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DM-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演变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xlx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耐药肠杆菌科细菌(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DRE)的不断出现导致人类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的增加。DRE的主要耐药机制是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如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Amp C类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碳青霉烯酶导致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最为严重。根据Ambler分类法(氨基酸序列相似性),β-内酰胺酶分为A、B、C和D类。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NDM-1)属于B类的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s),它能水解除氨曲南以外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面对blaNDM-1细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削弱了抗生素的应用效果的现实,研究人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但很少关注药物压力因素下碳青霉烯类基因阳性菌株的耐药性的演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携带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在亚胺培南诱导下的实验室演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blaNDM-1阳性细菌耐药性传播和感染提供依据。目的:通过分析数据库收录的blaNDM-1阳性质粒携带blaNDM-1及其它β-内酰胺酶基因,构建质粒pET28a(+)-blaNDM-1并转化细菌,研究不同浓度亚胺培南诱导下携带blaNDM-1基因的野生株K.pneumoniae TH-P12158及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NDM-1和E.coli BL21(DE3)-blaNDM-1的碳青霉烯类及其它抗生素耐药性演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1.利用NCBI数据库查阅来自国内外携带blaNDM-1质粒及blaNDM-1质粒上连锁其它β-内酰胺酶基因情况,使用Bio Edit和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2.随机选取碳青霉烯类敏感K.pneumoniae(n=20)和E.coli(n=20)进行药敏试验及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和16S r DNA基因,并利用菌株的16S r DNA测序序列,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3.亚胺培南诱导blaNDM-1阳性菌株耐药性演变。构建重组质粒pET28a(+)-blaNDM-1,化学转化法转化至E.coli DH5α和E.coli BL21(DE3),并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检测重组质粒转化前后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亚胺培南浓度递增(0.125μg/mL、0.25μg/mL、0.5μg/mL、1μg/mL、2μg/mL、4μg/mL、8μg/mL、12μg/mL)或降低(12μg/mL to 8μg/mL、8μg/mL to 4μg/mL和4μg/mL to 0μg/mL)或取消(12μg/mL to 0μg/mL、8μg/mL to 0μg/mL和4μg/mL to 0μg/mL)诱导碳青霉烯类敏感K.pneumoniae TH-P12158、E.coli DH5α-blaNDM-1和E.coli BL21(DE3)-blaNDM-1,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和其他抗生素对3株细菌的MIC、MBC的变化,K-B纸片扩散法验证亚胺培南的耐药性;qRT-PCR检测blaNDM-1基因表达的变化;96孔板法检测3株细菌经亚胺培南诱导前后的总蛋白的活性;诱导表达纯化NDM-1蛋白并检测其活性;SDS-PAGE电泳检测亚胺培南诱导K.pneumoniae TH-P12158的NDM-1蛋白的变化。结果:1.本研究共从NCBI数据库查阅来自国内外携带blaNDM-1质粒的菌株18株,blaNDM-1质粒携带Ambler分类中的A类β-内酰胺酶基因bla SHV、bla TEM和bla CTX的比率为77.78%、B类(包括blaNDM-1)的比率为100%、C类bla CMY和bla DHA的比率为33.33%和D类bla OXA的比率为38.89%。2.K.pneumoniae(n=20)和E.coli(n=2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如头孢唑(第一代)分别为35%(n=7)和75%(n=15),头孢呋辛(第二代)分别为40%(n=8)和70%(n=14),头孢曲松(第三代)分别为30%(n=6)和70%(n=14),头孢吡肟(第四代)分别为15%(n=3)和60%(n=12)。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bla SHV、bla TEM-1和bla CTX-M-9在K.pneumoniae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n=20)、20%(n=4)和70%(n=14),而在E.coli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n=2)、35%(n=7)和50%(n=10),在K.pneumoniae TH-P12158中检测到了blaNDM-1,在K.pneumoniae TH-P12498和E.coli(TH-U3224、TH-U3268、TH-U3226和TH-U3265)中检测出bla IMP。3.亚胺培南诱导blaNDM-1阳性菌株耐药性演变。野生株K.pneumoniae TH-P12158及重组质粒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NDM-1和E.coli BL21(DE3)-blaNDM-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在亚胺培南诱导浓度逐渐递增后,亚胺培南抑制受试菌株的MIC值分别从1×MIC(0.5μg/mL)、1×MIC(0.25μg/mL)和1×MIC(0.25μg/mL)增至16×MIC(8μg/mL)、16×MIC(4μg/mL)和16×MIC(4μg/mL),MBC值分别从1×MBC(1μg/mL)、1×MBC(1μg/mL)和1×MBC(1μg/mL)增至16×MBC(16μg/mL)、8×MBC(8μg/mL)和8×MBC(8μg/mL),同时也降低了3株细菌对其它抗生素的敏感性,blaNDM-1的表达均升高,且与亚胺培南的浓度呈正相关。