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传媒发展与审美文化的嬗变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传媒的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传播媒介的种类、数量和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快速发展势头。伴随传媒的发展,审美文化对传媒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从形式上看,传媒只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中的一部分,但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使得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递过程日趋专业化,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传媒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把技术的发展和审美文化联系到一起,科技进步推动了传媒的发展,并明显成为影响审美文化生存命运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口头传播的希腊神话到文字传播的《荷马史诗》,再到电子传播的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效率越来越高,传媒将审美鉴赏中的审美主客体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影视和网络传播更是将传统经验和人们的想象完美结合起来,传媒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传媒对审美文化的渗透已成为当下不争的事实,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不能简单的抵制,亦不能报以盲目乐观。这需要更加冷静、客观的分析这种渗透给审美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首先介绍了传媒的定义并陈述了传媒的发展。阐述了关于审美文化内涵的三个问题:一、审美文化的概念;二、审美文化的特征;三、审美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接下来,重点论述了当代传媒发展与审美文化嬗变的三个问题:一、传媒和审美文化;二、审美文化嬗变的表现;三、当代传媒与审美文化嬗变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当代传媒发展对审美文化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在公元四世纪,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相互交融、碰撞的时代,如何确立基督教在众多宗教中的至尊地位是教父们著书立说的首要目的。尼撒的格列高利的《论造人》也不例外,它旨在对《圣经》中的人的造成问题进行补充阐述,以便让人们坚定对基督教的信仰。  《论造人》一书以《圣经》的记载为出发点,系统地补充了人的地位、人的构造、人的本性、心灵、灵魂、善恶与复活等主题。在该书中,尼撒的格列高利采用希腊哲学式的写作手法,运用华
学位
基列耶夫斯基是生活于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与霍米亚科夫一道被看作是俄罗斯斯拉夫派的理论奠基人。通过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的反思,基列耶夫斯基指出,西方哲学的主要弊病在于片面发展了抽象理性,把抽象理性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看做是认识和把握真理的唯一方法,抽象理性的片面发展致使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停止了其继续前进的步伐,西方哲学陷入了困境。正是基于对西方片面理性主义的批判,基列耶夫斯
阿瑟·丹托是美国时下声名显赫的艺术批评家,他曾在早年学习过绘画,对艺术史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一生都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最为著名的艺术终结论在大洋两岸都颇具影响力,丹托从艺术史的角度介入当代艺术领域展开研究,借助于艺术哲学的思维和批评模式,对当下的艺术世界做出评介,认为如果没有艺术史的哲学思考,就无法面对当下多元主义的艺术局面。  丹托对当代艺术研究的浓厚兴趣来源于艺术现实的刺激,多
学位
德国美学家鲍姆佳通作为第一个提出美学这一学科概念的人,将美学定义为感性学,则感性这一概念的基础——感觉便相应成为美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因此对感觉概念的深入讨论甚为必要。西方古典哲学惯于将美学置入认识论的框架之内来讨论,感觉便因其丰富性与模糊性成为理性这一西方古典哲学之滥觞的对立物,虽然试图提升感觉地位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但在认识论维度所做工作似乎收效甚微,则找到切入感觉讨论的新维度可能成为重新审视
学位
从一定意义上讲,研究器物本身,真正研究的是人本身,人在某一时代的特定思想和精神状况,它所物化的载体就会相应呈现出怎样的形状和品格。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在其各自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形状,思想的形状是抽象的,不好研究,难以把握,但物是具体的,物所呈现的形状是看得见的,可以把握的。所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去研究思想的美学意义,就在于通过把握一个事物去无限度的靠近那种思想,对其把握的越
学位
现代性是一个充满多重吊诡的概念,而人们对于现代性的情愫亦蕴涵着多重维度。乡愁作为现代性语境下的一种集体性情结,为这种多重性表达提供了一种典型模式。一方面,人们对于被倾覆的传统充满了怀恋与缱绻,并在映照之下,对当下的支离破碎心怀龃龉;另一方面,人们又无法剥离对于现代生活本身的迷恋,他们在指摘它的同时,亦对它惺惺相惜。总之,现代性乡愁是一种极为暧昧的乡愁。本文试图以城市为模本,藉由对各种现象、景观、体
学位
欧阳竟无(1871-1943)是现代中国著名佛学思想家,他在探索中国佛学教育的现代化、倡导居士佛学及推动唯识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大贡献。欧阳思想的一个重要面向是对汉传佛教的深刻而猛烈的批判,本文试图按照专题集中展示与讨论这些批判言论。本文的第一章处理欧阳对汉传佛教主流宗派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涉及天台、华严二家的“判教”与“止观”理论、禅宗对文字教法的排斥,净土宗在修行上的拘执一门,欧阳认为以上思想对
学位
冯友兰一生著述颇丰,“三史六书一序”,贯穿了他哲学创作的整个道路。由于其生活之时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解放后他就一直处于各项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这样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致使冯友兰的学术道路几经迁变,经历了几次迁变:从建立自我、失落自我到回归自我。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时,除了肯定其贡献,多对他在1949年之后放弃自己的新理学哲学体系而转入马克思主义表示不满和指责,更有港台和海外学
学位
为了考察船山易学的历史视野,先分析何谓历史视野,然后分析在易学传统中,《周易》作为秩序的建构而存在,而历史总是存在于人对秩序的理解之中,历史的给予与人的理解共同成为秩序建构的基础。论文主体是结合具体文本对船山易学思想中历史与秩序关系的解读。然后说明船山根本易学的建立和这种历史视野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对佛老和儒学自身传统的批评,此种批评必须置于船山对于历史实践的衡量中才能被真正把握。
学位
郭象作为魏晋玄学时期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庄子注》历来为后人所争论。他对庄子逍遥游的创新使他在众多注庄子学者中独树一帜。本文对郭象的逍遥与庄子的逍遥做了对比,突出了郭象足性逍遥的独特见解。  郭象的逍遥从性分自足切入,他的这种解释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本文着重说明了郭象如何从性分的等级上讲了圣王的逍遥与凡人的逍遥,以及他把逍遥的惠及对象普遍化。  郭象对逍遥的解读是有一套理论基础的,这就是独化于玄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