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并颈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病史较长,随着骨化物的不断进展,颈椎管逐渐变窄,脊髓受到压迫,进而出现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后路手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均被用于治疗颈椎OPLL。前路手术能够直接切除压迫脊髓的骨化物,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且处理长节段(骨化物累及>三个椎体)OPLL时较为棘手,因此多用于骨化物累及节段小于3节的OPLL并椎管狭窄者;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一期或二期完成,一般用于椎管严重狭窄、脊髓严重受压的长节段OPLL,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后路手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间接解除脊髓压迫,操作方便、安全、有效,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长节段OPLL的首选。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螺钉固定融合术是后路手术中较为常用的两种,但目前对两种术式术后症状改善程度、颈椎功能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骨化物进展等情况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组收集了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长节段颈椎OPLL并椎管狭窄的病例共5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疗效、安全性和OPLL骨化物进展等方面进行比较,为长节段颈椎OPLL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并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一病区因长节段颈椎OPLL并椎管狭窄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30例,全椎板切除减压螺钉固定融合术患者22例,分别记为单开门组与全椎板组。52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12个月轴性疼痛程度;测量术前与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与颈 2-7 矢状面垂直轴偏距(C2-7 sagittal vertebral axis,C2-7SVA),并计算其变化量,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功能状态的影响;测量并计算术前及术后12个月同一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物轴向长度与厚度变化,并记录骨化物分型变化,比较两种术式术后骨化物进展情况;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开门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7.57±1.99,16.14±1.07,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0.86±0.69,全椎板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9.14±1.78,15.71±0.95,术后 12 个月 VAS 评分为 0.57±0.79。2 组患者术前 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和JOA评分与全椎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JOA评分同各自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患者术前CCI、CROM、C2-7SVA与全椎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术后12个月CROM、C2-7SVA与全椎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CCI与CROM均有不同程度丢失,C2-7SVA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全椎板组CROM丢失较多但CCI丢失量及C2-7SVA增加量较少,单开门组与之相反,单开门组三者变化量与全椎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椎板组术后12个月后纵韧带骨化物轴向长度及厚度的变化小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化物分型均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术后轴性症状7例(23.3%),C5神经根麻痹1例(3.3%),脑脊液漏1例(3.3%),切口感染2例(6.7%),总发生率36.7%(11/30);全椎板组术后轴性症状1例(4.5%),C5神经根麻痹3例(13.6%),脑脊液漏2例(9.1%),切口感染1例(4.5%),总发生率31.8%(7/22),2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虽然全椎板切除减压螺钉固定融合术丢失了较多的颈椎活动度,但其在维持颈椎曲度及矢状位平衡,延缓骨化物的进展方面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背景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妇科及生殖医学领域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病变,根据研究人群的不同其患病率介于7.8%到34.9%之间。子宫内膜息肉的肉眼观是由带蒂的局部内膜凸起形成的宫腔赘生物,特征性的镜下观由排列紊乱增生的腺体,可伴纤维化的间质和厚壁血管组成。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常伴有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或不孕,
学位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combined compress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terTan)、股骨近端解剖锁定型钢板(proxi
学位
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为骨组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而导致骨组织强度降低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在高龄人群中比较常见,临床上可导致脊柱畸形、腰背痛和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LDD)是一种腰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和功能退化的过程,同样
学位
社会分配,特别是作为实现社会正义重要途径或重要手段的社会再分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话题。在大多数国内外研究学者看来,社会再分配相对于社会初次分配而言,其所践行的正义理念有着很大的区别,社会初次分配践行的是规则正义,而社会再分配践行的是矫正正义。社会再分配就是要矫正或弥补社会初次分配所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关于社会再分配以及其与社会正义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上,美国学者罗尔斯是这一理论的主要贡献者,甚
学位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CT引导下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55例骨样骨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30例)和微创消融组(25例),开放手术组患者按开放手术治疗骨样骨瘤,微创消融组患者按CT引导下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骨样骨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72
学位
背景与目的自从腰椎滑脱这一疾病被人类有所认知以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案,但总体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近年来,手术也越来越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全世界的脊柱外科医生都在探索各种微创术式,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成为目前主流的术式之一,此技术结合了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手术的
学位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出现,老年人肌少症将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与社会保障压力,并将严重影响老人的生存质量,对晚期膝骨关节炎的肌少症患者而言,更是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晚期膝骨关节炎的肌少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仍是其可选的最优的治疗方案,而肌少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快速康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问题。所以,如何提高肌少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疗效,以及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已成为目前临
学位
背景脊柱侧凸是一种影响脊柱三维立体结构的畸形,可以发生于脊柱的各个节段区域,但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发生在胸椎区域,其次是腰椎区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脊柱结构畸形,主要影响处于10到16岁之间处于危险之中的青少年人群,AIS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未经治疗的AIS患者,随着侧凸程度的进
学位
背景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的交界处,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颈椎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等。颈椎退行性变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颈椎退行性病变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颈椎病,同时也是引起颈髓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1-2]。对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颈椎病患者来说,保守治疗往往疗效
学位
背景和目的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高度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易发生早期转移,治愈率低且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目前骨肉瘤的治疗以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为主,治疗效果较之前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肿瘤细胞耐药、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现象,导致整体疗效不佳。由于骨肉瘤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骨肉瘤5年内死亡率持续在40%以上。虽然有几种抗癌药已应用于临床,但骨肉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在过去的4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