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人为因素。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土地利用变化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行业对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增大,建设占用使得农用地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本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在系统论、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据此分析苏州市1980~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综合定量评价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结构、方向、速度等四个方面来描述苏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①1980~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内,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分别减少31936.84公顷和19915.60公顷;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下文简称城乡用地)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28600.53公顷和18103.51公顷。在苏州所辖各区县中,耕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苏州市区,分别占全市耕地减少总量的28.50%和33.46%;城乡用地增加幅度最大的也是苏州市区,分别占全市城乡用地增加总量的30.86%和35.29%。总体来看,近20年来,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呈现出耕地和林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面积先不变后增加,水域和城乡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特征。苏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小的顺序是:耕地>城乡用地>水域>林地>草地>未利用地。②1980~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内,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比重的变化幅度最大,分别降低3.69个百分点和2.30个百分点;城乡用地比重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长3.30个百分点和2.09个百分点。在苏州所辖各区县中,1980~1995年耕地比重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昆山,城乡用地比重增加幅度最大是张家港;1995~2000年是耕地比重减少幅度和城乡用地比重增加幅度最大的均是吴江。③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可知,研究时段内耕地向城乡用地转变是苏州市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中,1980~1995年间共有33340.05公顷的土地发生用地类型转变,耕地的流出面积占各地类流出总量的97.72%,城乡用地流入面积占各地类流入总量的85.81%;1995~2000年间共有21942.84公顷的土地发生用地类型转变,耕地的流出面积各地类流出总量的91.58%,城乡用地流入面积占各地类流出总量的82.65%。研究时段内,苏州市区是耕地和林地流出面积最大、城乡用地流入面积最大的地区:1980~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内,水域流出面积最大的的地区分别是吴江和太仓,流入面积最大的地区分别是昆山和吴江。④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的是城乡用地。在苏州所辖区县中,1980~1995年间,耕地变化速度最大的是苏州市区,城乡用地变化速度最大的是张家港,区域总体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的是昆山;1995~2000年间,耕地变化速度最大的是苏州市区,城乡用地变化速度最大的是吴江,区域总体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的是吴江。(2)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首先,确定一级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前人对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测算结果的比例关系,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在[0-1]内赋值,定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服务价值,以此来反映单位面积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确定是在保持一级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的同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区现状调整确定。(3)通过计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从而有针对地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①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1980~1995年间,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609下降到0.4530,年均下降0.11%;1995~2000年,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到0.4476,年均下降0.24%。在苏州所辖区县中,1980~1995年间,常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速度最快,年变化率是—0.33%,其次是张家港,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速度最慢的是吴江;1995~2000年间,仍然是常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速度最快,其次是昆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速度最慢的是苏州市区。②1980~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内,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向城乡用地的转变,分别占到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总贡献率的96.16%和82.99%;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是耕地向水域用地的转变,占到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总贡献率的99.13%和87.38%。苏州所辖区县引起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苏州市整体情况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地方政府幼儿教育的供给行为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地方政府与地方竞争。分析了地方政府的概念、地方分权的原因和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的
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外语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72份,有效问卷6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政府权威和强制为特点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许多与时代进步不协调的地方。面对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型以及
期刊
为解决改革开放后城市管理凸现的诸多问题,北京市东城陈平同志等人于2003年提出了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设想,并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设计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社区工作者素质不高、社区自治发展滞后、社区居民参
本文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公共政策选择。 我国加入WTO以后,关税大幅削减,大多数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也被大幅削弱,而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合理性、合法性
随着三峡大坝的竣工,三峡库区逐渐成为科研界研究的重点。三峡大坝的修建,带动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库区的土地利用。本次研究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
学位
本文从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入手,以探讨医疗机构施行人才派遣为主线,在总体上,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等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人才派遣
股份合作企业股东的素质,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针对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实际,要为企业党建打下基础,就必须加强对股东特别是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