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的审美化观念、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文化、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相比于女娲、西王母等形象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文化内涵。对嫦娥形象的研究与探索离不开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定背景,从审美的层面去定义文化,文化是指“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必然受该民族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阐释正是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从贯穿了先秦至今的诸多艺术形式的嫦娥形象出发,根据审美视角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需求,探究嫦娥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的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本记录出发,研究嫦娥奔月活动中所蕴含的人类历史活动的审美化体现。论文首先从人类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平衡这种恐惧所进行的审美化理解来阐释嫦娥奔月;其次从种族的延续角度来解释人类在意识到妇女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作用时赋予嫦娥奔月的文化意义,从中发现嫦娥奔月中所蕴含的母性崇拜的审美文化意识;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的文明阶段时,嫦娥奔月作为反抗父权制的审美化解放运动,在神话向仙话的转变中嫦娥成为寄予审美理想的女性形象。第二章主要从唐宋元明清时的诗歌和小说角度阐释嫦娥奔月由神话到仙话的转变,展现出在时代变迁中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和政治教化意义的减弱。首先,嫦娥成为月亮的代称,成为人世间的美好感情与美好事物的象征,吟诗弄月成为文人墨客审美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秋节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蟾宫折桂成为士子不懈追求的目标,这都为嫦娥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在小说中,嫦娥形象则因“奔月”成为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象征,贴合了世俗化的审美特征,符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第三章则主要研究近现代以来关于嫦娥的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透露出来的更为开放与多元的审美接受状况及其内涵水平。嫦娥形象通过京剧、舞剧、小说、电视剧等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方式与手段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审美演绎。现当代剧作家结合时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将嫦娥形象以多元化的审美角度展现于观众和读者面前。男权社会统治力的逐渐衰落,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悄然上升,女性在爱情、亲情、婚姻中的审美化思考赋予了嫦娥新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色彩。
其他文献
静脉输液是现在医院中常用的输液方式,大部分的输液要靠医护人员手动控制滴速,输液过程中药液温度取决于所处环境温度,医护人员要不定时的巡检,以确定输液是否结束。这样使得
<正> 病原性暗色真菌如丰萨卡属(Fonsecaea)、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外瓶霉属(Exophiala)、瓶霉属(Phialophora)等,都是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的致病菌。全世界大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而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服务型政府文化与服务型政府是互动的关系,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
随着全球创业活动高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创业,创业型企业家的数量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增长,他(她)们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增加。企业家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宠儿,舆论
当今正处于我国博物馆迅猛发展的时期,一大批省市及国家级新型博物馆纷纷成立,同时还有一些老馆、小馆也正在进行改建或者扩建工程。博物馆的数量、类型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
从文艺美学的视角来分析陈忠实的文艺美学思想内涵的走向,他的创作历程和大多数作家殊途同归,遵循着艺术创作的规律,从模仿到创新,不断地汲取着前人的甘泉,直到形成自己的汪
现代商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提出21世纪的社会是商业社会,其中零售业作为商业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生存和发展历来都是倍受关注的问题,其发展程度是衡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大批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大学生相继毕业。由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滞后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缺乏相应
区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国社会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大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发展区域经
农业组织的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户就成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这种制度安排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