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PAG神经元在排尿活动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尿的生理功能是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eriaqueductal gray,PAG)和脑桥排尿中枢(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PMC)能够支配膀胱逼尿肌,并且已证实这两个脑区之间存在解剖和功能上的连接。目前关于膀胱神经调控的观点是:PAG神经元在接收到大脑高级脑区做出的排尿决定后,通过直接投射并激活PMC来启动排尿反射。这些特异性投射至PMC的PAG神经元可能是排尿决定下传至PMC的“中继站”。根据功能学和解剖学分类,PAG被分为侧柱(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LPAG)、腹外侧柱(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VLPAG)、背内侧柱(dorsomedial periaqueductal gray,DMPAG)和背外侧柱(dors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DLPAG),其中腹外侧柱(VLPAG)在控制排尿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一般观点认为,VLPAG通过投射至PMC来控制排尿和膀胱收缩,然而,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确切位置以及这群神经元在排尿发生时或排尿周期中的活动模式尚未被阐明。与条件依赖性排尿(主动排尿)相关的VLPAG神经元的上游输入仍然不清楚。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通过嗜神经病毒逆行标记的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光纤光度法记录Ca2+信号以及同步膀胱测压的实验,对VLPAG神经元在排尿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课题主要开展的实验如下:(1)为了明确支配膀胱逼尿肌的VLPAG神经元的解剖学分布情况,我们开展了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介导的逆行跨多级标记神经环路示踪的实验。(2)为了明确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分布情况,我们在CRH-Cre转基因小鼠中通过细胞特异性的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系统,开展了RV介导的逆行跨单级突触示踪的实验。(3)为了探究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在小鼠排尿过程中的活动特征,我们在小鼠脑内植入光纤,并利用光纤光度法同步记录这群VLPAG神经元的活动和自由运动小鼠的排尿事件。(4)为了进一步研究小鼠膀胱收缩是否与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活动高度相关,我们进行了光纤光度法记录这群VLPAG神经元的Ca2+信号并同步膀胱测压的实验。(5)为了解析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在全脑范围内的上游输入,我们开展了狂犬病毒(RV)介导的逆行跨单级突触示踪实验,并对被RV标记的主要脑区进行了细胞计数。本课题主要的发现如下:1.明确了支配小鼠膀胱逼尿肌的VLPAG神经元的分布情况。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伪狂犬病毒531(PRV531)注射至成年小鼠的膀胱逼尿肌,逆行感染大脑内参与控制膀胱的VLPAG神经元。根据与小鼠脑图谱(《The Mouse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2012版)比对,我们发现:PRV531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在VLPAG脑区内广泛分布(Bregma-4.12~-5.20 mm)。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些参与支配膀胱逼尿肌的VLPAG神经元主要集中在Bregma-4.48~--4.96 mm的范围内。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表明支配膀胱逼尿肌的VLPAG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整个VLPAG中并且集中在内侧和尾侧区域。2.明确了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通过对CRH-Cre转基因小鼠进行细胞特异性RV的逆行示踪实验。我们发现:RV标记的特异性投射至PMCCRH的VLPAG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整个同侧VLPAG(Bregma-4.12~-5.20 mm)中。对同侧VLPAG中被RV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做定量统计显示:大部分投射至PMCCRH的VLPAG神经元集中在VLPAG的内侧和尾侧区域(Bregma-4.48~-4.96 mm)。平均细胞数为15±1(Bregma:-4.72 mm)~-121±7(Bregma:-4.72 mm)。总之,这部分实验对特异性投射至PMCCRH的VLPAG神经元进行了精准定位。基于我们发现的这群VLPAG神经元核心位置的坐标(Bregma-4.48~-4.96 mm),我们将进行下一步的光纤记录实验。3.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集群的Ca2+信号与排尿事件高度相关。我们发现:在每一次排尿开始前,实验组(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表达GCa MP6f)中GCa MP6f的荧光强度即出现显著增加,然而对照组(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表达EGFP)中EGFP的荧光强度在排尿发生前后始终没有变化。这表明实验组小鼠所记录到GCamp6f的信号变化与排尿事件高度相关且不是由运动伪影造成的。在所有的光纤记录试验中,每个排尿事件都与GCamp6f标记的VLPAG神经元的Ca2+信号瞬变相对应。我们这些数据表明: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集群的Ca2+信号与排尿事件高度相关。4.膀胱收缩时,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活动增加。为了进一步研究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Ca2+信号的变化是否与膀胱收缩相一致,我们在自由运动的小鼠中同时进行光纤记录和膀胱压力监测。我们发现,实验组(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表达GCa MP6f)中,每一次VLPAG神经元活动的显著增加都与膀胱压力骤升(膀胱收缩)相关。相比之下,在膀胱压力变化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对照组(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表达EGFP)中VLPAG神经元出现荧光强度的变化。排尿周期中的平均Ca2+信号显示,在膀胱压力骤升时,VLPAG神经元同时发生Ca2+信号瞬变。每次膀胱收缩都与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集群的Ca2+活动相关,相关性为100%。VLPAG神经元的Ca2+信号与膀胱压力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VLPAG神经元集群的Ca2+活动与膀胱逼尿肌收缩密切相关(GCa MP6f data,0.61±0.04;shuffled data,0.14±0.01;P<0.05)。这些结果表明,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活动与膀胱收缩高度相关。5.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接收全脑多个区域的解剖学输入。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RV介导的逆行跨单级突触示踪的方法发现了许多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上游输入脑区。