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和短期特质波动率对股票预期收益的影响——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在完美的市场中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被分散,特质风险作为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被完全分散,因此股票定价时不需要考虑特质风险。但市场并非是完美的,现实市场中存在着交易成本、信息不完全等因素,投资者不能完全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由此大量学者对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的关系展开了更多的研究。学者们通过采用不同的特质波动率度量方法或构建不同的研究模型,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学者们实证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以Merton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是正相关的,即符合传统风险收益理论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理念,但Ang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者负相关,股票的特质风险的越高,它的预期收益率越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特质波动率之谜”。通过对比学者们在计算特质波动率时采用的数据和度量方法以及在研究两者关系时采用的实证方法,本文猜想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学者们所计算的特质波动率存在很大差异,它们包含的长期成分和短期成分不同,而长期特质波动率和短期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可能是不同的。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本文计算了基于日度数据的已实现特质波动率IV和基于月度数据的滚动已实现特质波动率IVM,采用它们来衡量特质风险,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并且,进一步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技术(EMD)对包含更多信息的IV序列进行分解与重构,将其包含的不同时间信息分离,构建长期和短期特质波动率,对他们分别展开研究。首先,采用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 Beth回归方法,研究总特质波动率对股票预期收益的影响,发现不管是IV还是IVM,它们都会对股票预期收益产生负面的影响,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都显著负相关,说明中国股市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在控制了规模、账面市值比、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动量效应、反转效应和流动性后,这种负相关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依旧显著。而在控制了换手率后,IV与股票预期收益的负相关性减弱,换手率可以部分解释IV的“特质波动率之谜”;IVM与股票预期收益的负相关性不再显著,换手率可以完全解释IVM的“特质波动率之谜”。其次,研究长期和短期特质波动率对股票预期收益的影响,发现它们对股票预期收益的影响完全相反,长期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显著正相关,而短期特质波动率显著负相关。短期特质波动率异象与短期反转效应等市场微观结构有关,而长期特质波动率的定价则受到非流动性等交易成本的影响。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实际上取决于特质波动率中长期因素还是短期因素占据主导作用,合理解释了学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特质波动率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实证结论。此外,考虑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壳值污染问题,本文剔除了小市值股票后再次检验总特质波动率、长期特质波动率和短期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发现实证结果依然是稳健的。并且这个结果对采用不同方法提取长期和短期特质波动率也是稳健的。
其他文献
“中国式”债券兑付的刚性标准过去一直隐性存在,尤其在公募债领域。2014年开始的“11超日债”违约使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所带来的“零违约”成为了历史。最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数量急剧增加,促使人们研究债券信用风险评估和违约预测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学习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量化金融和风险管理上面,本文在债券信用风险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公司债违约率进行预测分析。从微观角度上,本文
学位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行业的实体企业普遍面临着投资回报率和经营利润逐年下行的困境,与此同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使得不少实体经济的资本逐渐显现出涌入金融领域的端倪。对于实体公司而言,为了获得金融资产的高额收益率,购买诸如股票、债券等与企业主营业务不相关的金融产品。因此,金融资产和实体资产之间的配置结构失衡,已逐渐成为抑制实体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阻碍。有鉴于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
学位
如今我国已踏入5G时代,互联网得到高速发展,它不仅拓宽了信息来源的渠道,使得人们按照自己意愿搜寻显示信息,也使信息变得容易获得且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因此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不足的,但是当我们面对大量信息时,是不可能关注所有信息的。换句话说,有限的注意力在面对庞大的信息总量时总是微不足道的。由于经济主体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注意力会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减少信源熵值、减少不确定性来实现的,
学位
数字乡村是释放乡村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数字乡村治理存在的数字依赖、信息失真等风险,应以数字赋权为导向,通过完善数字乡村治理规则,重构乡村治理“政社关系”,关注新的数字空间,重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期刊
我国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而当市场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时,政府则会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适当的干预,其中政策当局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方面。在面临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美贸易摩擦等引起的经济下行的不利情况下,政府为应对这些消极现象,往往会使政策的出台与调整变得更为频繁,而这一行为的后果则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近年来,微观企业过高的杠杆率影响了经济主体运行效率的提升,成为了经济主体面临的主要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未来不确定性在上升,无疑将会导致政策调控的难度大大上升。政府该怎么使用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恢复经济活动,稳定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重点。然而,经济政策的调整会产生政策预期之外的冲击,可能增加投资风险与对未来预测的模糊性,进而造成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改变。探究经济政策不
学位
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2020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量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资本市场中的信用债存量达3.5万支左右,票面总额达39万亿元。然而随着信用债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信用债违约事件开始频发。2014年“11超日债”的违约事件打破了债券市场中的刚性兑付,我国的违约信用债数量开始井喷式增长,违约债主体也从民营企业扩散到了国有企业。截至2020年,已经有786支信用债发生违约。
学位
近年来,我国实体企业逐渐减少实业投资而增加金融投资,企业利润来源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活动而非生产和贸易活动,企业金融化现象在实体企业中非常普遍,我国经济表现出“脱实向虚”的趋势。一方面,金融资产能帮助企业应对未来的流动性危机,摆脱财务困境;另一方面,高额的金融收益率吸引实业经营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导致实体产业被挤出。因此,研究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巩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
学位
自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经济政策变化频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大幅提升。同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1年两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中表明创新居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坚持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考虑以上背景,本文将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创新投资,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本文采用2007-2020年非科创板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Baker等
学位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数字经济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在促进广大乡村地区的产业智慧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生态模式数字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较为明显的突破。着力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不断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乡村发展“质”的飞跃。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机遇的基础上,解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