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感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多个学科对强通感和弱通感(即通感隐喻)的研究,并通过运用Cytowic和Day对强通感和弱通感在英语和德语中使用情况的资料,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随后,文章运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理论,Grady的基本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初次从认知角度分析探究了通感隐喻的内在本质,从而揭示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本文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第二章回顾了多学科领域对强/弱通感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对弱通感的研究。通过引用Cytowic和Day的研究资料,讨论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通感隐喻具有一定的神经和心理基础。本文的核心在第三、四、五章。文章从认知角度,运用体验哲学理论,基本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并揭示出通感隐喻是基于体验的,包括神经,即心理的和基本经验的体验性;通感隐喻本质上属于基本隐喻范畴;通感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动态的概念整合过程。最后是对本文的回顾和前瞻,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意义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建议和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文的通感现象进行了研究。通感是感觉的混合,是同时发生的让人感觉到的多种感觉,是人在受到一种刺激时产生的多种感觉上的反映。通感是修辞学界原
接受美学一产生,就在国内外文艺理论界激起巨大的反响。接受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注重读者接受,它把读者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伊瑟尔是主要的创立者之一;他把自己的全部理论
黄兴(1874——1916),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家。孙中山,以革命运动的理论创立者、宣传家和革命经费的募集者著称,而黄兴则主要是作为军事领袖和前者紧密合作的。
ZJ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河道砂体薄窄、发育分散、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开发难度大。根据静动态特征建立了6类河道的分类标准,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现有条件下Ⅰ-A
语篇的互动性指语篇,说写者,听读者,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的性质,促进语篇生成和语篇理解的研究,为阅读,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语篇互动性研究多见于文
女,50岁,左乳肿块1个月余,伴轻压痛。体征:双乳形态基本对称,无畸形,双乳头无短小、无内缩、无溢液、无溢血、无偏斜,皮肤无红肿、溃破。左乳内上象限约10点方向可扪及一质韧
通过纳米力学探针对铁素体相在热老化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材料的冲击行为,使用SEM观察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长期热老化导致铁素体
海底资源的分布格局通常依托于海底地形表面,在计算其面积时,一般计算其投影面积,然而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海底地形特征,针对于此问题,本文围绕海底TIN数据模型构建方
Ersnst-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首次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的模式。关联翻译理论的出现为系统、科学化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关联翻译理论的目的在于试图统一传统翻译
近年来,我国翻译界掀起了一股名著重译热。名著重译,究竟价值几许?在诸多关于重译现象的探讨中,大都以译本为中心,往往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对比,而忽视了重译中的译者地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