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糖尿病性肾病的用药规律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周静威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总结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周静威主任医师治疗DKD的医案,规范信息表达后,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的信息统计模块、组方规律模块、方证分析模块及新方组合模块统计医案的基本信息,提取处方的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潜在药物组合及新方组合。研究结果:1、共纳入183例医案,患者年龄分布在30-84岁,其中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男女比例约为2.5:1;体重指数在超重组(BMI:24.0-27.9kg/m2)占比最多;DKD Ⅳ期患者占比最多,临床表现出现频次较高的为尿中带泡沫、乏力、口干、视物模糊、四肢麻木、水肿、眠差、大便干、夜尿多、纳差;舌质中舌暗红、舌暗、舌红出现频次较高,舌苔中苔腻、苔黄出现频次较高;脉象中脉弦、脉沉、脉滑出现频次较高。常见的本虚证为脾肾气虚,标实证为湿热证、血瘀证。2、纳入183个处方,223味中药,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黄芩、丹参、白术、当归、茯苓、柴胡、枳实、葛根、水蛭;四气出现频次较高的为寒、温;五味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苦、甘、辛;归经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肝经、脾经、胃经、肺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36(20%),置信度0.9。得出2味药组合31对,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丹参、黄芪,黄芪、当归,黄芪、白术,黄芩、黄芪,黄芪、茯苓;得出3味药组合6对,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黄芪、白术、当归,黄芩、丹参、黄芪,黄芪、白术、茯苓,总结核心处方为黄芪、丹参、黄芩、白术、当归、茯苓;通过药-证分析得出治疗脾肾气虚的常用药为黄芪、茯苓、当归、丹参、黄芩、白术、葛根、生地黄等;湿热证常用药物有黄芪、黄芩、柴胡、黄连、丹参、当归、水蛭、半夏、枳实、土茯苓等;血瘀证用药物有黄芪、丹参、黄芩、白术、茯苓、当归、枳实等。通过新方分析模式,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得到新方组合4个:金樱子、芡实、薄荷、穿心莲,香橼、火麻仁、紫苏、首乌藤、合欢皮,茵陈、藿香、仙鹤草、佩兰、百合,龟甲、牡蛎、鳖甲、海藻、栀子、黄芩、柴胡、郁金。结论:DKD的病位在肾,与肝、脾、肺相关,病机为肾元亏虚,痰瘀互结,治疗以化瘀除湿通络,兼补虚损,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黄芩、白术、当归、茯苓。并得出潜在新方组合4个,依据虚实病机的侧重灵活应用。体现了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从而为不同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患者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制定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每2周、每3周)的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最佳干预间隔时间方案的选取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6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穴位埋线2周组和穴位埋线3周组共2组,每组各33例。穴位埋线2周组每2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3周组每3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选取完全相同的腧
学位
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史云主任医师临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核心处方。2通过果蝇实验对核心处方进行验证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五年间史云主任医师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处方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遵纳排标准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统计药物的用药频次、常用剂量、功效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与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将中西医体质学理论作为根本出发点,探索并完善围绝经期女性体质评价体系,为今后制定围绝经期女性体质评价与养生保健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基础。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中西医体质综合评价体系,仅有中医体质分型和分散的西医体质测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中西医体质综合评估进行了一定探讨。方法:本次调查对象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体检中心
学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严重的女性生殖系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并日益年轻化,临床表现复杂且异质性强,以月经异常(如月经稀发、闭经等)和不孕为主要表现,有罹患骨质疏松症(OP)和骨折等疾病及早逝的风险,缩短寿命。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引起慢性疼痛和行动障碍。然而POI所致的渐进性的骨量丢失初期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难以引起医患双方重视,待出现明显症状时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病率随围绝经期女性人数增多而显著提高,且临床症状持久,其中失眠作为该类人群主诉最困扰的一种临床症状,严重危害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失眠,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围绝经期女性就诊的热点和难点。西医治疗多采用镇静安神或激素类药物,临床疗效虽显,但存在妇科肿瘤发生或药物副作用大的风险。国医大师肖(萧)承悰教授采用“交通心肾法”
学位
目的1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郭维琴教授治疗心悸的组方规律,挖掘其关键用药及配伍特点,分析总结郭维琴教授的辨治经验,获得核心组方。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所得核心组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及通路,为探究其干预心律失常的药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郭维琴教授门诊的心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收
学位
背景: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该类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见症状主要以感觉异常为主,如麻木、疼痛、温度辨识异常,病情迁延后甚至可以出现难治性溃疡和感染,最终导致截肢。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DPN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相关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总结专家治疗DPN的经验,对于寻求中医药防治DPN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赵进喜教授治疗DPN的经验。方法
学位
目的和意义:非糜烂性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其症状多样性、难治性、治疗周期长、易复发性使本病成为了临床治疗的疑难病;在西医学方面,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多采取对症治疗,疗效有限。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可对疾病的要点做到高度概括,即为中医的“证”,中医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于临床治疗方面可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疗效颇佳。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证候、证素分
学位
目的患者的临床信息,结合《伤寒杂病论》条文及相关方证研究,以六经辨证、方证辨证的方法选择相应的经方,来探究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六经方证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风病主症、中医症状以及舌脉、腹证等,综合辨别属于何种六经证型以及具体方证,将信息录入数据库并运用SPSS27.0软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及腹诊信息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