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山 无限意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一篇文字里写到:“西北地貌大略适宜于油画,似乎另一种雄强苍凉,和多雨郁热的南方不同,干而涩,空而旷。以粗硬笔触在画布上涂抹,或以油画刀刮擦堆叠,色泽反差强烈,构图厚重简略,都是适宜的。”古代中国的北方一度是文化中心,但是古代画家的足迹也仅仅是抵达关中、太行、秦岭一带。画家们以北方奇崛、坚硬的山石结构为观照,创造出了新的山水画风。而位于六盘山以西的陇中一带,古代画家则几乎没有涉足。这片海拔1500~2000米的高原,地形破碎,多墚、峁、沟谷、垄板的地形,古代画家没有给后来者留下可资参照的表现粉本。之后随着文化的不断南移,北方山水逐渐势弱,而以南方丘陵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势盛。到明朝中后期,董其昌和陈继儒提出南北宗以后,以表现南方山水的以丘陵的土质结构为主的更是被视为绘画正宗。
  中国的当代山水画,由于文化的南移,审美倚重的南宗,陇中一带,虽然逐渐有了较为便利的交通,不仅南方的画家远未涉足,身处陇中的本土画家,面对黄土的陇中,亦往往无从着手于笔墨。唯一令人欣慰的长安画派,作品多描绘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以巧妙的构思和苍厚质朴的笔墨,表现出了浑朴苍茫的西北风光。但长安画派有限的影响,并没有影响甘肃的山水画创作。几十年以来,甘肃没有像长安画派那样,形成自己的山水画派。虽然,我们不乏新的有创造性的画家,对陇中一带的地理地貌进行没血性质的绘画探索。西园老人从传统入手,几度翻新,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已卓然为大家。杨立强先生于陇南一地,悉心体察,持之以恒,寻求破局,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在这样的探索道路上,白恩平虽然是后来者,但是经过多年的绘画实践,学古人,习自然,融会于内心,创造于新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可喜的绘画方向。
  白恩平前几年的山水画,借助对自然物象的写生,进行了新的构思和提炼,并以构图为重点,以笔墨为神采,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面貌。我曾写到:“白恩平的画,择独木行于两岸,而成就自己。一则,择北宗山水可以临袭之处,取其险劲苍凉宏阔;一則,从地域出发,深究陇中本土的地理地貌,取其黄土朴实的浑然生机。白恩平如此取向的优点在于,既保持和中国北宗传统山水最为精华部分的呼应,也吸收本土地域的自然特点,而呈现了新的风貌。”白恩平那一阶段的画,尺幅较大,画法上亦大略取繁。古人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密而不密,疏而不疏,并非易事。而白恩平的繁,繁则繁,但是通透。因由大量的写生和对当代绘画的研习,白恩平习古而化之,尝试多种皴法和写生中整理出的笔墨画法的浑融结合,呈现了属于白恩平自己的新的山水画风貌。
  数年不见,前几天再次去白恩平的画室,见到他的画,更是诸多欣喜。几幅陇中背景的山水,开张自如,之前于笔墨间偶见的拘谨全无,颇有几分潇洒任意在其中。悬在壁间的几幅几近完成的大幅山水,亦有意识在笔墨上寻求淡化的“减力”,以求得意境上的出新。笔墨的淡化“减力”,不惟是笔墨本身的物理性有意削弱,其要旨是在对于淡然心象的追慕,以淡然蕴含更为丰富悠远的画意。我甚至以为白恩平还可以更进一步,于这样的淡然之中,寻求更为深远的画境,而尝试去抵达艺术的化境。白恩平还在山水的用色上另有摸索。中国画有青绿山水一路,多为工细,或大略工整的细笔。而白恩平的写意山水,不追求细笔,唯有意识以青绿特别强调,而意图得到另一派天真烂漫。陇中地貌的沉实浑厚,在画家的手底,以写意的笔墨欣然化之,再以青绿强化,另具一番颇具张力的风致。就画家本身来说,这种有意识的强调,甚至是带有符号化、装饰性的表现,是反其道而用之,看似形式上的符号化、装饰性,却深入地沉浸于绘画本身,而成就了绘画的另辟蹊径。这样的表现略显得夸张,但是从绘画的表现本身来说,却是画家绘画主观性表现的有力延伸。绘画不是追求表象的真实,更应该是画家内心对世界的更为深入的反映。在这样的绘画中,陇中地貌的苍凉甚或苦涩,悄然转化为画家诗意的表现,转化为物极必反的精神浪漫。
  白恩平在画山水之余,近年亦尝试于花鸟。山水表现气象,花鸟则表现万物的各自生机。和画家聊天,他亦有将山水与人物与花鸟归纳于一幅之内的想法。有山有水,有人有花鸟,白恩平以后的绘画,必定会展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白恩平还在路上。就艺术本身来说,无人不在路上。白恩平近些年亦在书法上用功。书法的抽象性,也许在日后会成为其画意更为丰富的新的推动力。以白恩平的努力,数年之后,在构图、笔墨上必定会有更大进步。尤其是写生对画家的影响,有时候是难以估量的。在不断的写生中,尤其是对陇中的写生,白恩平一定会有不断的新的发现和新的表现形式。艺术的最后,不是功力,不是技术,而是综合性修养的提高;画家最后的输赢,必定是整体的人格修养决定的。
  以前给白恩平的文字写过这个意思:看山是山,不是山,复又是山。绘画作文,都是如此。绘画不惟是画,作文亦不惟是文,到了是耶非耶的那个阶段,才可以称为是艺术的大境界。白恩平勤力,亦不乏悟性,当可以期待有大成。
  白恩平
  兰州画院专业画家、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民族画院特聘院外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课题班工作室画家,甘肃敦煌中国画院副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获“金城文化名家”称号。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绘画史中中国山水画不断地发展与丰富为诸宗之最,存世之胜,风格之浩瀚。然若需从艺术领域,另辟新径,自成一家者是为难事。强子师承国内卓然大家白云乡先生,名门之下加之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强子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别具情趣的艺术佳作。  强子的画是现实的,现代的,是传统、当代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强子在景致布置上极其严谨,但又不受传统山水画程式法则的束缚,时刻坚持从生活出发但又不拘泥于现囿。真正
