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仰而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5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演化宛如一张巨大的过滤网:它把谬误过滤掉,并且不断地为真理填充坚实的,基础。从不科学到科学,从占星术到天文学,从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从毕达哥拉斯到哥白尼,从托勒密体系到哥白尼体系,无一不在证实科学认知的连续性和辩证性。
   我的手中捧着一本作者寄来的沉甸甸的大作,书名是《哥白尼的问题》(TheCopernicanQuestion),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历史学教授韦斯特曼(RobertS.Westman)。这本书于2011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就立即引起了世界性轰动。我知道,这本书的诞生经历了一个奇特的蒸馏和结晶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了23年。
   令人着迷的哥白尼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不仅是美国著名的海军重镇,也是举世闻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所在地。在这座校园里,清晰、理性的科学精神与浓厚的人文气息水乳交融,常常产生举世瞩目的优秀学者和完全出人意料的前沿科研成果。2005年4月,我与历史学家韦斯特曼的邂逅,就足以证明这一只o
   《哥白尼问题》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历史学系教授罗伯特·S.韦斯特曼(RobertS.Westman)耗时23年完成的科学史巨著。
   本书系统翔实地介绍了哥白尼提出著名的“日心说”的文化背景,即假说提出后意大利爆发的占星术信誉危机。生动描绘了14世纪、15世纪以日心说为代表的科学与传统占星术之间的对抗与内在联系,并通过更深层次的研究发现,这种新旧对抗与联系所产生的张力催生了现代科学。本书并不避讳哥白尼与传统占星术之间的关系,采用实事求是的史学手法进行书写,试图对哥白尼问题进行深层次解读。这本书回应并反驳了托马斯.库恩在《哥白尼革命》中的新旧范式替代说。
   中译本出版时间:2020年6月
   韦斯特曼是那种一见面就会让人感到愉快的人。他看起来相当年轻,乐观、快活、充满生命活力,并且是那种很懂得幽默的智者。
   韦斯特曼告诉我,他正在写一本有关哥白尼的书,写了近20年,却离完稿尚远。他无奈的表情中透出兴奋和俏皮。
   哥白尼?20年?这些神奇的词语中显示出韦斯特曼强烈的、不顾一切的决心。
   奥地利学者弗里德里希·希尔(FriedrickHeer)在其《欧洲思想史》中曾说:“一种有创造性的历史观只能产生于危机时期。当人们发现过去的标准并不正确,不足以说明客观实际,又对未来没有把握,于是就转向历史。
   对韦斯特曼来说,之所以要花大力气研究哥白尼,是因为先前解释体系中的“范式”出了问题。提到“范式”就知道他是指的是托马斯·库恩(ThomasSamuelKuhn)了。
   我肃然起敬:“书出版后定要送我一本,这本书也一定要在中国翻译出版。”这是我与韦斯特曼在2005年春天里的约定。
   托马斯·库恩的《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是一部科学思想史名著。有读者这么评论:“对科学哲学、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应该看一看,因为哥白尼革命拉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序幕。”
   与强调决裂、替代,喜欢以“革命”为书名的库恩不同,韦斯特曼却认为有关哥白尼的研究尚未完结。库恩在他的书中称哥白尼“属于文艺复兴时期少数群体的天文学家,他不相信占星术”,而韦斯特曼的新研究,可以说,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我是在1991年开始撰写《哥白尼的问题》的,那时我对流行的观点并无怀疑。然而,在阅读了大量占星预言的文献后,我注意到了以前未能注意的联系。彼得·巴克(PeterBarker)所写的评论文章....正确地强调:哥白尼是致力于捍卫天文学和占星术的,它们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眼中关于星的科学。”韦斯特曼这么说。韦斯特曼的这本书,提出了两个关于哥白尼的问题:
   一是什么原因、什么背景促使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二是“日心说”提出后,为什么会出现哥白尼追随者(哥尼派)。换言之,韦斯特曼要深究哥白尼学说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认识的“日心说”,是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一、地球是球形的;二、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三、太陽是不动的,而且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尽管哥白尼所说的宇宙实际上只是太阳系,但他公开发表的看法则确定了地球是一颗行星,而太阳却坐落在最接近宇宙中心的地方。
   为什么哥白尼要提出这个大胆的观点?为什么这非常重要?韦斯特曼认为,这就必须详细考察发生在哥白尼身边的方方面面。
   哥白尼到底信不信占星术
   哥白尼的学说是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提出的。当时,一场有关占星术的争论正在意大利爆发,哥尼奋起阐明和重构天文学基础,其实是为了对占星术怀疑论者进行回答。然而,由此产生的哥白尼的天体运动学说,却为此后几个世纪自然哲学的伟大变革提供了新框架。
   作为历史学家,韦斯特曼在他的书中坚持实事求是,绝不回避哥白尼与占星术家们的亲密交往。
   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大学期间,哥尼完全生活在占星术家们的圈子里。他住在老师、著名的占星术家诺瓦拉(DomenicoMariaNovara)家。在现代学者眼里,诺瓦拉是一位天文学家,其实,当时他在占星术界名气更大,他是一位正经营业的占星术预言师,博洛尼亚大学要求他每年都为博洛尼亚市公布年度占星预言。哥白尼就是从他那里学到了天象观测技术和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1496年,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皮科掀起了质疑占星术的浪潮。他指出:“当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尚存争议,对水星、金星、太阳充满不确定时,占星学家如何能够预言未来?”对此,诺瓦拉谨慎地回答:“行星提供的只是一种’自然的倾向’,并不具有’强制的必然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质疑促使哥白尼研究天文学,其后来的“日心说”正是对皮科攻击的一种回答,或者是对占星术、天文学的一种捍卫。