然而,随着亚胺培南浓度的降低或取消,3株细菌的blaNDM-1表达均减弱,而MIC、MBC值保持相对稳定并产生稳定的耐药记忆。蛋白活性检测显示,亚胺培南诱导后的菌株总蛋白及NDM-1蛋白均产生了更有效的水解酶。亚胺培南诱导可以使K.pneumoniae TH-P12158的NDM-1蛋白表达量增多。结论:1.blaNDM-1基因阳性质粒携带有其它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如bla SHV、bla TEM、bla CTX、bla CMY、bla DHA和bla OXA等,这些基因赋予菌株K.pneumoniae和E.coli多重耐药性;2.抗生素暴露促进了敏感细菌的耐药性或耐药性基因表达的发生,耐药基因表达与抗生素暴露之间的正相关性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国家对油气资源等需求日趋增大,管道成为最重要的输送方式之一。跨越形式是管道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应力状态较为复杂。同时现阶段油气输送管道的跨越结构可能已经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腐蚀缺陷是引起跨越管道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含缺陷跨越管道的抵抗载荷能力会降低。因此,考虑到跨越管道的结构特殊性,本文针对两种常见的跨越管道(梁式跨越管道和悬索跨越管道)进行应力分析以及缺陷评价方法研究。建立了梁式跨越管道和悬索跨越管
学位
背景: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第三大常见原因。虽然肿瘤筛查技术不断进步,但由于结肠癌早期不易被发现,且其容易侵袭、转移和复发,导致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处于低水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SCs)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转移和复发。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一种多效性的调节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通过调节不同的信号通路参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放化疗敏感
学位
背景:疟疾作为三大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后传播,其中以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最为致命。2020年,全球新增疟疾病例约2.28亿,死亡病例约60.2万人。虽然我国已消除疟疾,但输入性疟疾病例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我国消除疟疾后的成果巩固。在疫苗未面市前,药物依然是疟疾防治主要手段。近年来,恶性疟原虫耐药的问题日益严重,给全球疟疾消除计划带来了重重阻碍。因此,
学位
凹陷问题在埋地长输管道中非常常见,单纯凹陷会增加管道萌生裂纹的风险,而叠加其他缺陷的复合凹陷会显著降低管道的承压能力。目前,大多数的标准规范对于平滑凹陷的评价主要基于凹陷深度和应变两个准则。基于凹陷深度的准则适用性较差,而基于应变的准则需要获取凹陷区域的准确应变值。ASME B31.8公式是目前主要被采用的应变计算方法,但部分学者对其准确性存在争议。而对腐蚀凹陷的研究较少,评价标准也相对保守。此外
学位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能够引起肺炎、脓毒症、尿路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也是最常见的容易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温度、pH值、氧化压力和渗透压等多种环境因素压力,细菌通过感应环境因素变化、调控自身基因表达而适应环境。同时一种环境因素变化所引起细菌基因表达的改变又可能会影响细菌对其它因素的敏感性。高盐渗透压环境可以被Env
学位
背景: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钙信号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钙离子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多种重要生物学行为如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因此肿瘤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对细胞的功能和存活尤为重要。而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s,TRPC)是细胞膜上调节细胞内外钙通量变化的重要钙离
学位
在含缺陷钢制管道漏磁检测过程中,管道励磁是漏磁检测的物理基础,现有的研究表明饱和磁化可以提升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适用性,但对饱和磁化缺乏严格的物理定义。本文通过对不同励磁强度下含缺陷管道漏磁场信号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漏磁信号的变化规律随着管道磁化状态的不同可以明显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饱和增长阶段。结合材料缺陷处的磁化状态,研究了不同励磁强度下含缺陷管道材料内部的磁力线分布变化规律发现,这两个阶段分别对
学位
背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K3)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程序性细胞坏死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RIPK3在肿瘤中起到关键作用,RIPK3表达下调与多种肿瘤类型的预后不良相关。结直肠癌是全世界高发癌症之一,死亡率久居全国较高地位,然而RIPK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晰。目的:研究RIPK3在自发性肠道
学位
仿生柔体机器人是从自然界的软体动物的生物学结构和运动中获得灵感,基于结构和运动机理等原理研发的新型智能机器人。辐射对称型的柔体机器人由于结构相对简单、模块化程度高、对工作空间受限的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海星、海葵、水母等辐射对称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章鱼腕足运动机理的分析,结合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功重比大、变形大、控制简单的特性,设计出
学位
到2020年12月底,我国的管道长度总里程已超过14.4万公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管道运输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管道运营时间过长、腐蚀、老化、裂纹、第三方破坏等原因的存在,导致管道微小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常规内检测方法对微小泄漏检测效果不佳,检测成本高昂。利用管道泄漏会发声的特点,使用灵敏度高的水声传感器能有效检测到泄漏声波信号且检测成本较低。因此,对基于声波的管道微小泄漏进行理论及试验研究,能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