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处罚条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最高法院在某些判决中将没有罪责的行为作为处罚事由,被认为是违背了责任主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学者提出了客观处罚条件。该概念在德国、日本刑法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争议,其发展与刑法理论体系的发展紧密相关。德国通说将客观处罚条件排除在犯罪构成之外,认为其与构成要件、违法性和责任主义无关。日本通说认为客观处罚条件是独立于构成要件、违法性和有责性之外的犯罪成立条件。我国刑法学界对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论争议较大,且研究较为分散,缺乏对客观处罚条件整体面貌的完整描述,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梳理。客观处罚条件是指不需要行为人对其具有主观认识,影响刑罚处罚的客观事由。从客观处罚条件的内涵出发,其应具有客观性,与违法性、有责性无关,影响需罚性的三个特征,依据这三个特征可以认定我国刑法以及司法解释中存在的客观处罚条件。需罚性因素,是不影响行为的客观危害、主观罪责,而与行为的危害性无关,但影响刑法介入行为的合目的性、必要性,而与行为的应受刑事处罚性有关的因素。依据其功能不同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客观处罚条件的分为亲密关系型客观处罚条件、修复法益型客观处罚条件和刑事政策型客观处罚条件。客观处罚条件的争议焦点是其体系定位问题,依据客观处罚条件在犯罪论和刑罚论中的地位,将现有理论分为刑罚权发动条件说、构成要件还原说、犯罪成立独立要件说、客观处罚条件分类说四种观点。通过分析这四种观点的优缺点,探究客观处罚条件与构成要件之间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与司法实践,认为引入客观处罚条件概念,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刑法分则部分罪名的主观罪过问题,也可以起到限制刑罚权发动的作用,体现刑法的谦抑性,还能够完善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使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和犯罪特征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解决犯罪的应受刑罚处罚性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采取以是否关联犯罪成立为分类标准的客观处罚条件新分类说,即在客观处罚条件内部对其进行分类定位,将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作为犯罪成立的独立要件,将其置于犯罪论中讨论;将外在的客观处罚条件仅仅作为限制刑罚权发动条件,将其置于刑罚论中讨论。最后,按照亲密关系型客观处罚条件、修复法益型客观处罚条件和刑事政策型客观处罚条件的分类,运用客观处罚条件理论对具体罪名进行详细分析,对客观处罚条件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具体论述,使客观处罚条件从理论走向现实,以促使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为客观处罚条件的适用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客观处罚条件理论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在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中考制度应运而生。自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初中生的体质确实有所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也在其影响下不断创新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亟待解决。基于体育中考改革视角,本研究以
学位
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增多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教育在重视学生智力开发与培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情感能力是个体社会适应性的核心能力,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本研究以河南省S市A小学为个案,从全人
学位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高速公路项目也进一步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项目属于为国民社会生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在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项目中出现的进度拖延,进度等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发生而导致进度延误的现象不断出现,此类情况更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探索高速公路项目进度风险间的耦合作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耦合等理论
学位
随着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大力推进,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自2012年慕课元年开启之后,逐渐成为在线学习中的关注点,以其大规模、开放、低准入门槛等特点,逐渐成为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公众化的中坚力量。但是,作为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完成率低是慕课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不能将慕课的完成率作为衡量慕课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
学位
劳动教育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要成分,开展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的发展归因于劳动的作用,劳动造就人,劳动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同时,小学生阶段进行劳动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几年,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关注,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有所改善,但实效性不高。新时代,作为“五育并举”之一的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本研究
学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020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行之策。如何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当前高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探究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方法,进一步丰富高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
学位
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像一颗明珠般闪耀于世界文化之中。在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仅河南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就以其曲调丰富、朗朗上口的特点广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口口相传一路传承下来。但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流行音乐与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等诸多因素相互碰撞,流行音乐日益充斥各种媒体,民族音乐文
学位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渐完善以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平台,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创新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是未来服务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模式——旅游型服务区应运而生。进行适宜性评价,评判服务区是否适宜升级改造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是时代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者的要求,高职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进行项目式重构设计。最后,笔者将课程设计的案例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展教学实验检验其教学效果。在本研究
学位
伴随互联网技术席卷全球,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衡量标准,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提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①。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机器人教育融合了计算思维、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