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变异》中希莱拉的种族融合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变异》(1987)是南非诺奖小说家纳丁·戈迪默创作生涯中期的一部长篇小说,其故事贯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非社会历史的过去与未来,具有强烈的“预言现实主义”写作色彩。小说中,主人公希莱拉出生于犹太裔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因触犯种族隔离秩序和规约而流亡异国他乡,从追求个人自由的天真女孩转变为献身黑人解放事业的新白人女性,从饱受磨难的流亡者蜕变为人情练达的黑人总统夫人,成功地融入了黑白种族和谐共生的群体。希莱拉传奇式的“变异”历程之于南非白人社会富有一定的仪式性意义,也具有阈限性特征,还展现了南非黑人民族解放斗争、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走向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仪式研究理论家认为,任何社会中的个体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其所从事活动的变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身体上或心理上的转变,以此其个人生活都是由一系列的“过渡仪式”构成。而过渡仪式中的阈限阶段则会将仪式主体置于社会结构的边缘而进入审视、反制和解构结构的公共域,让其具有一种居间性、杂糅性、不确定性等阈限特质。本文拟用过渡仪式理论来透析主人公的演变过程,聚焦其阈限性特征,探讨希莱拉如何自发脱离盘踞在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上的白人保守派群体及其困境;如何通过其阈限性特征对种族主义话语进行反思和解构,进一步揭示其虚伪的本质;又如何聚入种族共同体,建构起新的白人女性身份,并阐释其应然性和必然性。第一章主要聚焦主人公从白人群体分离而免受对其赋码的过程。奥嘉的回忆性讲述以及母亲留下的照片和情书激发了希莱拉本能欲望的冲动,让其萌生了对个人自由和爱情的无限向往。希莱拉纯真无邪,率性而为,不事南非种族隔离的秩序和禁忌,招致学校的驱逐和奥嘉的嫌弃,由此唤醒了她的种族意识。她认识到:保琳满怀为黑人种族革命的热情,却为其白人种族身份和白人享有既定利益所钳制。希莱拉同表弟发生性关系而选择脱离奥嘉和保琳为代表的白人保守派群体,这是其本能欲望遭遇种族符码的结果。第二章专注阐释希莱拉在游离状态下的阈限性特征。流亡状态将希莱拉作为居间者置于一个阈限空间或者第三空间,打破了地域边界,使她与黑人革命者之间的交际得以可能。而后她发现黑人性的魅力而产生与之整合的欲望,随即带来身份的杂糅性,解构了种族性差异能指和矛盾。希莱拉惯于直觉行事又独居经验主义,加之她身处阈限期的流动性环境中,这就形成了她的不确定性认知,以致于其个人乌托邦的幻灭。第三章则着重解读希莱拉聚合到种族共同体,成为后种族隔离时代的新白人女性。第一任黑人丈夫的遇刺身亡导致希莱拉对个人乌托邦的幻灭。她反求诸己,顿悟后投身黑人解放事业,辅助第二任黑人丈夫赢得了国家政权,成为黑人总统夫人。同时,希莱拉天性中挥之不去的个人自由意识与其重拾的大写自我得到了协调统一,将自己的命运和黑人的民族运动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实现了种族融合。作为白人新生力量的代表,希莱拉凭借其天性从种族主义秩序中分离出来又自然地融入共同体,以一种“自然”对抗一种“非自然”,终而取得“天性使然”的胜利。由此可见,希莱拉的转型是一种自然的变异,更是一种变异的自然表达。纳丁·戈迪默通过书写《自然变异》为南非白人提供了一种跨入后种族隔离时代的转型方案,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表明了其对白人何以融入共同体的思考,这在南非社会转型进程之中无不具有一番象征意蕴。
其他文献
背景: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目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不高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关。顺铂广泛应用于喉癌的临床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要病因。虽然综合治理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临床耐药的产生严重制约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乳腺癌临床治疗
目的研究肺部超声评估肺保护性通气对单孔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肺结节病并接受全麻下择期单孔胸腔镜肺部分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由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妮·麦克默里希·罗伯茨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路易莎·西尔
由于抗生素滥用和现有处理措施不足,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己越来越严重。水体中的抗生素不仅会危害水生生物,破坏生态平衡,更会通过生物链富集,危害公众的健康,最严重的危害是产生抗生素耐药基因(ARG)和抗生素耐药细菌(ARB),导致抗生素药性下降以及“超级细菌”的发生。本研究以去除水体中抗生素为目标,制备了基于g-C3N4的光催化剂,研究了所制备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对水体中抗生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可为
学位
一.研究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小剂量PDE5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的临床疗效。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苯胂酸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生命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稳定均造成了威胁。因此,探索高效去除苯胂酸的技术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一大研究热点。在各种苯胂酸去除技术中,芬顿(Fenton)技术因其能够衍生出高反应活性的无定向选择性自由基而被高度关注。但是,传统的Fenton技术存在H2O2的需求大、降解条件严苛以及金属污泥衍生等劣势,因此,亟需开拓越发高效优质的Fenton体
学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以及对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比例
吸附分离技术因操作简单、吸附剂可循环再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的吸附捕集。吸附分离技术的关键在于吸附剂的选择。近年来,由C、N、O、B等轻质元素构成的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具有规整的孔结构、低密度和高热稳定等特点,被认为是吸附分离领域的理想材料平台。通过设计不同孔结构和功能性的COFs,可获得高性能的吸附剂材料。从多孔结构来看,COF
学位
研究目的: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成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鼻咽癌不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