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评估、传导与诱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系统性风险的巨大破坏性(支付系统与信贷流动中断,资产价值暴跌等)。而近年来,由于过度膨胀的影子银行、多层嵌套和过度杠杆等金融行业乱象以及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局势,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各界高度重视防控系统性风险,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随着金融服务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银保、银信、银证等创新业态蓬勃发展,金融机构间及市场间的关联性愈发紧密,形成了复杂的现代金融网络。因此,结合我国经济背景,剖析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机制,理清风险影响因素等问题对维护金融稳定性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网络分析法因其在刻画金融网络特征上的优势而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间可通过直接业务(借贷款行为等)相互关联,亦可通过持有共同资产或受到市场共同冲击影响而紧密联系。但直接业务关联数据所具有的不透明、时效性差、非预测性等缺陷使得这一视角下的分析面临较大挑战。因此,现有研究多基于市场综合信息和统计相关性刻画风险传染关系,但少有文献将风险传染分析和规模测度纳入同一框架中。鉴于此,结合我国金融系统特征,本文首先采用上市金融机构在公开资本市场中的综合绩效信息,从截面和时间两个维度考察了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并结合网络关联度和规模评估了我国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2008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即是差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这场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纵观现有文献,研究多集中在金融机构规模、杠杆、资本等因素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忽视了流动性创造及网络关联度对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故本文接下来从网络关联视角深入分析了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为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此外,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成因除了金融系统内的脆弱性因素,非金融部门对金融部门的风险溢出效应也是一个重要的金融脆弱性因素。由于能源的金融属性,金融-能源间存在着固有的紧密关联性,低碳转型和能源冲击等都可能导致金融部门陷入高系统性风险中,但这些都尚未得到有效关注。因此,本文最后分析了金融-能源间的跨部门风险传染效应,为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形成原因和过程提供一种不同但却不可忽视的视角。
  总体而言,本文围绕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影响因素、低碳转型过程中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演变及跨部门传染效应等问题展开。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高波动性、跨部门传染凸出等特征,且近几年来呈现出持续攀升状态。因此,监管当局应强化逆周期风险调控和跨业监管以化解系统性风险。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处于“逆风险”地位,即倾向于接收而非发射风险,因此极易受到整体市场冲击的影响。
  2.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应结合“太大而不能倒”和“关联太紧密而不能倒”两标准,且区分不同风险传递方向(风险接收源和发射源)。对我国金融系统而言,银行类和保险类金融机构仍处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前列。
  3.银行过度创造流动性的行为将使其暴露在高系统性风险敞口中,银行间的高关联性将加剧此种诱导效应。
  4.能源结构转型政策和能源冲击等都使得金融部门暴露在高的系统性风险中,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金融-能源间表现出明显的跨部门风险传染效应。此外,金融部门将巨额投资从传统能源业转向新能源业的过程中,暴露在了投资过热、资产泡沫、资产价值贬值等风险中,增加了金融不稳定性因素。
  本研究的改进与可能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金融系统特点的网络结构和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从网络分析视角考察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主流,但因传染关系错综复杂、传染路径不明晰,有效的风险传染分析框架仍十分缺乏。本文基于金融网络理论,构建了真实情境下的尾部网络结构,并从多层网络视角分析传染关系。结合中国金融系统特点,首次引入市场综合情绪指标,以考虑市场中非理性行为对真实传染关系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最优滚动窗宽的动态网络模型,识别风险传染关系的结构突变,检验了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上的有效性。立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应具备的“关联太紧密而不能倒”和“太大而不能倒”特征,结合网络关联度和资本规模从风险接收源与发射源视角评估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规模。
  第二,基于网络关联视角,本文首次从实证上检验了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促进效应,且这一关系受到金融机构网络关联度水平的调节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流动性创造进行分解,探究不同成分对系统性风险的异质性效应,揭开了流动性创造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内在机制。本文从微观层面上,对系统性风险的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第三,基于网络分析视角,首次探讨了低碳转型背景下金融部门面临的转型风险,及非金融部门对金融部门的风险溢出效应。现有研究多局限在金融系统内。然而,一些非金融部门对金融部门的风险传染效应也十分凸出,是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考察了低碳转型过程中金融部门暴露在能源部门中的系统性风险敞口规模,并深入分析能源转型政策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这为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其他文献
食品行业与人民生活需求密不可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飞速发展,国内农业、食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国有食品企业也成长为保障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之一。近五年来随着互联网、云存储、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出现,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推动了对传统产业革新赋能的进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肩负稳定食品市场供应,确保粮食市场安全运行的国有企业,更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为顺应时代的发展,2018年北京市委
学位
在中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中的创新主体是员工,员工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对改进工作效率、提高组织绩效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互联网公司就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中坚力量,让互联网公司员工产生创新自主性的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  据此,本研究就互联网公司员工来研究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以及在二者关系中,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和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机制。首先,对
基于中国股权质押的现状,为了分析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票价格崩盘风险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质押制度背景、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以及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有关资料。其次根据信息不对称、信号传递、委托代理和控制权相关学说,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分别与股票价格崩盘风险、盈余管理的关系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其他关联方时的真实盈余管理与股票价格崩盘风险的
学位
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自由化和一体化,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商业银行违规案件及违法丑闻频频爆出,引发了银行业合规风险危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相继对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金融业务的复杂化、综合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合规风险已经成为继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又一个需要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2005年巴塞尔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的并购活动在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方面均呈现较快增长并稳步上升的态势。并购重组在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逐渐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持股数量的逐渐增加,机构投资者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资本市场地位。  就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评价而言,采用企业并购的长期绩效作为衡量标准显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在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据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他们
学位
我国于1980年开始重新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及行业人员也在持续努力,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审计质量提升道路,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到选择组织合作形式,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到监管环境都愈发严格,也一直在不断地促进我国审计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即使审计执业的外部环境越发严格,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各种财务丑闻依旧不断爆发,给审计行业的规范敲响了警钟。相关监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对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
当前,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政府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功能同样不可忽视。2013年起,我国证券交易所正式启用了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这是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从之前的事前审核转变为事后监管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落实监管转型的重要体现,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监管方式是党的十九大会议对政府监管和交易所自律监管提出的重大要求,标志着
随着经营环境的竞争性、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不断加剧,现代企业需要增强自身应对各种挑战的抗风险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被动的员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组织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需要员工主动做出超出角色预期的行为来改善现有环境,比如主动帮助组织发现潜在问题、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进新方法以提高组织效率等。主动变革行为就是一种以变革为导向,不断完善组织功能的角色外行为。由于其对组织适应性、灵
学位
本文结合《全球航天竞争力指数》、《航天报告(2018)》以及全球GDP排名选取了38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统计数据库中2013年-2018年航天产业贸易关系往来数据,构建贸易关系矩阵,并选取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和核心-边缘结构作为分析在全球商业航天大力发展背景下,我国航天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全球各国在航天产业国家贸易中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