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BMI、血清CA125与子痫前期发生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研究已证明:肥胖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孕前BMI增加与PE临床表型相关研究甚少,且结论不一致。CA125作为经典的卵巢恶性肿瘤标志物,近年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孕前BMI对子痫前期临床表型、脏器功能损伤,以及CA125与PE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宫内单胎妊娠(妊娠6-8周)且要求生育孕妇,记录孕6-8周体重,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pre-pregnancy Bodymass index,ppBMI)进行分组,分为低体重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和肥胖组(BMI≥28)。所有入组对象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定期产检随访,记录妊娠结局、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检测分娩前48小时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随机选取PE孕妇分娩前血清样本匹配血压正常孕妇分娩前血清样本,ELISA方法测定两组血清中CA125水平。研究内容和过程本研究纳入42427例单胎妊娠孕妇,队列总人群、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PE发生率分别为:1.55%、0.61%、1.44%、2.62%和6.22%。经校正产次、年龄、文化程度、子痫前期病史、辅助生育史后,与正常组比较,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早发子痫前期(early-onsetpreeclampsia,EOP)风险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为 0.57(95%CI:0.29-1.02)、1.03(95%CI:0.65-1.56)和 2.15(95%CI:1.03-4.02);晚发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LOP)风险 aOR 分别为 0.50(95%CI:0.33-0.72)、1.57(95%CI:1.23-1.99)和 4.25(95%CI:3.00-5.91);轻度 PE 发生风险 aOR 分别为0.54(95%CI:0.30-0.89)、1.40(95%CI:0.97-1.99)和 5.11(95%CI:3.22-7.84);重度子痫前期发生风险 aOR 分别为 0.51(95%CI:0.33-0.75)、1.42(95%CI:1.10-1.83)和2.97(95%CI:1.95-4.38)。PE患者中,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420g(1602-2845g)、2435g(1692-3030g)、2540g(1922-3132g)和2950g(2050-3360g),肥胖组较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增加(p<0.05);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发生比例分别为0.00%、3.32%、7.25%和17.5%,肥胖组较正常组LGA风险显著增加(p<0.001)。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肥胖组血清肌酐、尿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升高(p<0.001)。与血压正常组相比,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前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要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是PE独立危险因素,与LOP具有更密切的关联。孕前肥胖相关的晚发PE出现较多LGA、巨大儿新生儿。肥胖因素对PE脏器功能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肾功能和凝血功能。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视力丧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可能会永久性丧失视力。国内部分地区有相似的研究,但近年来暂无关于广东省内及佛山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特点相关调查。长期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做了术后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很多患者术后预后仍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难以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
第一部分颅内外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背景和目的: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支架植入术的其中一个重要远期并发症一一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有关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或者互相矛盾。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非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检验数据,探讨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2016年6月至20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涉及到多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的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伴随症状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当患者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并且出现严重的药物相关并发症时,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患者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案。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发展为直接获得脑深部核团电信号提供了
目的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及残疾的主要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多发。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细胞焦亡有关。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保护机理比较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细胞焦亡关键基因Caspase-1为切入点,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1.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2.分析2种NF-κB因子(p65和c-Rel)在新生大鼠HIBD模型及使用G-CSF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G-CSF对HIBD的神经保护效应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组)及G-CSF治疗组(G
研究背景住院预约是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但随着住院预约服务的推进,失约现象日渐凸显。患者失约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医疗资源浪费,还会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对住院预约患者管理,预估患者就医行为意向,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失约。证据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能科学分析行为意向,据此推测:通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构建住院预约患者就医
第一部分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核心基因和 microRNAs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croRNAs,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预测NEC进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与分子机制,探索NEC潜在的治疗靶点,为开展后续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从GEO2R在线分析网站获取NEC肠道样本及非炎性疾病患儿肠道组织mRNA和microRNA 数据,以获取差
目的: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对于评估可切除的寡转移直肠癌,也建议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原发灶放疗并考虑择期或同期切除。然而,对于微小或难以通过病理明确的寡转移,普通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够完全鉴别。在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方面,肿瘤标志物等临床指标预测肿瘤反应的特异性较差,现有的免疫评分也因为组织结构的破坏而并不适用于接受过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近年来,基于外周血免疫细
背景: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脑卒中发生排行第三的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多数发生在40-60岁人群,发病率约3%,自然破裂率大约1-2%,并且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0%,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2015年欧洲国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试验组织的一项研究充分证实了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通过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方法的治疗是安全性的及有效性的,并且血管内治疗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已成为主流治疗方法。关于这个有很
研究背景:全球每年有2亿多的成年人接受大型非心脏手术,这类患者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目前研究聚焦于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病情评估,对术中评估决定患者术后是否进重症监护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客观标准的研究尚未见大量文献报道。然而,对于行腹部择期大手术的危重患者而言,他们在术中往往历经了超术前预期的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出血输血、器官低灌注、缺血缺氧、体温改变、麻醉残留和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