我们对这些脑区中被RV标记的神经元数目进行统计分析(仅统计RV注射位点同侧的大脑半球),根据平均细胞数由高到低列出以下15个最主要的上游脑区: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未定带(zona incerta,Zi)、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edial preoptic area,MPOA)、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e,SNR)、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BNST)、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r nucleus,Ce A)、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N)、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脑桥排尿中枢(PMC)、外侧网状核(lateral reticular nucleus,LRt)、初级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上述脑区中,被RV标记的神经元平均数目范围是57±5(PVN)至931±16(LH)。这些结果为解析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介导的条件依赖性排尿(主动排尿)提供了解剖学线索。本课题主要的结论如下: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我们明确了支配膀胱逼尿肌的VLPAG神经元和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均广泛分布于整个VLPAG;并证实了这群特异性投射至PMC的VLPAG神经元的活动与排尿和膀胱收缩高度相关;最后,我们揭示了这群VLPAG神经元可接收多个排尿相关上游高级脑区(如下丘脑内侧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等)的解剖学输入。综上所述,我们的发现为解析VLPAG神经元在调控排尿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神经源性的膀胱功能障碍诊治提供了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大脑节点。
其他文献
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为蔷薇属植物。金樱子果实主要具有抗菌、抗炎、杀虫等活性,在医药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金樱子果实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RLMS)进行富集、结构修饰,并对修饰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实验,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验证。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活
学位
WHO 4级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星形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型(Isocitrate dehydrogenase-mutant,IDHmut)-4级(Astro-IDHmut-G4),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最新发布的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首次将原GBM中IDHmut部分区分命名为AstroIDHmut-G4。无论在G
学位
世界各地的人口日益增长,人类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因此对农业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一般来说,农作物因昆虫损失25%,因疾病损失20%左右,而因脊椎动物害虫损失6-8%。杀菌剂较杀虫剂和除草剂,其市额和品种相对较少,并且市场波动较大。除大家熟悉的三唑类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酰胺类、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氨基酸衍生物和其他类等。然而,一些植物病原体已经对这些杀菌剂产生了抗性,从而
学位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是一种天然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保肝、抗癌)。近年来,主要针对齐墩果酸A环中C-3及C-28位进行结构改造及活性研究。PDGF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在肺癌、胃癌等肿瘤中均高表达。靶向PDGF受体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起到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关于对五环三萜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深入,发现其作用效果显著。因此,
学位
水苏糖是一种常见的还原性功能低聚糖,与蔗糖相比,甜度更低,其所具能量值也比其他糖类低,是现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的首选之物。水苏糖对脑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水苏糖含量最高的植物为草石蚕,本文以草石蚕干品粉末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水苏糖,TCA法清除蛋白、AB-8树脂脱色、醇沉后经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精制得到高纯度水苏糖。采用微波辅助法
学位
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氢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清洁燃料,使用过程中只生成水,且潜在来源丰富,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最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利用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是绿色制取氢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实现氢能的绿色循环与利用,极具发展潜力和使用价值。半导体光电极作为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的核心组成单元,集光吸收、光生电荷分离和表面催化反应等功能于一身,
学位
研究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alatation,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是影响移植成败的重要并发症。临床上约40-60%的移植患者可并发aGVHD,激素抵抗的aGVHD造成的移植相关死亡率
学位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但死亡率居第一。肺癌也是我国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通常只有16%的患者能于早期诊断,大多数患者诊断即为晚期或已转移。癌症的发生是一系列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已经在癌细胞中发现数百万个体细胞突变,但只有少数的频繁突变的基因(在所有与肿瘤相关的突变中)对癌症的启动和进展有重要意义(称“司机”突变)。事实上,大部分基因
学位
研究背景慢性低氧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重要发病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异常的肺血管收缩与进行性的肺血管重塑。低氧早期表现为肺血管收缩,持续低氧可导致不可逆的肺血管重塑,肺血管重塑是HPH关键病理基础。多种细胞参与这一疾病过程,包括肺血管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
学位
研究背景:颅内血肿的位置特殊,需要及时治疗,不然易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以及神经功能恶化,更甚者可诱发脑疝造成死亡。血肿体积被证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故在外科干预下进行血肿清除排出的治疗策略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因为传统开颅手术易损伤正常毗邻组织,影响患者预后,所以简单、易操作,创伤小的颅骨钻孔引流加纤溶药物灌洗的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策略在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