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井荣儿童文学中的反战意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壶井荣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首登文坛已经37岁。壶井荣凭借其质朴的笔触吸引了大量的、各年龄阶段的读者,留下了很多作品。特别是被称为壶井荣短篇小说综合本的《二十四只眼》(1952)为首的作品被陆续舞台化、电影化之后,在1967年前后甚至刮起了一股“壶井荣热”。此外,《坂道》(1951)、《蒲公英》(1939)分别被收录入日中教材。由此可见,其作品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在“母性”、“歌唱”、“庶民”、“反战”等壶井荣文学的关键词中,最有争议的要数“反战”。在“反战”这点上,有鸟越信(注释见日文要旨部分)这样的赞誉有加,甚至给壶井荣文学贴上“反战”标签的评论家,他说到“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壶井荣文学的最大特色就是反战主题。”也有来栖良夫这样的认为“《二十四只眼》的主人公大石老师的‘母性’是‘古板’、‘软弱’以至于减弱了其反战色彩”的学者。有读者认为“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壶井荣儿童文学作品)这样的童话”,认为壶井荣文学与“反战”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壶井荣自身也说过:“在写《二十四只眼》这部作品的时候,脑子想的就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除了灾难还是灾难。”本论文试图通过《没有母亲的孩子及没孩子的母亲》(1951)、《二十四只眼》看壶井荣儿童文学中的反战意识。并结合其它作品分析壶井荣反战文学的特质。序章中首先就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作了说明。其次分析了中日两方先行研究的现状,及由此发现的切入点及创新点。第一章的第一节介绍了壶井荣的家、成为作家之前的经历、亲密的朋友及婚姻,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分析了壶井荣文学形成的必然性。第二节介绍了壶井荣成为作家的经过及在创作上的成长。第三节通过对《海的声音》(1938)《日本之母》(1942)等作品的分析指出反战意识在壶井荣文学中存在断层这个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战争协助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原因。第二章的第一节通过分析《海之魂》(1944)及由其改编的《有柿子树的家》(1952)两部作品之间的异同回答了作品改编与壶井荣文学中反战意识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第二节回答了战争中壶井荣都创作了什么样的反战文学这一问题。第三章具体分析了第二届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的获奖作品、壶井荣的代表作—《没有母亲的孩子及没有孩子的母亲》。第一节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了《海边村庄的孩子们》(1948)改编的经过、两部作品的异同、改编与反战主旨的关系。第二节回答了战争给作品的孩子带来了何样的灾难这一问题。第三节以主人公一郎为中心,从搬家及思乡这两个面分析了战争给一郎带来的悲痛。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二十四只眼》。第一节通过对《二十四只眼》的改编一事的分析,确定了反战的主题。第二节考察了作品中出现的重大事变(普通撰举法、三·一五事件、四·十六事件),揭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三节聚焦主人公大石老师,通过人物分析阐明反战思想。第五章主要考察了壶井荣反战儿童文学的特征。第一节论述了乡士性及庶民性这两个特质,第二节主要考究其文学中的母性特质。并进一步得出这些特质与反战思想具有关联性这一结论。结语部分就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做了一个概述,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竞争环境愈演愈烈,企业财务集约化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目前财务集约化在电力集团的各级经营实体中已得到了逐步
在我国追求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大背景之下,对特殊人群给予倾斜保护以缓解、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特殊人群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已经成为各级国家机关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特殊人群
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违约风险问题突出,与我国境内的外资商业银行相比,其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的农村
本文在对高速列车地板结构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其隔声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提高高速列车地板结构隔声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借鉴,具体如下:首先,应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内地板、隔
高管人员薪酬问题一直是学者和企业家们的关注的焦点,他们是企业的经营决策层,所做的决策关乎公司发展方向。对于我国股份公司“两权分离”而产生的问题,需要通过公司治理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关于互联网的研究也逐渐丰富,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微博这一即时性的个人展示的平台。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富有想象
基于结构动力特性变化的大跨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大跨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与模型修正,是桥梁健康监测中迫切需要解决但又尚未完全解决的一
本文着眼于郭沫若戏剧中鲜明的诗性问题,从表现、溯源、本质及形式等方面展开对郭沫若历史剧中诗性渗透的阐释及探寻。通过对郭沫若历史剧文本和其基本文论的梳理和把握,进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口译活动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人类所依赖的一种基本语言沟通工具。口译的方向有许多,如会议口译、法庭口译、
自从新医改方案确立从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的体制改革思路,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付费者在复杂的医保患关系协调中日益变得举足轻重。我国用13年(1999-2011)的时间建立起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