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救济路径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预约制度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随着市场交易的蓬勃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各种协议书、预定书等形式的预约合同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预约合同最开始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方便交易,简化樊笼复杂的缔约过程,但由于缺乏立法层面统一的规定,导致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交易双方各执一词的现象,而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类似案件不同判决”的情况。我国司法实践中,预约合同的适用范围是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首次将预约合同予以明文规定的是200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商品房司法解释》),当时的预约合同仅局限于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范围内使用,至2012年《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出台,各个买卖合同范围都可适用预约合同。近年来,人们的法治思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交易秩序不断规范化,越来越需要在预约理论制度层面形成对预约合同统一规定以固定交易机会,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于是,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将预约合同确定为独立于本约合同的有名合同,这也证明了预约理论在我国正在趋于成熟和完善。但由于《民法典》中仅以寥寥数笔进行规定,司法实践中的许多争议并没有得到解决,各学者对于争议焦点问题仍争论不休、众口异词。本文结合国内外先进学说对预约合同违约责任制度如何完善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行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具体而言:第一部分:绪论。首先阐明了本文具有的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展示了国内外预约合同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预约合同概述。在此部分首先介绍了预约合同的概念和特征,预约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签订本约合同的合同。预约合同具有独立性、合意性、明确性和约束性。其次论述了预约合同与本约、意向书和附条件合同的区别。最后阐述了预约合同的立法现状。第三部分;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争议焦点。争议一:预约合同的效力为何?此乃研究预约合同的核心,预约合同的效力与违约救济问题息息相关,可以说效力问题是打开研究预约合同违约救济制度大门的“钥匙”。目前主要学说有:必须磋商说、应当缔约说、视为本约说、内容决定说以及主客观决定说。争议二:预约合同是否能用继续履行来进行违约救济?以及预约合同违约的赔偿范围如何计算?关于预约合同是否能用继续履行来进行违约救济,主要有以下学说:肯定说、否定说,肯定说认为适用继续履行来对预约合同进行违约救济是符合立法初衷且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的;否定说认为继续履行原则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关于预约合同违约的赔偿范围如何计算,学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在信赖利益与履行利益之间进行争论。信赖利益原则的支持者认为,预约合同作为本约合同的准备阶段,并不具备可履行的利益,因此,违约追责的范围基本等同于本约的缔约过失责任,即信赖利益损失;期待利益的支持者认为该学说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第四部分: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的域外借鉴。首先,介绍了大陆法系预约合同违约责任考察,在预约合同的效力问题上,德国、瑞士等大陆法系国家认定为“应当缔约说”,而法国并未作此规定;在是否适用继续履行问题上,大部分大陆法系国家赞成可以适用继续履行对预约合同违约进行救济,但法国等国家未规定继续履行而是适用定金罚则作为救济方式;在预约合同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上,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规定以履行利益(期待利益)为赔偿原则,而俄罗斯并未直接规定以何种计算方式赔偿。其次,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预约合同违约责任考察,在预约合同的效力问题上,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应按照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认定具体预约合同的效力;在继续履行适用问题上,美法系国家对继续履行并未形成统一的规定,而是根据具体预约合同的效力类型,再来决定是否适用继续履行;在预约合同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上,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倾向于期待利益损害赔偿。第五部分:完善我国预约合同违约制度的建议。第一,预约合同效力如何认定?本文在分析了各种学说利弊的基础上,认可应以主客观决定说来认定预约合同的效力,简单来讲,就是应当从两个层面上,包括当事人的内心真意和预约合同的具体内容分析预约合同的效力,在此基础上,可将预约合同分为磋商型预约合同和订约型预约合同。第二,预约合同是否能用继续履行来进行违约救济?本文认为,应当按照预约合同的效力进行分类,谨慎适用继续履行救济原则,磋商型预约合同不适用继续履行,订约型预约合同可以适用继续履行。第三,预约合同违约的赔偿范围如何计算?本文所持观点为根据预约合同的效力不同,分类划定赔偿范围:磋商型预约合同应以信赖利益为限,订约型预约合同则以期待利益为限。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政策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走出国门的全球化之路。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除了市场范围扩大,销售额增多等诸多有利面以外,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以及国际环境的多样化则给企业在海外的经营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之中,突发事件风险的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发生的不确定性、稀有性和强大冲击性,突发事件风险在所有风险中是较难控制与抵御的一种风险。
学位
1978年至2020年,中国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进行了 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融入全球生产链,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形成了优势互补。但是,在1997、2001、2003、2008、2012、2016和2018年这几个时间点上,中国经历了几次国际经济外部冲击:俄罗斯及东南亚金融危机、“911”事件,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国财政危机、英国退欧以及与美国的贸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推动下,产品内分工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产品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不同的工序和环节,拆开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形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基本层面,它充分体现了从产品过渡到工序的特点以及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并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在这一背景下的推动下,取消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实现贸易便利化以及
学位
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始终是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经济体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放松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但即使是发展水平相似的经济体,其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却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的经济政策与制度设计是造就这截然不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制度质量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探讨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效应,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经
学位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正在朝向新的产业方向进行变革,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在各国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计算机等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比不断提高。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震惊,让国人振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重大变革。我国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结构,通过对服务业采取政策扶持来促进其进步,为
学位
当下,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的大考。企业防疫及运营的压力巨大,招工复工难、资金周转难、会计审计难、年报披露难……一系列问题相继涌现,亟待解决。当下,大部分企业采取远程办公措施,涉及到即时通讯、协同文档、在线会议、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除了远程办公场景中的各种协同工具之外,企业运营在线化、数字化这一趋势也在加速发展。财务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但中国的出口贸易优势仅在于“量多”,而不在于“质高”。因为产业链分工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于国外,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化产品,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端化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近几年中国企业出口质量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伴随着人口宏利的下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企业无法再仅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取利
学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19年对“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直接投资流量186.9亿美元,占同期流量的13.7%;年末存量1794.7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8.2%。“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也需要挖掘更多在“一
学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的四十年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城市位序-规模定律的角度上观察中国的现实,我们发现,在省域内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尤其是省会城市和低位城市之间的规模差距。近年来,“强化省会城市”,人为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使“一城独大”的现象在一些省份日益凸显。省会城市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和优先级的行政权利,在省域内的
学位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自古便联系密切,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方面都互融互通。日本虽然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的岛国,但早早便凭借其经济实力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并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经济通过近年来高速增长,2010年GDP首次达到5.88万亿美元,也是首次超过日本GDP的5.4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只是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因此怎样转变为经济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