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魔镜中的费希特哲学——由感觉反思图型论诺瓦利斯的美学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考察诺瓦里斯在《费希特研究》和若干断片式风格写作的重要文本中对费希特哲学的诠释,本文展示了以他为代表的德国早期浪漫派哲学思潮中的概念演化和理论创建。作为费希特哲学的第一代读者,早期浪漫派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而饶有趣味。诺瓦里斯在费希特的框架内对其进行了一番浪漫主义的诠释,由感觉、自我感觉以及反思概念出发,探讨了“感觉一反思”模式所构建的颠倒镜像在浪漫派哲学中的应用。同时,他还将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转化为无限的上帝理念,并由此演化出浪漫派的美学思想和诗艺原则:魔幻观念论将世界理解为浪漫化的世界,自我的存在也便由被认识的存在——意识转化成被感觉的存在——艺术。
其他文献
和过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人学伦理学体系是其代表思想,本文以儒学的视角检讨了其中的普遍基础风土文化论和特殊表现国民道德论,意在揭示儒学在和过思想中的基础意义,进而探讨东方传统思想在西学东渐语境下对现代的启示。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及附录组成。导论概述了研究缘起和问题意识、研究状况和现存问题、论文主旨和研究方法等三部分内容。  第一章主要
学位
尽管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奥古斯丁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然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他作为一个神学家、哲学家来看待的。学术界对于他在神学、哲学上的贡献已经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作为美学家、艺术家的奥古斯丁。事实上,奥古斯丁在美学方面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本文正是对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进行阐释的尝试。文章主要围绕“美与救赎”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试图通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
学位
中朝韩日四国不仅同属儒家文化圈,而且同属大乘佛教文化圈。在中国得以壮大的大乘佛教思潮流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与当地的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朝鲜半岛的佛教界,元晓的佛教思想首屈一指。不仅如此,他的思想、著作随着半岛与大陆、日本的交流,进入了两国的佛教界,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就是《大乘起信论疏》。但是,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金刚三昧经论》的思想性绝不亚于《大乘起信论疏》
学位
八十年代以后,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领导下,中国从“计划经济国家体系”逐步转换到“市场经济国家体系”,在这样的时代大变迁之中,必须重估与重构社会文化价值,面对例如将“斗争价值”转换到“和谐价值”的问题,张岱年先生回应了时代的召唤,一方面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探索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经过深入的反思,对其优点和缺点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作具体分析,这就是“文化综合创新论”
学位
在当代国外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当代社会发展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还是各种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批判思潮的兴起都凸显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就总体而言,其批判内涵着双重维度,这就是“形而上学批判维度”与“资本批判维度”。合理地把握这双重批判的内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有机统一性,
学位
本论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Z3和△8对ousia两层意义的讨论——是终极主词(to hypokeimenon eschaton)并且是“这个(tode ti)”和分离的(choriston)——出发,论证Z卷是以Z3为总纲和结论的逐步发展的非线性的结构,也就是说,Z3既是Z卷的主导线索,又是Z卷的唯一明确的结论,其他各章(除Z17)是逐步向这个总纲靠近的过程,H卷是Z卷的修正和发展,这两
本文从文献和义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为研究对象,结合唐代崇道的历史背景,将杜光庭《广圣义》放在老学史和道教史发展的系统中加以研究,分析并梳理了杜光庭《广圣义》的渊源、版本、特点、思想内容,及其对前人尤其是唐玄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杜光庭《广圣义》在老学史和道教史上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广圣义》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二章讨论《广圣义
学位
葛洪是两晋时期江南士族中最博学多才的学者。在道教研究者看来,葛洪是最重要的道教思想家之一。在葛洪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数术思想的材料。葛洪精通数术,并形成了一套以长生成仙为最高追求的道教数术理论。本论文将以《抱朴子内篇》为中心,对葛洪的数术思想进行研究。  本文前两章通过对葛洪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流派的分析,展现了葛洪数术思想的形成背景。第一章分析了葛洪的家族、从学和交游。第二章分析了葛洪儒家、道
学位
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家建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所谓国家建构,就是指一个共同体或社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建立一整套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国家建构范畴的提出,在延续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逻辑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并丰富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国家建构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理解现代国家的建构,不能离开对社会发展理论
学位
“论神迹”是休谟庞大著述中很短的一篇,但这篇短文却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安东尼·傅禄所说的:“‘论神迹’在休谟的有生之年所激起的反对和争论比其他所有作品加在一起还多”。(See,R.Douglas Geivett and Gary R.Habermas,eds,In defense of Miracles,Inter Varsity Press,1997.p.45.)不仅如此,休谟离世以后对它的争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