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肾-唾液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比“正常体质-脾虚体质-肾虚体质”的唾液PH值、生化指标变化以及蛋白组变化,分析“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动态发展中唾液蛋白组的变化,探求肾虚体质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阐释肾-唾相关的内在机制。
方法:3月龄SD大鼠20只,其中雄性5只,雌性15只。将15只雌鼠随机分成I、II、III三组各5只。随机将雄性大鼠与三组雌鼠按1:3比例配对合笼。I组雌鼠依据中医“恐伤肾”理论,采用“猫吓鼠”经典造模方法,建造先天肾精不足+后天恐吓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其中,所产子鼠随机取10只作为肾虚体质组,另随机取10只每日注射氢化可的松作为肾虚证候组。II组雌鼠孕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正常喂养。所产子鼠依据中医“劳伤脾”“饮食不节”理论,通过跑步机运动损伤及喂养方式上的改变致其饥饱无度,随机取10只作为脾虚体质组。III组亲代子代均不作任何干预,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体质组。待四组动物模型建造完毕,先用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再用0.2%匹鲁卡品腹腔注射,麻醉状态下收集大鼠口腔分泌的唾液,在15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分别进行唾液PH值、生化指标及iTRAQ蛋白组学检测。
结果:①大鼠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正常体质组大鼠毛色有光泽,自主活动多,反应灵活,有良好的精神,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脾虚体质组,食欲降低,体重减小,倦怠嗜卧,大便稀软。肾虚体质组体重降低,反应变迟缓,易惊,饮食减少、被毛稀疏。肾虚证候组出现体重减轻、活动明显减少、食量下降、反应迟钝、蜷曲、拱背和体毛稀疏等症状,个别出现掉毛现象。②唾液PH值: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和脾虚体质组大鼠唾液的PH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脾虚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大鼠唾液的PH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唾液生化指标: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唾液钠离子、氯离子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磷、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酸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脾虚体质组唾液钠离子、氯离子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脾虚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磷、肌酐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生化检测指标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TRAQ唾液蛋白组学检测:四组共鉴别得到1016个蛋白。以P-value<0.05且FoldChange<0.83或FoldChange>1.2为筛选标准筛选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分类、KEGG通路的富集度、PPI网络构建分析发现,与肾虚体质形成密切相关的蛋白主要包括Fgg、Apoa1、B2m、Serpina1、Clu、Actb、Vim、Lcn2等。
结论:先天不足+后天恐吓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具有中医体质特色,与肾虚质形成的多因素特点相符。肾虚体质、脾虚体质的形成,在唾液PH值、生化指标上均显示出差异。基于iTRAQ技术对各体质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发现Fgg、Apoa1、B2m、Serpina1、Clu、Actb、Vim、Lcn2等蛋白的上调或下调可能作为肾虚体质形成的生物标志物和辨识模型。
方法:3月龄SD大鼠20只,其中雄性5只,雌性15只。将15只雌鼠随机分成I、II、III三组各5只。随机将雄性大鼠与三组雌鼠按1:3比例配对合笼。I组雌鼠依据中医“恐伤肾”理论,采用“猫吓鼠”经典造模方法,建造先天肾精不足+后天恐吓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其中,所产子鼠随机取10只作为肾虚体质组,另随机取10只每日注射氢化可的松作为肾虚证候组。II组雌鼠孕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正常喂养。所产子鼠依据中医“劳伤脾”“饮食不节”理论,通过跑步机运动损伤及喂养方式上的改变致其饥饱无度,随机取10只作为脾虚体质组。III组亲代子代均不作任何干预,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体质组。待四组动物模型建造完毕,先用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再用0.2%匹鲁卡品腹腔注射,麻醉状态下收集大鼠口腔分泌的唾液,在15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分别进行唾液PH值、生化指标及iTRAQ蛋白组学检测。
结果:①大鼠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正常体质组大鼠毛色有光泽,自主活动多,反应灵活,有良好的精神,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脾虚体质组,食欲降低,体重减小,倦怠嗜卧,大便稀软。肾虚体质组体重降低,反应变迟缓,易惊,饮食减少、被毛稀疏。肾虚证候组出现体重减轻、活动明显减少、食量下降、反应迟钝、蜷曲、拱背和体毛稀疏等症状,个别出现掉毛现象。②唾液PH值: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和脾虚体质组大鼠唾液的PH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脾虚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大鼠唾液的PH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唾液生化指标: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唾液钠离子、氯离子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磷、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酸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脾虚体质组唾液钠离子、氯离子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脾虚体质组比较,肾虚体质组磷、肌酐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生化检测指标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TRAQ唾液蛋白组学检测:四组共鉴别得到1016个蛋白。以P-value<0.05且FoldChange<0.83或FoldChange>1.2为筛选标准筛选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分类、KEGG通路的富集度、PPI网络构建分析发现,与肾虚体质形成密切相关的蛋白主要包括Fgg、Apoa1、B2m、Serpina1、Clu、Actb、Vim、Lcn2等。
结论:先天不足+后天恐吓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具有中医体质特色,与肾虚质形成的多因素特点相符。肾虚体质、脾虚体质的形成,在唾液PH值、生化指标上均显示出差异。基于iTRAQ技术对各体质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发现Fgg、Apoa1、B2m、Serpina1、Clu、Actb、Vim、Lcn2等蛋白的上调或下调可能作为肾虚体质形成的生物标志物和辨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