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学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传统教学中,“有教无评”和“有评无促”的现状,2017年新课标中提出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同时“教、学、评”一体化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多元评价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论、元认知理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关于“教、学、评”一体化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文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评”一体化和学生自我评价的设计和教学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背景,阐述了研究内容与问题、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二部分为对“教、学、评”一体化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概念界定及对应的研究综述,其次是理论基础,最后是根据上述部分得出的突出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思路;第三部分为针对文献梳理中发现的问题和理论基础,进行的“教、学、评”一体化与逆向教学设计的融合;第四部分是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单元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包括单元设计中各要素的分析、测评工具的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的设计、单元及课时的设计;第五部分是教学实施及结果分析,实践结果主要是对前后测问卷、学生自我评价情况和学生成绩的分析。通过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逆向教学设计法”是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提供自评量规的作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进行“教、学、评”一体化和提供自评量规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规定:探究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并首次将“创新素养”细化到具体可评价的学业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大力发展科创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在此背景下,广大生物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灵活开展学科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识解水平、文化环境和动机等。其中关于识解水平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多。识解水平理论认为个体
学位
2017年,上海市实行了“3+3”新高考政策,其中,第一个“3”包括每位学生都必须选择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另外一个“3”是指每位学生都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命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中自主选择三门学科,其中生命科学的教材是按照《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按照三维目标设定,而2021年开始使用的新版本教材是按照《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学位
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代,培养青年一代的学习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放眼科学的发展历史,类比在其中功不可没,它曾被许多科学家用作解决问题与提出创造性思想的工具。化学是一门典型的自然科学,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且逻辑性往往也较强。而这些特点恰恰决定了化学知识非常适合使用类比来进行学习。为了评估我国普通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类比情况,并为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提供建议,提高教师运用类比
学位
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科旨在培养学生4项核心素养,分别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新课标还对高中生物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选修部分划分为“现实生活应用”、“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包含若干可供学生选择的具体课程,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的详细建议。本研究选取《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推荐开设
学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近年来也逐步落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作为最具有学科特点的生物学素养四大要素之首,生命观念也是生物学素养的基础。笔者为了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逆向教学模式来培养初中生命观念素养。将逆向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知识的教学,以探索逆向教学模式对提升生命观念素养的作用
学位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了践行中央关于教育的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实际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从结构体系、学科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堂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而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作业”,其形式也需不断拓展、创新与优化。电子作业结合了信息技术载体的多种特点,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不仅仅丰富了作业的原有形式,还充分挖掘作业的本体功能和拓展功能,有望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选取沪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
学位
21世纪伊始,社会发展大跨步向前,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我国也迎来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而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也紧随其后,在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明了国家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和生活的不断变化,实验稿不再适应社会教育形势。2013年,教育部再次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并在2018年发行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选才的要求提升,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正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追求,也是新时代下对人才选拔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习惯使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重在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较少。基于生物学科的特性,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不能通过单一学科的知识解决,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以及逻
学位
教材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其设计有效反映出新课改的导向与落实,而将科技创新融入化学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着教材的编制与创新。考虑到受历史文化背景、教学模式、课程目标等影响,各国教材具有各自特点,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程度必然有所不同。本研究首先在化学学科背景下确定科技创新能力的认知框架,解决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厘定与内涵分析,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