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帕金森病脑网络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皮层和皮层下脑区广泛的结构异常为特征。帕金森病患者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运动幅度或速度下降(或进行性迟滞或停顿),且至少有一项主要运动特征为僵直性或静止性震颤,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如何实现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测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帕金森病的神经和病理学机制,并找到能识别帕金森病发病机理的生物学标记物和特征对其在临床上的诊断干预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研究表明由帕金森病引起的大脑形态结构改变会引起大脑灰质和白质功能上的异常,然而白质功能异常所带来的功能网络变化及其与帕金森病症状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如何从这些大脑改变中有效地预测出临床手术与治疗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究。近年来得益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以安全无创的方式观测大脑神经解剖区域的结构与功能。本论文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研究方法,首先以帕金森病大脑白质为切入点,从白质功能网络角度对帕金森病异常的白质交互模式进行表征,探讨帕金森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进一步结合多模态脑影像数据,在白质和灰质结构模态数据以及行为量表上识别与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后症状改善相关的特征,试图探索出能够自动识别出帕金森病的影像标记物和具有良好手术疗效预测能力的白质灰质多模态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帕金森病中白质功能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异常问题,通过聚类方法共识别出12个白质功能网络,并将其进一步分为深层、中层和浅层网络。利用系数格兰杰因果方法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帕金森病三层白质网络之间的兴奋/抑制影响被破坏,特别是与基底神经节相关的深层网络与其他网络之间存在广泛的异常相互作用。此外,涉及深度网络的交互改变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III(part III of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s,UPDRSIII)呈负相关。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中白质功能网络之间的信息关联被中断,这可能有助于从白质功能的角度理解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学及其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进展。2.针对帕金森病中DBS术后改善效果智能预测问题,利用深度学习中的三维卷积模型和多模态融合方法,在多中心、大样本帕金森病数据中进行二分类训练,识别出能准确对帕金森病正常人进行分类的影像特征,进一步将特征迁移到经深部脑刺激手术的数据,并结合术前行为前量表预测术后疗效改善,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均方误差、R方等指标将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计算分析,评估预测能力。研究同时结合梯度-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Grad-CAM)等可解释性方法,实现对关键特征的准确定位,发现能够分类和预测术后疗效的特征主要分布在基底节,运动皮层,小脑,白质额深部,枕叶和颞叶等与帕金森病受损神经环路有关的区域。该研究表明多模态的脑特征模式可以为探索帕金森病理学机制提供互补信息,并为建立全新多样本的疾病诊断模型提供思路,并且实现术前数据对术后改善的精准预测。
其他文献
为在复杂条件下实现对地质情况的精准探测,需研制性能优越的探测设备。目前的探测设备普遍应用频域微波探测技术,该技术难以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增加探测距离,在测井应用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解决该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时域超宽带电磁波测井技术,该技术利用超宽带信号的优势,既能在低频段处探测较远的距离又能在高频段处实现较高的分辨率,从根本上解决了分辨率和探测距离无法同时优化的矛盾。针对某钻孔测井雷达系统的发射机部
学位
随着超宽带脉冲信号研究的不断深入,峰值功率,触发抖动,重复频率等指标不断优化,超宽带脉冲信号源被广泛的应用于军民各个领域之中,如超宽带通信、雷达探测、生物电磁学和食品加工等。脉冲信号的产生方法多种多样,其中Marx电路利用低压直流电源给电容并联充电,然后再串联放电产生高压脉冲的方法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为了提高超宽带脉冲信号的工作能力,更高的脉冲幅度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这直接决定了脉冲信号的峰值功率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各种电子设备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状态评估、故障定位进行准确判断和优化。电流传感器可以通过获取电流的特征参数来检测电子设备的用电状态。其中,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由于与一次电流隔离,具有安全和测量方便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分为霍尔式、巨磁阻式、光学式以及磁电复合式。其中,基
学位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治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随着科学的发展,除了运用环孢素A(Cs A)为基础治疗外,越来越多的免疫抑制剂应用于GVHD的二线防治。本研究旨在分析部分药物基因和患者临床资料对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含Cs A、他克莫司(TAC)以及西罗莫司(SRL)全血药物浓度的影响,以期为allo-
学位
目的:乳腺癌作为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是女性健康的首要隐患。现有的治疗手段仍存在选择性差、毒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药性等挑战,严重制约了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基于纳米平台的新型递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可以减轻现有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的毒副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旨在创制一种可实现化疗和光热联合治疗的负载抗癌活性天然产物藤黄酸(GA)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粒
学位
胃食管癌是人类高发癌症,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在胃食管癌早期阶段及时介入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目前早期胃食管癌主要依靠内窥镜检查,严重依赖于医生个人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再加上早期胃食管癌的病理特征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区别并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因此,开发一套早期胃食管癌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深度学习(De
学位
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致死率较高、预后不良的骨肿瘤。临床上除手术治疗外,常用化疗进行治疗,但传统的化疗药物缺乏肿瘤靶向性且容易诱导耐药,加上骨组织的特殊性使得药物难以到达病灶,从而带来治疗效果不佳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作为天然活性成分中的明星分子,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其水溶性差和半衰期短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转化。因此
学位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其癌症发生率约占全球所有癌症的6%,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步骤的发展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为胃癌细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可能会发生细胞的多次转换过程,从而发生胃粘膜组织的不典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这些病理变化,这些改变统称胃癌癌前病变,而识别发生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现象是进行早期治疗的基础,也是预防发生早期胃癌的可行性筛查计划。然而,胃癌癌前病变
学位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智能化的今天,情感作为高级智能的一部分,自然就成了计算机智能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面部表情作为人类最自然和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自然就成了情感研究的重点。同时面部表情识别也是实现人机交互,辅助教学,测谎等应用的关键技术。目前针对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面部表情识别,但是如今自然图像的静态面部表情识别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同时大部分的表情识别研究都没有考虑到表情的时间信息。本文旨在
学位
肺癌死亡病例数占全球癌症死亡病例数的四分之一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20%。肺癌中最常见的癌症亚型是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总病例数的80-85%。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公认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靶向ALK靶点和EGFR靶点可有效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耐药性的产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现有ALK抑制剂和EGFR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双靶点抑制剂可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