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无人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具有非线性、欠驱动和非最小相位等特性,控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差,其自主飞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控制问题,经典与线性飞行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平台为基础,采用非线性建模和非线性参数辨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致力于获得准确性更好、鲁棒性更强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主旋翼功率模型的辨识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在小型无人直升机垂向通道施加主动激励信号,使偏航动力学模型能够在垂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辨识得到,减少了待辨识的参数,简化了辨识飞行实验,提高了辨识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进化辨识算法,在传统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有效地避免了局部最优,可以快速地找到最优解。辨识所得非线性模型与实际系统相比具有较高的保真度。(二)针对传统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计算量大、随着隐含层节点数的增加自适应律数量呈指数增长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具有最少学习参数的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该方法只需要针对理想权值矩阵欧氏范数的平方设计自适应律,减少了机载系统的计算负担,兼顾了控制系统鲁棒性和工程可实现性。提出了简单且可逆的表达式,将非物理输入与物理输入关联了起来,突破了传统的姿态分布式控制结构,使无人直升机三维姿态一体化控制设计成为可能。仿真与实物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实现了小型无人直升机强鲁棒、大包络的自主飞行控制。(三)提出了一种可指定收敛速度的自适应准最优高阶连续滑模控制方法。小型无人直升机动态响应快,对控制系统的快速性要求较高。该方法将系统模型转换为积分链形式,针对积分链系统设计了有限时间收敛的准最优控制,结合自适应高阶连续滑模多输入多输出控制可有效增强系统鲁棒性。该控制方法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并可指定收敛速度,不需要知道系统不确定性的界,自适应律解决了滑模增益过度估计的问题,同时具有抑制抖振的优点。姿态控制系统的快速性指标、带宽和相位延迟指标均达到了ADS-33E-PRF一级飞行品质标准,仿真与实物实验验证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柔性绳网在太空清除空间碎片和低空反无人机作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现有模型无法精确模拟绳网的工作过程,进而无法有效的进行绳网系统的优化设计。因此本文针对柔性绳网系统的动力学与应用问题,建立了考虑空气作用力的绳网集中质量模型和绝对节点坐标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绳网折叠封贮模式,建立了绳网的折叠封贮及拉出展开过程的精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绳网捕获任务和地面反无人机绳网捕获任务进行了优化设
PELE弹(Penetrator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ect,横向效应增强型弹丸)作为一种新型穿甲战斗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弹丸壳体和内芯材料性质的差异将弹体部分轴向动能转化为破片径向动能,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穿甲弹后效不足的问题。活性材料(以金属/聚合物的混合物类型为例)是一种新型含能材料,在常态下十分钝感,但在高速冲击加载下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远大于其本身的动能。
跨介质航行体兼具空中高速飞行和水下隐蔽能力,是未来海上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跨介质航行体近水面超空泡航行阶段处于自然空泡、通气空泡,自由界面及射流等多种机制耦合的复杂流动环境,空泡形态及流体动力复杂多变,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基于三维可压缩N-S方程,耦合高精度运动界面追踪方法、空化模型与湍流模型,建立了复杂多相、可压缩空化流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工况下空化流场数值模拟与相关机理实验研究,总结了多因
卫星集群,是由长期稳定飞行在邻近开普勒轨道上的多个成员卫星,通过星间无线通信网络互联形成的、具备载荷和平台资源共享能力的分布式空间系统。相比于单体式航天器,卫星集群系统具有高度的鲁棒性、灵活性;相比于传统的分布式卫星系统,卫星集群具有轨道控制开销少、可长期在轨运行和技术风险小的优势。卫星集群代表着分布式卫星系统发展的最新方向,在当前阶段开展卫星集群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集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对地遥感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断提升,除了对有效载荷分辨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外,还需要卫星具有高机动性能、高精度姿态控制能力。通过快速姿态机动实现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灵活观测,提高对地遥感的时间分辨率,是体现遥感卫星在轨效能的关键。低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均采用推扫成像控制模式,卫星实现姿态快速机动到位的同时,需要同步完成成像期间像移补偿对卫星偏航姿态的控制要求,即偏
本文以高速可压缩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背景,以随机多尺度模型中成熟度与创新性兼具的一维湍流模型(One-dimensional Turbulence,ODT)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将ODT模型及其相关数值模拟方法向可压缩湍流领域拓展的研究工作。论文从可压缩湍流的物理特性出发,以数理建模、模型测试和典型算例验证为主要研究手段,完成了对基于ODT模型的可压缩湍流数值模拟方法从认识理解到验证实现,最终
航天产品的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单件小批量混流生产模式,制造工艺重复性差,加工路线安排随机性大、生产过程极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生产调度调整的常态化。因此,如何建立一种能够适应这种高度耦合、动态和不确定生产环境的生产调度方法,合理地处理人、制造资源与加工过程之间矛盾与冲突,是航天军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群系统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和模拟人类的认知规律,针对如何赋予制造群系统认知能力以
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高度适中、可重复使用、航程远等特点,其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将会引发航空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变革,对国家综合实力产生深远影响。以吸气式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可实现远距离巡航飞行,可用于远程投送、两级入轨第一级、高超声速客机等用途,在未来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设计与飞行器的气动、结构、防热、材料、飞行方案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为空间图像采集的主要平台,对地观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获取地球表面的观测信息,由于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成像时间长、不受国境限制等优势,对地观测卫星在经济发展、灾害救援和应急监测等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卫星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出,为当前的卫星任务观测规划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一代敏捷对地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相比,带有时间依赖特性,其规划调度问题更加复杂;大面积
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研究一直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发中的重点难点。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破碎过程分为一次破碎以及二次破碎两个部分。其中一次破碎主要集中在喷孔附近的近场流场,二次破碎主要指液滴破碎。在本论文中,发展了一套高效可靠的可压缩两相流数值模拟系统,并利用所发展的数值模拟系统对超声速气流与液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采用了界面捕捉类方法来对两相流进行建模,并对比了(?)模型、组分模型以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