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AI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为了能融合时代,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变革,教育领域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更好发展。中国在应对国际“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中,迅速结合国情凝练出符合我国的“核心素养”。对于不同学科,凝练各学科特点,分化出不同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中,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首,与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共同组成了核心素养体系。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指明了详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指导,这是我国从宏观角度对美术学科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具体化与细节化。美术鉴赏作为高中美术九大模块的必修课程,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和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位的美术活动。而“图像识读”素养作为美术学科的基础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由此可见美术鉴赏与图像识读的关联十分密切,那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第三条:“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由此看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占据不可磨灭的地位。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下,基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教学研究十分薄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对问题情境教学促进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素养的研究比较感兴趣,在问题情境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尝试对问题情境教学做探讨,旨在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实践,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素养。本文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文章的第一章至第五章,在理论方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本文研究的促进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索问题情境教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图像识读素养提升方面的可操作空间。笔者在美术鉴赏课程中选用《礼仪与教化(青铜篇)》《图像与眼睛》作为实践的研究课例,对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教学研究开展教学设计,探索研究其对图像识读素养的实用策略。最后,在文章末尾进行总结与展望。本论文主要利用“好问题”活化学生思维,发掘问题情境教学对美术学科教育的不确定性、生成性与丰富性,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以及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体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的文章特点。通过问题情境教学的四个策略开展对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素养的教学研究,以促进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生成,以富有逻辑的问题情境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掌握识读基础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图像识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学要重能力甚于重知识”,即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对比新旧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中所描述的地理学科特性由原来的“区域性”改为“地域性”,并对地域性做出解释:学习地理是为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关注地理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最终揭示地理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突出地理空间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思维的相关内容比例增加,指明地理
在深度学习中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一线教学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自2013年起便开展了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实现从小学到中学全覆盖,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3月高中阶段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对深度学习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深度学习的提出源自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出现的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呈现出较多新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在各素养上的达成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后,成为了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
目前,国家对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开设相应的技术与工程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只在小学和高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初中阶段作为连接小学与高中的桥梁,缺乏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笔者在郑州H中学实习时,了解到学校有开发技术与工程领域校本课程的需求,因此开设此类课程,并将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对其表现进行测
合作学习是在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国外兴起,国外众多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国内学者受到国外学者研究的影响之下也对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培育一批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出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它强调教师要在高中思想政
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提出要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启发性和活动性,倡导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探究、主动思考问题,最终指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它贯彻了有关课程改革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示精神,顺应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改革需要,获得了
思维品质素养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应具备的学科素养。《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思维品质呈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包括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体现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生的思维品质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有必要了解目前高中生英语思维品质素养的现状,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高中生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传统教学中,很多老师的关注点往往在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上,却没有看到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生英语学习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基于英语课堂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本文将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作为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很多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选择非智力因素作为研究内容,是由于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优秀品质的培育和良
思辨能力是衡量个人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李来莉,2019)。它包括情感态度和认知技能两个层面。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与课程标准的改革,学生思辨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备受关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倡学生应由被动学习或接受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者,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用批判的精神对自身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或结果不断地全面进行自我考察、分析、评价以获得启发,并进行自我总结和制定新目标和计划,完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优化思维,探究一般规律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不管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还是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