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功能在声音干扰阅读中的作用: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x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的阅读活动经常是在有背景声音的条件下进行的,探讨背景音如何影响阅读加工一直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话题。研究者将言语这类背景声音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称之为无关言语效应。以往研究发现背景音对阅读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如不同工作记忆容量或人格类型的个体在有声音干扰的阅读中的表现不一样。与此同时,阅读理解是一种高认知需求的任务,需要存储最新的文本信息,运用复杂的建构加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表征,执行功能在阅读理解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集中和转换注意、激活和更新表征、抑制自动激活和丢弃无关信息。因此,探讨不同执行功能的个体在背景音干扰的阅读任务中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执行功能在有声音干扰阅读中的作用,共包括三项研究(八个实验)。研究一有2个实验,实验1探讨背景音和材料难度在句子阅读中产生的影响。实验中要求被试在有意义语音、无意义语音和无声三种背景音条件下阅读简单句和复杂句,并在被试进行阅读理解时记录其眼动轨迹;实验2主要探讨背景音和文体类型对篇章阅读产生的影响。实验中要求被试在不同背景音条件下阅读记叙文和说明文。通过研究一可以得到背景音对阅读产生干扰的条件,为进一步探讨执行功能在有声音干扰的阅读中产生的作用奠定基础。研究二包括3个实验,均以复杂句为阅读材料,通过比较高/低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成分)个体在不同背景音下的眼动指标,分别探讨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成分)在有声音干扰的句子阅读中产生的作用。研究三也包括3个实验,均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阅读内容,分别考察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成分)在有声音干扰的篇章阅读中产生的作用。
  综合三项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1)在句子和篇章阅读中,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与无声条件相比,各项眼动指标的差异不显著;而在复杂句和篇章阅读中,有意义语音条件下的主要眼动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
  (2)从局部分析来看,在反映早期阶段加工情况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上,背景音条件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反映整体加工和晚期加工的总注视时间和回视路径时间上,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
  (3)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的主效应显著,高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个体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次数等主要眼动指标显著小于低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个体。
  (4)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与背景音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高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个体而言,在主要眼动指标上背景音与无声条件之间的差异显著小于低执行功能的个体。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背景音的语音属性对阅读的影响不显著,未支持语音干扰假说;背景音的语义属性在复杂句和篇章阅读中起到了显著的干扰作用,支持语义干扰假说。
  (2)从阅读的进程来看,无关言语对阅读的影响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阶段。
  (3)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在句子和篇章阅读中产生了显著的作用。
  (4)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在无关言语效应中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高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的个体而言,背景音对低执行功能(抑制、刷新、转换)个体的阅读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空间中存在多种线索,人类在巡航过程中如何利用线索进行再定向一直研究的焦点问题。近几年关于再定向的研究主要关注视觉线索中几何线索和特征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非视觉线索(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一些听觉的再定向研究发现,人类可以使用听觉特征线索和听觉几何线索进行再定向。但是,关于听觉特征线索和听觉几何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视觉和听觉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故进行本项研究。
学位
在社会交互情境中,涉及多个个体以协调的方式形成合作群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受到群体层面特征的影响。人们如何处理复杂多样的群体特征信息来作为合作的依据?与此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情绪表达这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参考集成编码研究的思路,探究群体情绪表达感知对个体合作的影响。具体而言,通过三个部分的行为实验探究了群体的平均情绪表达和群体情绪表达的差异性对个体合作决策的影响。在视觉层面上
学位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发布和接触信息的便捷性越来越好,这促进了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得;但同时也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导致不真实信息的频繁出现。在Twitter平台对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假新闻的研究发现,年纪越大越容易接触假新闻网站(Grinberg et al.,2019)。老年人对假新闻的辨别力研究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对象,旨在揭示老年人在假新闻辨别上的行为特
学位
青少年期一般指12岁到18岁,是个体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容易罹患心理疾病的高危期和自杀的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杀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杀意念作为整个自杀行为的初始阶段,标志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而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会一直处于自杀、抑郁和精神障碍的风险中。由此可见,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
学位
在选择性信任的研究领域,幼儿通常表现出对教师的选择性信任。面对同为教师的信息提供者,教师的不同奖励和归因是否对幼儿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探讨学龄前幼儿是否表现出对有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及是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二是探讨学龄前幼儿是否表现出对物质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及是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三是探讨学龄前幼儿是否表现出对努力归因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及是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为了探究上述问
偏好是指当人们在对于结果或者事件进行选择时所作出的选择倾向性。人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和结果表明了人们的偏好。偏好越稳定说明人们对于某个事情的选择会更坚定,积极的偏好会有利于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但在人们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在选择盲范式中的操纵与解释对偏好有怎样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共设计了3个实验。实验1是探究选择盲范式中操纵对偏好的影响。随机选
学位
语音信息在阅读中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加工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语音信息会自动激活,但是这些自动激活的语音信息是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理解过程的,目前还存在争议。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考察语音重叠的效应。其中,绕口令效应是语音重叠的典型代表。研究者认为绕口令效应是揭示语音在阅读中的作用的有力证据。  绕口令效应是指读者阅读绕口令的时间显著长于
学位
本研究以两个研究共八个实验考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有关高校危机事件的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且学生对这些信息有怎样的认知加工机制。也尝试分析这些认知加工规律对于高校制定回应策略的启示。  研究一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维度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共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考察在报纸新闻报道中,高校危机事件、高校与学生公共关系的归因
学位
人们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对于视觉场景中发生的实质性改变往往不能意识到,也就是发生了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研究发现,变化盲视期间人们虽然没有觉察到变化,但是跟没有发生变化相比,行为表现却受到了影响,大脑激活区域也有所不同。个体能够无意识地知觉到变化的发生,这就是变化盲视中的内隐觉察(implicit detection)。  视觉场景中内隐觉察的可能性是变化觉察加工的一个核心问
学位
面孔在吸引个体的视觉注意定向上有较大的作用。面孔信息能够影响个体的不随意和随意注意定向过程,这反映在面孔能够更为突出地自动捕获注意(不随意注意定向),并延迟个体的注意解离过程(随意注意定向)。对面孔的注意偏好使得典型发展个体能够快速识别面孔的社会信息,进一步支持其社会功能的发展。自闭症个体常表现出社会适应和沟通的缺陷,这些症状的产生是否与自闭症个体对面孔的注意定向机制有关是研究的重点。然而,以往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