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交网络用户使用行为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ishui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在社交网络不断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社交网络应运而生。2008年,学术社交网站融入了开放获取机制和社交网络的理念,以Research Gate和Mendeley为代表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成为学者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学术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也备受关注,科研产出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主要从学者个人特征、环境因素以及使用工具等多维度进行相关研究。2017年,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位于全球第四,论文数量年均增长为17.7%,但我国的FWCI(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归一化的影响因子)为0.75,低于平均水平1,且我国的论文被引次数明显滞后于论文发表数量,因此,提升学者科研产出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多个国家与机构的科研人员在学术社交网络上使用行为,探讨学术社交网络的使用行为对科研人员在现实中的科研产出的影响,从而提升科研工作者科研生产的效率,促进各学科的知识流动,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的进步。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了学术社交网络的使用行为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模型,以Research Gate为研究平台采集了12684名学者的使用行为数据以及科研产出信息,其中使用行为包含信息披露行为、关注行为以及问答行为,科研产出信息包括论文数量及被引频次。通过文献调研、数理统计、结构方程、偏最小二乘法以及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者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披露行为、关注行为以及问答行为进行了差异化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域、机构影响力以及平台声望的学者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的使用行为差异。最后,研究了学者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的使用行为对其科研产出的影响,并探讨了地域、机构影响力以及平台声望在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学术社交网络中学者的信息披露行为具有显著差异,亚洲与北美洲的学者信息披露行为最弱,且随着机构影响力机平台声望的提升,信息披露行为逐渐增强。信息披露行为对学者科研产出具有显著影响,教育研究信息、获奖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披露行为对学者的论文数量有正向影响,而技能话题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披露行为对论文的被引频次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第二,学术社交网络中学者的关注行为具有差异,拉丁美洲及非洲学者的关注质量最低,且随着机构影响力及平台声望的提升,学者的关注质量及被关注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关注行为显著影响学者的科研产出,其中学者的被关注数量对学者的科研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学术社交网络中的问答行为在机构影响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地域及平台声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欧洲学者的回答数量、回答质量以及回答频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域的学者,且随着学者的平台声望的提升,学者的提问行为逐渐下降,但是提升质量逐渐上升。同时,提问行为对学者的科研产出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回答行为仅对论文产出数量有较弱的正向影响,对被引频次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在突发事件中,网民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产生了大量具有情感的信息。其中,负面情感的蔓延极易引起民众的过激行为,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发展,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网络舆情危机,负面情感的预测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文以微博负面情感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情感分析和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在博文情感值计算的基础上筛选出负面情感,并建立ARIMA-LSTM混合模型进行预测。主要研究
学位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全连接生态的形成进程。信息的数量与种类飞速增长,信息交互形式趋于多样化,信息获取与分发成本骤然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在持续稳定的信息交互中不断加强与扩张。承载着用户客观观点与主观情感的数据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资产。挖掘数据背后的模式是数据持有者及其他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工作重点所在,且高效精准的数据挖掘离不开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在公共安全领域中,公众在线数据及设备监测物理数据等是开
学位
网约车用户的持续使用是维持该行业乃至共享经济业态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网约车行业的产品伤害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用户对网约车运营和监管的极度不满。本研究聚焦于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网约车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从危机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探究危机不同阶段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通过半结构访谈法获得大量文本资料,运用扎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三段编码,得出扎根模型。在分析扎根模型的基础上,整合信息系统持
学位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约占8%。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与文化背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从人口比例而言,少数民族读者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从少数民族读者总量而言,已经超过了1亿,数量非常可观。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来看,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已难以满足越发
学位
命名实体识别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许多研究的基础任务之一,其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命名实体识别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指定语料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地点名、人名、组织机构名等实体并对其进行分类。传统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主要使用规则和词表,需要人工设计识别规则,跨领域通用性较差。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不受专业知识的约束,但识别效果依赖于人为设计的大量特征的质量高低。基于深度
学位
本文选题来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对策研究”(15ZDC025)。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正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数据人才是重要的储备资源,解决数据人才缺口大的问题对加快我国大数据发展进程有实质性意义。鉴于此,本文面向国家大数据战略,对我国政府数据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调研培养现状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明确我国政府数据人才的培养主体及培养路径,希望能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关于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这些研究集中关注用户的持续使用或中止使用行为,并默认用户做出选择后会一直延续该行为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用户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复杂多变、极不稳定的,用户并非只在持续使用和中止使用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抉择,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常常会短暂性地停用一段时间,之后再恢复使用,甚至会不停重复中止-再使用的过程,在用
学位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加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学术服务应运而生,而开放数据的发展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探究开放数据环境下如何从资源角度保障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研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案例,展开三项调研: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现状,BPM视角下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业务流程及开放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资源需求。基于调研结果,文章提出开放数据环境下数字学术服务发展的资源保障措施。文章通过七个章节
学位
当今世界对科学发展的需求日渐迫切,愈发重视科技的创新。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活跃学术思想,交流新颖研究成果,促进学科快速发展,推动创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方式,在实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会议作为学术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大量举办,但因此也造成了许多问题。会议投稿数量的激增,评审资源的匮乏,导致了大量低质量会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容易降低会议在科研学者中的地位,导
学位
王可风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档案学家,是新中国历史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创建者。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档案事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收集战争中毁坏和遗弃的民国档案,开拓和发展新中国档案事业得益于像王可风这样的档案人的辛勤努力、无私奉献。王可风大半生从事民国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他善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摸索出一整套民国档案整理工作和历史档案馆管理工作的经验,逐渐形成了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