期刊
《道》  由于职业原因,腰、肩等不舒服时,都会去按摩店舒舒筋骨。几年下来,就和店里的师傅们熟悉起来了,也会在等候时和师傅们聊聊天。这些师傅们的身体状况各异,有盲人师傅(先天的、也有后天事故原因的),也有的是有其他疾病的。因此,在聊天中我会很小心地避开他们的身体缺陷,以免伤及他们的自尊。事实上是我想多了,他们并不忌讳,相反个个都很乐观,甚至还会劝解有情绪的客人说:“我们这种人都还努力地活着养活家人呢
期刊
【摘要】艺术鉴赏课是践行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程式化等创新能力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本文从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路径出发,从课程、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的实际和特色,运用现代艺术教育理论和手段,探讨艺术鉴赏课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策略,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常常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又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和事物,实质上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从哲学角度来说,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作,是主客体的结合和统一。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写生采风,其实就是在为我们的创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从中生发独特的感受,激发强烈的情感,创造出鲜活的、生动的形象,从而真实地反映出对象的本质。  一、灵感来源
期刊
最近,我的“眼的聆听”惊喜地发现,在只讲黑白语言的水墨国度,青年画家郭楚开的写意花鸟画似乎是深情的乐章演奏,不仅令其自身沉醉,也令“眼的聆听”者为之沉醉。  楚开坦言,他对中国画不待“丹青朱黄铅粉”的水墨写意表现之所以眷恋有加,是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单纯而丰富的艺术形态,其独特性从来就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密切的血脉关系,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对此,我完全认同。  因为,只要我们走进时间的深
期刊
中国水墨艺术一个关键的生存价值在于它能够随物化形,依循时代、社会图景和心灵诉求的变迁而自在演化。这门艺术的内力支撑和命运走向,归根结底,仍在于艺术家的真诚度和创造力。当代的水墨艺术,众貌纷纭,语言的取径多元和观念的纵横驰骤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常态景观。这其中潜藏着一些见怪不怪的问题,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时下很多青年水墨艺术家急切地求新思变,对心中和笔端那一知半解的“传统”流露出有意无意的疏远乃至叛逆
期刊
你是在寻找开阔的大河之滨,  还是波浪拍岸的水草之湖?  或者潮水冲刷的海滩,  那里的巨浪奔腾起伏?  有上苍把你看护,  在无路的海岸为你指引,  在苍茫和无边的空寂,  你孤单的飘荡不致迷途。  ——引自威廉·柯伦·布莱恩特(WilliamCullen Bryant)《致水鸟》  9月20日,杜小同水墨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规模虽说不大,但其作品所呈现出深藏若虚、难以名状的沉默、寡言和
期刊
壯族,籍贯南宁市。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学历,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阳山先生。南宁市一职校美术教师、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南宁市邕宁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
期刊
期刊
钟鸣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展现出当代人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囿存于已经陈旧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探微取幽、博古通今、涉猎中西、创造出富有当代社会情感而又具备鲜明特征的艺术形式来。  钟鸣是一位具有清晰的艺术理念和创造意识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在美院求学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必须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身处当代又要以最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