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托邦到异托邦——《摩天楼》的空间与阶层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G巴拉德(J.G.Ballard,1930-2009)是当代英国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以书写都市灾难小说见长,表现出对都市生态问题和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深切关怀。在其小说《摩天楼》(High-Rise)(1974)中,巴拉德以一幢现代摩天公寓大楼为背景,细致描写摩天楼居民入住后所产生的系列冲突及精神问题,逐步揭示摩天楼内现代文明如何最后走向崩溃,深入思考现代都市进程所引发的现代人生存空间、精神状态及人性危机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及隐喻理论等分析该部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状态,却未充分关注到该部小说所蕴含的动态叙事结构及对空间与阶层问题进行的思考。该部小说围绕摩天楼从最初的乌托邦式的宜居空间堕落为异托邦式的暴力空间这一叙事主线,深入思考了空间与阶层关系的系列命题。本论文结合福柯的空间理论,旨在研究《摩天楼》中巴拉德如何以摩天楼为背景,深入思考二战后英国都市发展进程中的都市居住空间问题,以及空间内部阶层的分化与斗争对空间的反作用影响,全面理解巴拉德都市灾难小说对现代性危机的反乌托邦式书写。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巴拉德的创作背景及特色,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巴拉德及《摩天楼》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同时,基于福柯的空间理论相关概念,构建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正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二章结合英国二战后的社会问题及城市人口居住问题,思考小说中摩天楼空间设计与阶层定位之间的关系,探讨摩天楼最初设计理念所体现的乌托邦式的构想。英国二战后面临住房损毁、人口暴增、城市喧嚣、拥挤与污染等问题,而该幢摩天楼设计的初衷是让这座四十层的现代都市住宅成为一座自给自足的“小型垂直城市”,吸引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群体入住,并让属于同质化阶层的住户在服务精良的乌托邦式宜居空间中充分享受最大限度的隐匿与自由。第三章探讨摩天楼住居民入住后所产生的系列冲突及精神问题,着重分析摩天楼空间如何逐步从其最初的乌托邦式的空间逐步堕落为呈现异托邦特质的空间,思考空间设计中所蕴含的空间权力差异,以及空间权力及其形成的“凝视”的压力对同质化阶层的分裂。摩天楼中,住户对电梯、停车场、空调和垃圾槽等基础设施使用权上所存在的不平等性诱发了居民对空间权力的争夺,滋生出系列矛盾与敌意。摩天楼的居住空间也呈现出福柯所说的全景敞视空间,而阿富汗猎犬的溺死进一步激化了住户间的矛盾,成为摩天楼内阶层划分的导火索。由此,摩天楼内的2000名住户开始裂变为上、中、下三个壁垒分明的敌队阵营,逐渐呈现出福柯所描绘的异托邦空间特质。第四章深入揭示摩天楼如何最终堕落为一个异托邦式的暴力空间,思考其从最初乌托邦式的宜居空间走向异托邦式的末日空间的深层次原因。摩天楼内居民阶层的分化加剧了各阶层对空间的争夺,使得摩天楼成为一个各阶层为巩固其阶层或实现阶层上升的充满矛盾的空间。最终,摩天楼下层住户的成功登顶象征着对阶层固化的颠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空间和阶层秩序。摩天楼逐步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居民用暴力的方式释放其非理性以寻求补偿,最终使摩天楼从现代文明社会转变成野蛮的原始部落。第五章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摩天楼》中,巴拉德通过对摩天楼内空间及阶层问题的书写,展现了二战后英国社会都市重建过程中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深入思考都市居住空间设计与社会对阶层的刻板化认识之间的关系,探究空间对阶层分化的作用以及阶层对空间建构的反作用。与此同时,巴拉德围绕摩天楼从最初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空间堕落为异托邦式的暴力空间这一叙事主线,深入思考现代科技文明背景下都市发展所遭遇的空间危机和生态危机,及其对现代人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由此触发的系列道德、伦理和人性危机问题。
其他文献
学位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的现实,将美国社会中的种种病态现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地下世界》是德里罗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小说,其充满了德里罗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也表达出了德里罗对于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担忧与思考。《地下世界》描绘了种种生态危机现象,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让人类正视生态问题,并呼吁人类保护自然。
学位
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撰写了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不朽诗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去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意象。通过建构意象图式理论,分析各个时间意象之间的关系,并深层次剖析每个时间意象中的隐藏含义。通过建构时间意象在人脑中的图式,分析图式,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本研究利用跨学科手段,将语言学和文
学位
不以规矩,无成方圆,人以群体的形式生活于社会中,而规则是群体生活的必需。正确、科学的规则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日常生活及社会的认知,它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理解,逐步学会遵守共同的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规则,培养规则和秩序意识,逐步掌握作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社会规则,逐步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为社会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图画书图文并茂、主题丰富多样、情节富有童趣、艺术性,深受幼儿喜爱。在规则教
学位
员工的情感承诺程度代表着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对于组织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本研究采用双元领导量表、情感承诺量表、工作重塑量表和调节焦点量表,以方便取样法为基础,选取542名在职员工作为被试对象,从黑龙江、山东、山西和广东等地区进行调研。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双元领导、情感承诺、工作重塑及调节焦点之间的现状和相互关系。经过研究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双元
学位
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诞生了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众多伟大诗人,他们是俄国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伦理观。本论文以上述四位诗人的诗歌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文本细读、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理论批评等方法,结合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散文创
学位
学位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作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35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8名教师收集其在三个月内的观察记录文本进行分析,此外还根据不同人口学变量访谈18名教师。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实际上教师的观察能力表现与其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学位
情绪调节就是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来管理和改变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绪,使被调节者的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的过程。成功的情绪调节,主要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把它控制在适度的水平。青少年运用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校园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状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及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等因
学位
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1975-)是英国当代文坛新秀,因自己的英籍牙买加裔身份而十分关注西方国家移民及其后代的生存状况,并将这些内容呈现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小说《白牙》是其长篇处女作,涵盖种族、身份、阶级、文化、历史等多重主题,以三个种族各异的伦敦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二战后多元文化社会的英国里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代的移民生活。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文化、后殖民角度研究《白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