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导师用药经验探讨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非糜烂性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其症状多样性、难治性、治疗周期长、易复发性使本病成为了临床治疗的疑难病;在西医学方面,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多采取对症治疗,疗效有限。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可对疾病的要点做到高度概括,即为中医的“证”,中医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于临床治疗方面可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疗效颇佳。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进行研究,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得出本病的证候特点,并对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总结、梳理出导师用药规律,为临床认识和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14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四诊信息以及中药处方信息),将收集的信息录入Excel,运用SPSS 24.0、SPSS Modeler 18.0、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得出非糜烂性反流病常见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处方信息则采用数据挖掘的方式,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得出非糜烂性反流病核心处方、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本课题共收集140例NERD患者,其中男性61例(43.6%),女性79例(56.4%),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50.30±13.19岁,中位年龄为53岁,以中年人群(36.4%)患病居多;体重正常者居多(54.3%),体重过重可能增加患病风险(P<0.05);大学本科学历者(51.4%)以及专业技术人员(22.9%)多发;发病人群中吸烟者占比31.4%、饮酒者占比36.4%;饮食、情志、气候可能诱发本病,饮食以辛辣(64.3%)、甜食(32.1%)、浓茶(27.9%)为主,情志以急躁易怒(57.9%)、焦虑忧虑(27.1%)、精神紧张(27.1%)为甚;春季(23.6%)、冬季(12.1%)多发。GERDQ评分≥8分者占比65.7%,HADS评分显示焦虑状态者占比28.6%、抑郁状态者占比10%。(2)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证型主要有以下6种: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胆热犯胃证、类气郁痰阻证、类湿热瘀阻证、类脾胃虚寒证。症状以反酸、烧心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胃,与胆、脾、肺、心神相关;病性以实为主,可见虚实夹杂。实证包括气滞、湿热、痰湿、血瘀,虚证以气虚、阳虚以及阴虚为主。(3)本研究列入的处方共140首,包含132味中药,用药以寒性、温性,苦味、辛味、甘味,肺、胃、脾、肝经药物最多,功效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为主。高频药物前10味为陈皮、海螵蛸、清半夏、川贝母、青皮、牵牛子、大腹皮、瓜蒌皮、黄连、牡丹皮。NERD核心处方由清半夏、陈皮、青皮、海螵蛸、川贝母5味药组成。通过关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NERD临证加减药对可分为理气药对、清热药对、利湿药对、化痰药对。处方结合病证分析结果显示:肝胃不和证为核心处方合用小陷胸汤;肝胃郁热证为核心处方合用化肝煎;胆热犯胃证为核心处方合用蒿芩清胆汤;气郁痰阻证为核心处方合用化肝煎加蝉蜕、射干、薄荷、连翘等药;湿热瘀阻证为核心处方合用蒿芩清胆汤、五皮饮;脾胃虚寒证为补中益气汤合用参苓白术散,加肉桂、丹参饮。研究结论:(1)NERD患者以中年人群为主,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发病可能与饮食、情志、气候有关,体重过重可能增加患病风险(P<0.05)。(2)NERD证候大致分为6种: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胆热犯胃证、类气郁痰阻证、类湿热瘀阻证、类脾胃虚寒证。证素方面病位主要在肝、胃,与胆、脾、肺、心神相关;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可见气虚、阳虚、阴虚,实证以气滞、湿热、痰湿、血瘀为主。(3)NERD临床治疗整体以祛邪为主,用药以寒、温,苦、辛、甘,肺、胃、脾、肝经药物最多,功效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为主。本研究得出核心处方由清半夏、陈皮、青皮、海螵蛸、川贝母5味药组成,临证加减药物多以理气、清热、利湿、化痰为治。
其他文献
目的:对拍痧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东直门医院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纳入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3.4±6.58)岁,平均病程(4.53±2.47)月。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53.03±6.21)岁,平均病程(4.8± 2.68)月。对照组在指导下自主进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瘀血体质的分布情况和颈椎Modic改变的发病特征,探究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间盘退变等因素间的关系,发掘瘀血质与颈椎Modic改变间的联系。同时对接受ACDF和Hybird手术的颈椎Modic改变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各时间节点患者各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和影像学资料,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颈椎Modic改变对ACDF及Hybrid手术疗效的影响,探究ACDF及H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从而为不同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患者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制定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每2周、每3周)的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最佳干预间隔时间方案的选取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6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穴位埋线2周组和穴位埋线3周组共2组,每组各33例。穴位埋线2周组每2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3周组每3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选取完全相同的腧
学位
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史云主任医师临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核心处方。2通过果蝇实验对核心处方进行验证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五年间史云主任医师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处方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遵纳排标准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统计药物的用药频次、常用剂量、功效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与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将中西医体质学理论作为根本出发点,探索并完善围绝经期女性体质评价体系,为今后制定围绝经期女性体质评价与养生保健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基础。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中西医体质综合评价体系,仅有中医体质分型和分散的西医体质测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中西医体质综合评估进行了一定探讨。方法:本次调查对象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体检中心
学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严重的女性生殖系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并日益年轻化,临床表现复杂且异质性强,以月经异常(如月经稀发、闭经等)和不孕为主要表现,有罹患骨质疏松症(OP)和骨折等疾病及早逝的风险,缩短寿命。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引起慢性疼痛和行动障碍。然而POI所致的渐进性的骨量丢失初期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难以引起医患双方重视,待出现明显症状时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病率随围绝经期女性人数增多而显著提高,且临床症状持久,其中失眠作为该类人群主诉最困扰的一种临床症状,严重危害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失眠,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围绝经期女性就诊的热点和难点。西医治疗多采用镇静安神或激素类药物,临床疗效虽显,但存在妇科肿瘤发生或药物副作用大的风险。国医大师肖(萧)承悰教授采用“交通心肾法”
学位
目的1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郭维琴教授治疗心悸的组方规律,挖掘其关键用药及配伍特点,分析总结郭维琴教授的辨治经验,获得核心组方。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所得核心组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及通路,为探究其干预心律失常的药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郭维琴教授门诊的心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收
学位
背景: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该类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见症状主要以感觉异常为主,如麻木、疼痛、温度辨识异常,病情迁延后甚至可以出现难治性溃疡和感染,最终导致截肢。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DPN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相关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总结专家治疗DPN的经验,对于寻求中医药防治DPN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赵进喜教授治疗DPN的经验。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