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以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故笔者就科学探究在实验中的应用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
  
  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题互动的过程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或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但是,在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这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太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课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平,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热情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而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除了应用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像则举右手)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同种很有创意的方法。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唯有正视问题或错误,才有改进和创新。
  笔者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者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我们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三、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当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他们数学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用“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四、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系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在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探究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探究性物理实验中起到的作用与其它类型的实验是完全不同的。从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看,教师不再是面面俱到的、有先见之明的讲解者,而是帮助学生获得、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的领路人。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之初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较多的支架,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要逐渐减少并最终撤去所有支架,使学生逐渐承担起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任务,从而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
其他文献
《岳阳楼记》第一段,在交代作记缘由时,作者还为我们塑造了藤子京这一人物形象。  对藤子京这个人物很好地把握,有助于我们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藤子京,名宗谅,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庆历二年,藤子京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县)率军民抗击西夏,为鼓士气,“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庆历三年,被攻击为“枉费公钱”。四年,降官至虢州(今河南灵宝一带),又改贬岳州(即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宋代有的州还保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在班级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班主任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班主任用自身人格影响学生一般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学习效应    从自身热爱学习影响学生。平时我爱多读些课外书,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常将校园一处景物或人物事件写成记叙文,供学生传阅欣赏,还叫学生读后到实地察看,想想像不像描述的。有时将校园外一处有描写价值的风景
期刊
中考试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考查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它着眼于知识点新颖巧妙的组合,着眼于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中考试题这种积极导向,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运用,整体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和应试能力。  中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
期刊
新课改与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首当其冲,成为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的作业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探索和更新。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做作业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教师通过检查批阅作业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期刊
新课标下的数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几何命题的证明,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寻找解题捷径,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不要受常规思维的束缚,而要善于打破常规,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以后,我们策划了一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期刊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因此,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猜想与假设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作为理性思维的形式,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从其形成来看,可分为
期刊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应用题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倍数应用题又是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的难点,乘、除相混,解答这类应用题既需要顺向思维,又需要逆向思维,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方法、解题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现就倍数应用题教学谈点体会。    一、弄清三类倍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期刊
函数的知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和高中数学的绝大部分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因其概念抽象,综合程度较高,解题方法灵活,故难点较多。本文就函数性质中难点的成因,以及克服的策略谈一些浅见。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以函数性质为题材的试题是代数部分的“重头戏”,它的总体要求是远远高于课本的;从教材本身来讲,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且抽象,并对各种数学思想的运用提出了一定的要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的,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创新是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英语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日常实践中,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深入探讨各国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把握时代的特点,制订出合理、科学的英语创新教育措施。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
期刊
在现行的初、高中物理教材中都安排了大量的课外实验,从中我们可获得这样的启示——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学生自身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有生活中的物理事实;还有不受课本限制的实验设备。这些都是很好的物理环境,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第二课堂。下面就对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开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学生课外实验既与课堂密切联系,又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