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烷基化生产装置运行因素分析及对策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重视,石化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炼厂企业必须响应环保政策,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烷基化油是石油炼制工业中的一种重要的清洁汽油组分,是异丁烷与丁烯在强酸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以异辛烷为主的饱和烷烃产品。烷基化装置可以将炼厂液化气转化为优质清洁的烷基化油,加之近年来油品升级脚步的加快,市场对烷基化油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本文依据20万吨/年烷基化油的产量,以延安某炼化企业混合碳四为原料,对硫酸法烷基化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原料组成中的组分及杂质影响因素,预处理工艺及产品分馏工艺中的操作压力、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采出量等影响因素,以及烷基化反应工艺中的温度及跑酸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过程和产品的双优化对策,首先通过实验使用外标法和归一法分析烷基化生产装置原料组成,再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整个工艺进行优化分析,获得最优产品质量和最佳生产过程。基于流程特点和物质性质选取了合适的单元模块和物性方法(其中烃相混合物选用BWR-LS,酸烃混相选择ELECNRTL),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初步模拟,通过不断调试,结果显示流程收敛,得到了产量更高的烷基化油。
  对流程中各工段进行优化分析,重点对脱轻烃塔、脱正丁烷塔和脱异丁烷塔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原料经过脱轻烃塔预处理后基本不含碳三以下组分,二甲醚及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到5.26mg/L和69.8mg/L;烷基化反应工段优化设计后,反应器进出口温度稳定在10℃左右,反应器压力1.5~2MPa,循环异丁烷的的质量流量为7.33×103kg/h,达到设计要求;脱正丁烷塔经过优化后的最佳操作参数为理论塔板数20,第10块板液态进料,回流比为1.7,塔顶采出率为76kmol/h。脱异丁烷塔操作参数最佳为理论塔板数为100,进料板位置为第60块,回流比为2.09,塔顶采出量为453.11kmol/h。在各工段优化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全流程模拟,最终所得烷基化油产量为2.66×104kg/h,其中三甲基戊烷占92%,二甲基己烷占3.95%,经计算研究法辛烷值(RON)为95.7,马达法辛烷值(MON)为96.2。按年操作时数8500小时计算,本流程烷基化油优化后的设计规模为22.6万吨/年。
其他文献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首先采用Hummers法合成了氧化石墨(GO),再以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 GO)载体,然后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N-r GO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XRD、SEM、H_2-TPR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为反应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镍负载量、尿素添加量、H_2还原温度)
甲醛(HCHO)作为典型的室内污染物,毒性强、作用时间长,长期生活在含有甲醛的环境中,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消除甲醛对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将甲醛转化为无毒无害CO_2、H_2O的催化氧化法成为去除甲醛众多方法中的首选。该方法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锰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强、结构和形貌多样、资源丰富、成本低、毒性低等特点,因此,在催化氧化甲醛应用中得以广泛研究。本文采用水解驱动氧化还原反应法制备一系列Mn-Fe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改变活性组分之
开发与利用生物质资源,可有效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本文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以得率、粒径分布、电位值为评价目标优化了酸解过程的反应条件。得出硫酸法制备NCC的最佳制备工艺为:MCC:H_2SO_4=1:15,硫酸浓度为58 wt%,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50℃,此条件下NCC得率为64.97%,电位绝对值为14.84 m V,平均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目前开发的大型气田如普光、克拉等气田均为(高)含硫天然气田,在其开发过程中因温度与压力的降低,元素硫(即单质硫)在H2S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并在管线钢表面沉积,在H2S-CO2-Cl-共存腐蚀体系中H2S、CO2、Cl-等共同对管线钢造成腐蚀,管线钢的穿孔、泄露是天然气集输管线的重大安全隐患。探究单质硫在集输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基液体燃料的依赖性日益提高。构建以煤制油、生物制油、页岩油等为代表的液体燃料多元化生产技术,对于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煤炭热解的副产物煤焦油与餐饮业、食品制造业产生的废弃生物质油脂均具备加氢生产液体燃料的价值,而两种燃料生产技术又都存在原料来源不稳定、生产规模小的特点。本论文以原有煤焦油加氢、生物质油脂加氢技术为基础,对两种原料进行共加氢研究,通过揭示两者
学位
本文制备了聚茜素绿-碳纳米管、镍-聚茜素绿、铜-聚茜素绿、氢氧化铜-萘酚四种无机有机材料,并构置了相应的电化学传感器,分别建立了检测羟胺、米吐尔、葡萄糖、氨基脲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将茜素绿聚合在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表面,构置基于p AG-MCNT的羟胺电化学传感器,表征了该电化学传感器界面的形貌,考察了传感器响应性能,建立一种检测羟胺的方法。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 AG-M
环保政策限制了汽油池中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及非烃类抗爆剂的使用,高辛烷值,无烯烃、芳烃、苯、氧、硫,以异构烷烃为主体的烷基化油成为汽油理想组分。碳四资源是生产烷基化油的优质原料,随煤制烯烃规模的增大、乙醇汽油的推广、汽油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含量的限制等趋势,碳四资源中异丁烯含量明显增多,引起烷基化产物质量波动。分析烷基化装置对异丁烯增多等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改善因异丁烯增多引起烷基化产品质量下滑的可行措施。本文采用平衡常数法求解反应体系热力学平衡组成,
学位
近几年,甲醇产业全球整体过剩,中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急需发展甲醇下游路线,带动甲醇行业的和谐发展。同时,我国炼化企业有较多低附加值的低碳烃副产物(如芳烃抽余油、重整拔头油、加氢焦化石脑油等)其饱和蒸气压高,辛烷值较低,难以得到合理利用。甲醇与轻烃耦合芳构化技术既能缓解目前甲醇生产过剩的现状,又可解决我国轻烃资源较难充分利用的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甲醇产业链升级和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以HZSM-5分子筛为载体,对低碳烷烃与甲醇耦合芳构化反应进
学位
近年来,随着大多数油田进入采油中后期,采出油的含水量逐渐增多,溶解氧造成的油田管线的腐蚀失效次数逐渐上升,应对氧腐蚀已经成为油田防腐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防腐措施中,缓蚀剂因为较低的成本、较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管线的防腐。本文通过量子化学模拟与静态失重法设计并筛选出了一种抗氧缓蚀剂5-(2-羟基乙基)-1,3,5-三嗪-2-硫酮(HTT)。将HTT与其他药剂进行复配,筛选出抗氧缓蚀效果更好的三元
学位
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大、积累性强、难降解等特点,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大气层和水中降解转移机制,对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建立有机污染物生态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通过数学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参数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从而对化合物的活性进行预测。三维定量构效关系(three QSAR,3D-QSAR)通过对分子周围的空间结构进行计算,建立化合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