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隔离三电平并网型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理想清洁的新能源,太阳能并网发电是对电网供电的有力补充,对稳定我国电力供应、减少火电量及环境保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对户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具有推动作用。针对当前户用非隔离三电平光伏并网(NITGC)发电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际验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关键问题:  通过建立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针对光伏发电应用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策略存在跟踪速度慢、控制精度差及震荡问题,提出一种黄金分割变步长最优梯度法MPPT控制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及采用PSCAD仿真证明该改进的MPPT控制算法可有效解决最大功率点跟踪速度、稳定性和精度问题。  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主电路中DC/DC变换电路单元进行研究分析,为解决和改善交流逆变输出时正负半周电压波形对称性及正弦波形质量,防止发生直流侧电压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双向提升功能的Boost电路,通过对该电路的控制实现直流侧母线正负电压独立调整控制功能,达到直流母线输出电压的对称性,进而实现DC/AC逆变电路正弦电压、电流输出的对称。  采用三状态开关函数,建立二极管嵌位型NITGC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在abc静止坐标系和由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电流内环控制结构和直流母线电压外环闭环控制结构。  研究分析三相三电平SVPWM控制技术,并针对并网逆变器存在的直流侧中点电压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解决中点电流引起的中点电位不平衡的控制策略,经理论分析及PSCAD软件仿真证明控制算法可行。  研究分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孤岛效应,针对主动式电网阻抗测量反孤岛方法在电网阻抗不对称时测量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谐波阻抗测量反孤岛策略。经理论分析及实验平台测试证明该控制策略可准确测量电网阻抗,并实现光伏并网系统的反孤岛控制。  研制基于Cortex-M4内核的STM32F417微处理器417为主的双CPU NITGC发电系统实验样机,并在样机系统上完成控制性能的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对NITGC关键技术研究正确可行,可对系统的实际应用起到很好的技术指导与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计算机一直使用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作为信息存储的主要载体。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及数据存储的需要,计算机硬盘创新的关键是技术和产品
玛曲湿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以及补给区之一,对于调节黄河水量与泥沙量、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以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和分析近10年来玛曲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应用2000年、2010年两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提取玛曲景观类型信息,对玛曲湿地分布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利用S-G滤波以及最大值合成法处理后的2000-2010年MODIS归一化植
履带的驱动大多数是利用液压马达带动行走减速器来驱动的,所以行走减速机构在行走机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行走减速机构的传动系统中起动力传递的作用,齿轮
焦炉三车的联锁控制是焦炉移动机车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焦化企业生产安全保障的控制核心。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对比和分析基础上,借鉴和
大自然中的生物体表面有着天然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仿生摩擦学是对生物体表面优异摩擦特性的研究,通过借鉴和研究生物的优异摩擦表面性能,应用于仿生摩擦表面的设计中,起到提升工程
该论文用光散射测量和表征振动力场下聚合物多组分在狭缝流场的混炼效果.该论文选用界面面积增加和分散相粒径为衡量聚合物混炼效果的指标,首先从流变学理论上通过连续性方程
光机系统的结构设计在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流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光机系统结构是遥感器各分系统的承载平台,是光学系统实现功能的重要保证,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遥感器的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biological interactions goving their activities toward neuraminidase (NA),QSAR models of 28 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d
[目的]为研发高效率青贮饲料添加剂.[方法]以青贮玉米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青贮饲料添加剂对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根据不同类型的添加剂粉,将试验分为4个不同处理组,每
本文运用了全新的控制方案及硬件设施,对斗轮机的工作过程及主要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该方案对斗轮机的整个工作工艺及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自动控制,设计了斗轮机大车、大臂水平、大臂垂直位置的定位系统。分析了斗轮机等量取料的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初步分析了斗轮机在堆煤时的混配煤原理,用罚函数法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运用无线以太网传递数据信息,代替了以前的拖缆数据通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斗轮机自动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