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设立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主线正由经济增长转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新动能相互转换的关键时期,亟需持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激发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并把其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主线,200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并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为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如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成为理论和实践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政策主基调,党和政府领导人表示:“要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摆正金融工作位置,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银保监会在发布《关于银行业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银行业服务实体应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把“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市场定位的城商行,由于其“地缘、亲缘、人缘”的独特优势,对地方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鲜有文献直接研究城商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城商行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城商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内在的作用机理以及城商行成立年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其次,本文把城商行设立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236个地级市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商行设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随后,本文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以及比较了不同年份设立的城商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再次,本文研究了地区、城镇化、政府干预以及银行竞争水平异质性条件下城商行设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总结全文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相关结论如下:第一,城商行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经过安慰剂检验、考虑城商行设立的滞后效应、剔除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行为的影响、剔除部分特殊样本、替换变量、更换估计方法、分位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本文进一步利用核匹配、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卡尺匹配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倾向得分匹配之后再利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有效缓解模型中的内生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设立城商行促进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城商行设立能够充分发挥其本土信息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充盈的资金支撑,引领着城市产业结构向适合其自身禀赋的方向调整,引导生产要素向更高级的产业形态和更合理的方向流动,推动城市产业高级化、合理化。第三,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信贷资源日益充足,更多的金融资源能够跨区配置,使得后成立的城商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先成立的城商行要小。第四,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部承接东部的产业结构转移,城商行对中部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有较大的释放空间;城镇化引致更多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城镇化较高的地区需要配置更多的金融资源;政府干预会扭曲资源配置效率,干扰企业正常融资行为;银行竞争程度能够激发银行主动寻求配置金融资源机会,能够进一步释放城商行的本土信息优势,使得在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政府干预强度较小的地区以及银行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城商行设立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较大。上述结论不仅可以为设立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经济效应提供经验证据,还可以为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切实可行路径。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一直稳定在0.3878左右,这一现象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体现,严重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亟需金融部门的支持,但是,传统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
学位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步转变,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和市场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建立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本文以有效市场理论、管理者学习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为视角,旨在通过股价信息含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助
学位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人们开始改变了以往对货币政策的认知,意识到货币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由此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银行风险承担渠道。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发现以往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的,随着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人往往是有限理性的,人们的决策行为会受到自身特质因素的影响,并且
学位
目的 梳理近10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的品管圈论文,分析研究热点,为品管圈研究和活动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品管圈、QCC、QC小组、品质圈”为关键词,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为文献来源,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年-2021年收录的品管圈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应用NoteExpress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利用BibExcel和Pajek软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果 共
期刊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为稳定其经济发展,对微观审慎监管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刻反思,并开始广泛关注宏观审慎政策。我国对宏观审慎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将确保金融体系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纳入政策范围,为达成金融稳定这一战略性目标,与货币政策协调,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中国自2009年致力于研究强化审慎管理的举措,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审慎监
学位
近年来,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正在发生变革,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所占比重日益攀升,各种新型支付手段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M2的有效性造成了巨大冲击,M2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在不断下降。基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对社会总需求变动贡献程度最大的是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市场利率共同决定的
学位
我国社会保险的名义缴费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也被认为是阻碍企业发展、限制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原因。面临这一现象,近年来减税降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减税降费政策是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降成本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社保参与率、扩大企业用工规模以及实现稳就业目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社保缴费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为了政府部门
学位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面临着巨大的养老负担,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有许多省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困境。全国统筹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完善的必经之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划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总体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期来看,这是有利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
学位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各国货币政策差异分化,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国家有重点的进行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以实现整体经济发展的协同。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的不同因时制宜,结合货币政策的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导致的发展需求的差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贷款额度、贷款成本、信用管制及保证金比率等几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丰富和发展,其对
学位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类金融冲击在全球各国变得更加频繁,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会面对外来的大型国际化的金融冲击,包括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而且还有可能会面临我国金融系统内部由于一些结构性的失衡所出现的偏离状态导致的小型振荡时期,如钱荒、股灾等。总而言之,在当今全球经济形势疲软的情况下,我国遭受各种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流动性是金融机构生存以及稳定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