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融自然 艺术至境——论巴金《寒夜》的悲剧特征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关于《寒夜》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文化、心理、爱的意蕴、女性解放以及意象使用等各分论点展开论述,对悲剧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上略显不够;而在对悲剧成因的分析上,有从社会、文化、人性等不同层面进行追根溯源的,也有将悲剧视为以上诸多因素的简单罗列的,既显单薄、片面又忽视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无法清晰解释悲剧的缘由和来龙去脉。综上,论文在对悲剧具有的多元浑融共生艺术特征的整体把握和认识上仍显力度不足,使其无法对悲剧浑成自然的艺术风貌有一个概览式的阐释说明,以及不能对悲剧结局有一个前因后果的详细解释。为此,本论文试图在宏观上通过对“悲剧再现”与“悲情表现”各个分论点的论述,论证作品表现出的主客体相得益彰的浑融特征,并从微观上通过各个分论点的论述,阐释悲剧对现实生活多层次、多角度浑融共生本相的艺术再现以及对情景交融、情理浑融等表现性特征的成熟运用。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立体式解剖,综合透析出《寒夜》具有的浑融艺术特征。   论文共分三部分。《寒夜》作为“悲剧再现”与“悲情表现”浑融的作品,论文将在第一、二部分就“悲剧再现”展开具体论述,在第三部分就“悲情表现”的诸多分论点展开解释。整个第一部分将通过对悲剧所涉及的描写范围和悲剧成因进行深层次解剖,阐释在悲剧范围上,《寒夜》是家庭悲剧与小人物悲剧的浑融:在悲剧成因上,《寒夜》具有浑融复杂展现社会人生的特点:窘困的物质生存环境、没落的封建思想文化、资本主义腐朽价值观渗透于人性,社会的悲剧性、文化的悲剧性顺理成章浑融于人性的悲剧中,人性带有明显的社会烙印。此外,巴金还将人性渗透于错综复杂的家庭伦理道德中,靠情感维系的家庭成员关系在与缺失的人性交汇碰撞后,就演变成了扭曲的夫妻、母子、婆媳关系,三位一体。《寒夜》通过建立在人性冲突基础上的家庭伦理关系不断消解正常人伦情感,汪文宣的个体生命也在家庭矛盾的升级演进中逐渐陨落,从小家庭的悲剧命运透视出整个四十年代社会生活全貌,将社会对人的致命性打击通过家庭情感关系的土崩瓦解来实现,立意深刻、内蕴厚重且浑融有味。汪文宣的个体悲剧成因也因此成为社会、文化、性格、家庭因素的浑然一体。此外,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将通过对《寒夜》中人性的多维浑融孕育,论述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在论文第三部分,笔者将以“悲情表现”为论述对象,通过对“主客体苦闷内心的浑融”“情景交融的寒凉意象世界”“生命体验后的‘从容’”“‘矛盾’的照见与情理浑融”等几种自我主观情思表现方式的具体论述,论证《寒夜》中巴金将反映客观现实与表达主观情愫合二为一,在写实基础上侧重表现自我苦闷感受,使整部作品成为表现与再现的浑融。
其他文献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体现出太炎先生研究《说文》、《段注》时,将《说文》中所包括的9000多字放入一个闭合的系统之中,对其进行比合研究,揭示汉字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黎汝清的小说创作发轫于“文革”时期。囿于当时客观的政治环境,加上黎汝清当时文艺审美追求与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高度契合,使其在“文革”
地名是专门指代大大小小的地域的语言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功能在于指代方位,具有语言属性、地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街道名作为地名的一部分,它既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也
《朱子语类》是朱子讲学语录,共一百四十卷,是南宋朱熹门人弟子所撰写。此书汇集了朱子及门人语录,半文半白,口语化程度较高,基本上能反映南宋时期汉语的语言面貌,是研究近代
针对20 t天车发生主梁裂纹的现象,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讨论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彻底处理了主梁裂纹故障,确保了天车的安全运行.
目的:对广州绿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食品合成色素检测盒进行应用性研究。方法:采用食品合成色素检测盒检验食品中的合成色素,并与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检测盒对几种常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一直倡导使用目标语(汉语)教目标语(汉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接触汉语。但在现实教学中,尤其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国际学校幼儿汉语课堂中,
本论文主要研究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一直到1949年,继承了清木民初小说的某些特征,迎合了大众的消遣娱乐,商业性市场化比较强,因受新文学的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改良的一类小说。
讲故事、听故事是最普遍的艺术审美样式。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理念开创了故事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先河,随即“讲故事”蔚然成
村上春树是当代著名的日本作家。在这个纯文学日渐萧条的时代,村上春树守护着文学这片故土并创造了一代文学神话;在充斥着影音信息的多媒体时代执着地彰显着文学的魅力。当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