplified 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lphaLISA)是依靠光激化学发光的均相免疫检测技术,其中两种直径为200 nm的供体微球和受体微球通过其结合的抗原抗体共同相互作用,最终发出520-620 nm的光,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目的:探讨POSTN调控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aGvHD的疗效与机制。内容:1.构建sh-POSTN慢病毒载体转染hUC-MSC;2.体外实验探讨POSTN调控hUC-MSC一般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调节作用;3.利用小鼠aGvHD模型探究POSTN调控hUC-MSC治疗aGvHD的疗效与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hUC-MSC,同时构建sh-POSTN慢病毒载体和sh-NC对照慢病毒载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基因组的储存场所,是一种严格区室化高度不均一的亚细胞结构。染色质是基因组的存在形式,是细胞内最大的复合结构,是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的共同载体。染色质主要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构成,人类细胞中长约两米的染色质,经过一系列的折叠,最终被压缩到直径约为10μm的细胞核内。染色质的折叠过程是高度有序的,首先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然后四个核小体为一个
骨折作为高发性的创伤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移植、物理辅助性疗法、全身注射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局部注射人源重组BMP等。尽管经过治疗,绝大多数骨折患者可以愈合,但由于骨折处血液供应减弱、骨折断端活动性强、骨膜受损、受伤部位感染等,每年仍有5%-10%的患者无法愈合。BMPs是从骨基质中分离提纯的一类能高效诱导骨、软骨组织发生的酸性糖蛋白,在胚胎发生、个体形成,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