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兼论课程学者之课程政策角色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k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性课程改革趋势使特定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有重要意义,台湾课程研究渐成为现时代华人地区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的台湾与大陆比较研究成为学界重要课题,“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是研究台湾课程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本研究以我国台湾为区域研究对象,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为核心视点,将九年一贯课程置入台湾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并经由对台湾课程改革历史沿革的梳理与分析,全面总结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缘起、课程目标内涵、改革的推进策略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适时引入课程学者在课程政策中的角色分析,藉借台湾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的课程思想为研究个案,唤起对课程改革的理性规范与思考,深化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理解,以为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研究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核心概念与论文内容架构、已有文献整理与分析等具体问题。  第二章着重进行台湾社会发展研究。台湾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流变呈多元样貌,原住民文化、闽粤文化、殖民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欧美文化、海洋文化,都作为台湾文化的有机元素,沉淀、糅合于台湾文化之中,形成台湾独有的文化风貌,成为抚育课程变革的胚基。  第三章梳理台湾课程改革史。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效性验证,应从历史的视角分析,探索台湾光复以来课程改革的演进历程,是从历史的观点回答为什么要推动九年一贯课程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聚焦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九年一贯课程是继台湾九年国教之后的课程改革的里程碑,被称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九年一贯课程撞击着台湾课程模式的既定框架,但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九年一贯课程的推进也伴生了许多问题,改革仍需努力。  第五章是关于台湾课程学者课程思想与理论研究。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台湾教育当局对其不断地调整与修缮。教育理论来源于特定的教育实践,其功能也在于解释其源于的那些特定的题材范畴。探求台湾本土课程学者的课程思想,是关注台湾课程改革的合理路径。  第六章为欧用生课程思想研究。以台湾本土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教授课程研究的学术经历和其课程思想为个案,具体分析欧用生的课程本质观、课程价值论、课程方法论、课程转型论,更为具体地、深层次地考察台湾九年一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欧用生的课程研究历程也是台湾课程研究发展历史和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历程的写照。  第七章是基于上述六章研究内容提出的对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在本章中进行了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余年的反思,并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经验为启发,对课程改革做更为深入地思考。
其他文献
情景记忆是对过去或将来特定时间、地点或特定情景下发生的具体事件的模拟,心理理论是根据行为推测他人心理状态并预期他人行为的能力,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或者促进与
本研究属于认识方式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完善并论证化学认识方式的构成模型将进一步夯实本领域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描绘出物质结构、有机化合物、无机物、化学反应、电解质溶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学习支持服务是其重要特色之一。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又是优质的、示范性的网络教育课程,所以,研究网络教
近年来,教师幸福感问题成为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强,幸福感匮
从奥迪PB18 e-tron CONCEPT的命名即可了解到这辆于去年8月在圆石滩亮相的怪物注定要用来突破极限.时隔半年过去了,我们仍看不到它有上路的可能,但是仍表明该品牌在新能源领
期刊
本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并养成对日常生活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无机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处理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新课
面孔是特殊的视觉刺激,是个体身份识别最直接的视觉鉴别标志,识别不同面孔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面孔识别与许多变量有密切联系,例如身高、性别、熟悉度、面孔长相的
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推动、维持、强化、引导和调节的作用。本文首次提出“化学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包括粗心、审
本文以温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切入点,对2015年温州市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展开深入调查研究,调查了 12所温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