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主体·朋友——多丽丝·莱辛《猫》的动物形象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动物文学为语境研究了多丽丝·莱辛的文学作品《猫》,认为该作品集中猫的形象经历了从“他者”到主体和朋友的转变。通过再现猫的“他者”形象到重构猫的主体和朋友形象,莱辛成功解构了西方二元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达成了人与动物的和解。在本书中,一方面,莱辛再现了人为中心而猫为他者的事实。人是统治的一方,占主要地位,而动物是被统治的一方,占次要地位。人因话语主导动物而动物因沉默则被操控,人类的干预还导致猫的天性被部分扭曲。“动物他者”更是与人类社会中的边缘群体遥相呼应,分别体现在性别、种族及阶级三个层面。另一方面,莱辛视猫为独立的存在和人类的朋友,以此解构猫的“他者”形象。通过发现猫不同的个性和脾气,肯定猫的语言和智力,分享猫的情感,深入猫的内心活动,莱辛逐渐认识到猫的主体性。为达成人与动物的和解,莱辛试图在思想上颠覆对人与动物的传统界定和理解。她认为人与动物均为人性与动物性的统一,并且人性与动物性都是辩证统一的。在行动上,她从一个杀猫者转变到一个爱猫者。在情感上,她摈弃原先的冷漠,转而号召爱、信任与责任。随着猫的形象转变,莱辛不断显现出“敬畏生命”, “动物是有感知能力的存在者”, “良心的召唤”, “对动物的激情”,“从动物自身出发来审视动物性生命”等生命哲学,并以此成功摆脱了“动物他者”的根源,即西方二元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而开启思考人与动物新的交互可能性——成为朋友。莱辛的《猫》是现代动物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辛对猫的形象刻画,体现出她对20世纪进行的反思和探索,尤其在人道主义关怀、生态思考以及文化内省三方面有重要意义。此外,莱辛以猫的形象为镜来反观人类,揭露了长久以来人们对动物、对自身、对整个世界的错误思考,这不仅流露出她对动物的同情,更包含着她对整个人类的怜悯。
其他文献
幽默是一门语言艺术,是语言之精华。本论文运用语用学基本理论剖析俄语幽默现象,首先,回顾幽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探讨幽默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其次,运用语用合作原则对幽默
《神秘的河流》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白人移民与土著居民之间的利益以及文化冲突。在这部小说中,澳大利亚女性作家凯特·格伦威尔放弃了以往的女性主义写作模式,更多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降的翻译研究深受各类后现代思潮影响,传统的语文学和结构主义范式被边缘化,各种政治文化取向的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有时相互冲突的翻译标准,一些以激进个
迄今为止,话语分析基本上局限于语言本身,即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诸如图象、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的表现形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来欣赏中国的名胜古迹和美丽风景。在旅游途中,通过导游们讲解的导游词,外国朋友可以了解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和国际社会在经济贸易方面的联系更加频繁,各种商务交流也与日俱增,因此商务文本的使用及其翻译越来越受到商务工作者和翻
著名的学者林语堂曾经说过:“幽默是生活的一部分。”手机短信作为第五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幽默手机短信是幽默与短信的结合,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之所以要将译学研究置于实践哲学的视域之下,主要是因为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它们导致了研究者在对于作者生平、目的和意图的考证中忽略了译者的存
教师的解释语是其在课堂上用以使学习者理解特定的概念或任务的话语,是教师的最重要的言语行为之一。它主要可以分为过程性解释话语和内容性解释话语。在外语课堂中,教师的解
认知语言学视隐喻和转喻为“思维的事情”(Lakoff& Johnson,1980:3),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认知过程通过一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第三事件进行概念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