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的统治:“能力--需求”视角下的治理形态研究--以廷村、前村、夏村为研究对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中国,治理是国家的基本功能,建立在显著社会差异基础之上的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对国家治理形态产生较大影响。乡村治理都是建立在一定能力基础之上的,其中,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的互动是影响治理形态的核心要素。而政治需求,作为影响国家或社会能力展现的关键变量,对乡村社会的实际治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以华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三个小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丰富的治理活动,深入阐述治理与能力、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窥探乡村社会是如何运用社会能力在需求关系不断变化中形成差异化的治理形态。
  论文以不同“能力—需求”组合下形成不同乡村社会治理形态为研究内容,全文沿着“能力—需求”与治理的关系这一条主线展开。传统时期,至少存在三种极富差异性的治理形态。一种是以宗族为主导,以宗族社会内生自治为主要治理形态。宗族通过侵蚀国家人事安排、文化内部传承、祖产独立自主和内部防御来实现对国家治理权力的夺取。另一种是以国家委托士绅治理为主的“国家赋权式”治理。士绅运用社会力量,通过个人威望实现对社会治理权力的内部整合,即使是国家权力想要渗透至乡村社会,也必须通过士绅的力量才能得以实现。最后一种是国家权力不通过任何中间力量直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全面统治。此类村庄通常起源于国家政治安排,如兵寨、移民村等,村庄初期的首领就是国家体制内的官员。在村庄的经济活动安排、宅基地划分、官员配置、社会治安、文化习得均在上级政府的干预或保障下进行,国家在此地区形成了根深蒂固国家集权治理形态。其中,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的互动、国家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博弈是形成差异化治理形态的根本原因。这就形成两组衡量治理形态的指标,一组是基于国家与乡村社会能力互动下的能力指标,另一组是基于国家与乡村社会需求互动下的需求指标。此外,能力与需求之间也存在交互影响,国家在某一地区有能力没需求,依然可能存在社会分权或夺权的可能;国家在某一地区有需求而没能力,亦有国家集权型治理形态的案例。综合考虑国家、社会之问能力与需求关系的互动差异,至少形成了“国家集权型”、“社会分权型”、“社会夺权型”三种极具差异性的治理形态。
  文章的研究结论是“能力一需求”是影响乡村社会治理形态的重要因素,国家与乡村社会中丰富多彩的治理关系是在能力与需求两个治理要素互动的结果。一是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的互动对治理形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如果国家能力弱于社会能力,是不具备国家集权治理基础的;同理,如果社会能力过于虚弱,亦不能完成对治理权力的集中或夺取。二是在相似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对比的区域中,需求关系的变动对治理形态的变化有相关性影响。在有限的国家能力下,集中国家力量于某一具体区域,亦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治理形态的转变;同理,国家对社会需求的漠视,可能动摇能力根基,造成社会的自我集权和自我治理秩序的建构,形成对国家治理的离散力量,这也是历史中叛乱与民变能够在一定区域爆发的重要原因。通过研究,至少有三点对当下国家治理的启示。首先,在国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论社会自我治理能力是否强大,均有社会失序的可能,因此保证国家能力的强度,是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其次,社会能力过于孱弱,一般都会陷入国家集权统治的政治秩序中,长此以往,亦不利于国家的成长。最后,治理形态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国家对社会需求置若罔闻,就可能造成治理形态的变化和秩序的破坏。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进入四十年关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使得我国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缔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奇迹。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庞大化和复杂化,各种社会需求层出不穷,然而政府治理资源相对匮乏,暂时无法与繁杂的公共事务相匹配。政府长期面临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对公共事务进行轻重缓急排序,滞后治理或者长期忽略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演变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通常采
政治认同是普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经历的政治成长阶段,它内在间接表现为一种心理认可,即政治主体拥护政治体系,外在直接表现为一种行为支持,即政治主体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政治认同的研究既是在应然层面上观点的反复探究、推敲又是实践层面上建议的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目前,在政治学界已有不少学者针对政治认同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大多是以政治认同的理论结构为出发点,利用既有理论为基础阐明学者的学术观
学位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创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对于外交创新研究的实践要求:讲好中国外交创新故事,为外交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对于外交创新的研究,能够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理论中加入创新元素,从而丰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达尔文进化思想和熊彼特创新理论,在系统效应的视阈下将外交创新定义为:在具有复杂性特征的国际系统中,作为一种主动性
学位
小国安全战略是小国安全行为、安全关切、安全目标的集中反映。由于大多数威胁在近距离传播比远距离传播更容易,国家往往更关注近距离的威胁,更易关心离其领土更近的安全事态。  在此基础上,由地区权力关系和地区社会建构共同构成的地区安全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小国安全战略的选择频谱。具体来说,“冲突形态→安全机制→安全共同体”的社会建构模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内小国的自我身份认知和威胁感知,并界定它们的核心利益,
安全生产是国家为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权利所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含领导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执法人员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劳动者自身责任、中介组织服务责任等,这些责任在不同时期形成差异化的责任网络。安全生产责任模式是对某一时期责任网络特点的高度提炼。对中国安全生产责任网络70年的历史分析发现,责任模式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显示出权力与权利关系一直在调整,也是中国
网络空间是社会空间在互联网世界的发展和延伸,“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开始崛起,网络空间的各种矛盾与现实社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催生出新的复杂问题和矛盾。网络空间治理受到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目前我国在网络空间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网络空间成为政府公共事务治理的难点,而对网络空间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有效治理,不仅有利于消除网络空间的潜在公共风险,
之所以选择“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挑战和未来问题”这一研究主题,是因为西非经济货币联盟自1994年在达喀尔成立以来,其成员国各自都设定了一个明确目标,即建立一个以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竞争性共同市场,从而提高成员国创造财富并融入全球经济的能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以及税务和海关制度的统一一直是融入全球经济进程的重要支柱之一。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总体而言也是基于这最后一点,即统一
悖论是一种看似荒谬或自相矛盾的陈述或主张,经调查可证明其成立或成立是正确的。在非洲国家的背景下,当说他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时却考虑到人类发展指数时也很穷,这就是非洲悖论.  悖论是一种看似荒谬或自相矛盾的陈述或命题,当被调查时,它可能被证明是有根据的或真实的。在非洲国家的背景下,当说他们非常富有,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但考虑到他们的人类发展指数,他们也非常贫穷时,这就是非洲的一个悖论。  根据布隆迪
学位
在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党员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党员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滞后、整合能力不强以及软弱涣散等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党员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著增强的民主意识、多样化的治理对象、复杂的管理形态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为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地区
学位
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满足了中国社会最底层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渴望,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彻底的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政治心理在土地改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政权下沉村庄的过程中,中国农民原来封闭保守的小农思想、守旧思想获得了改造,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共和国稳固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