   “日心说”是创造还是继承
   韦斯特曼希望避免“把差异变成对立”,同时也避免把哥白尼的发现说成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在韦特斯曼看来,哥白尼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特别是对古代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日心说”的继承。
   在写于1510年的一篇未曾发表的文章里,哥尼透露,自己早就注意到了毕达哥拉斯的“日心说”,“不是以自然哲学家的身份”,而是运用学到的数学天文学知识,仔细钻研过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土多德的理论。这表明,哥白尼是在继承从古至今所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日心说”的。
   在托马斯·库恩那里,科学认知是通过“范式的革命”来实现的:当一种权威学说出现许多反例并露出诸多破绽时,“新范式”就会对“旧范式”取而代之。这种看法在宏观上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倘若我们从科学发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事情往往是另外一种样子。
   韦斯特,曼对此的研究采用了辩证的态度,他认为情况要比库恩所说的“范式替代”复杂得多:在正统与异端、天文学和占星术、旧传统与新解释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它们甚至在对峙的同时也在相互渗透。
   科学认知的基础因此既包括了真理,也包括了谬误,即那些错误的、非真理性的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
   若不是出于对占星术的质疑、对毕达哥拉斯“日心说”的深究、对托勒密“地心说”的勘误,以及8后伽利略、开普勒对哥白尼学说的实验证明和修正(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提出天体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从而使哥白尼的学说与观察相符合),哥白尼的学说是难以出现和成立的。
   科学的演化宛如一张巨大的过滤网:它把谬误过滤掉,并且不断地为真理填充坚实的基础。从不科学到科学,从占星术到天文学,从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从毕达哥拉斯到哥白尼,从托勒密体系到哥白尼体系,无一不在证实科学认知的连续性和辩证性。
   当我们靠近那些伟大的灵魂
   韦斯特曼的这本书,因为要处理极为繁多、各种文字组成的原始手稿,还要建立和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因此写得很苦、很累、很艰难。韦斯特曼说要寄给我一段话,坦陈自己写作时遇到的困难。遗憾的是,直到此文發稿,我尚未收到他的这段话语。
   不过,我能够猜想:韦斯特曼能够坚持23年,一定也是为了一种与哥白尼相似的关于科学的信仰。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一切外在的东西都隐退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内心的王国。
   我有时想:人充满辛劳地要去构建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又是什么呢?当人向世界敞开的时候,人很像是在“兴起”与“败落”之中被时时唤起。世界却并不动,也从不小心翼翼地去猜度人的行为。人借由辛劳度量这世界,但世界只是一个星体。星的神秘在于它并不确切,而是一种可能性。人经此一问,存在的根基就被撼动,但也从此被超越。在存在的真理中,生命的姿态往往变得轻重相继。人只好以这种样子向世界敞开,但世界却不把永恒的道理说尽。人因此空空如也,但也因此独立而不羁。确立世界,意指人确立自己。当人开始“站进去”时,他就站到了复杂的本质之中,因此,他也就能够在那里适时地确立自己。必须想象,像韦斯特曼这样为信仰而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其他文献
天文观测技术与接收信号的波长密切相关。在可见光波段,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做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但在更短波长的×射线高能领域,尚有若干重大科学问题有待突破。这为中国空间天文探测冲击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  高能天体物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那些极端物理环境中的神秘天体,包括超新星爆发之后的致密残骸——中子星或黑洞。它们与星系的产生和演化,以及时空和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都有着
期刊
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与人类学家开展广泛合作,在人机交互设计、全球市场开拓等方面展现人类学的价值。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学家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和设计师、工程师的跨学科合作,让科技避免陷入可能的伦理陷阱。   他们做了哪些事情?未来,他们还可能完成怎样的任务?   人类学通常被误认为是小众、暖昧不明甚至过于浪漫的学科。人类学经典《西太平洋上的航海
期刊
在茫茫宇宙的“中国方阵”里,与“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相比,“慧眼”虽是新人,却引起了全世界的持续关注。“慧眼”的独特技术优势在于,它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同时还具有高灵敏度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测能力。  早在2005年8月和2007年3月,高能X射线望远镜就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在
期刊
自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发现第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公转的行星飞马座51b以来,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研究就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天文学最前沿、最热门、最令公众感兴趣的领域。从事这方面观测的天文学家,被人们形象化地称为“行星猎人”。在行星猎人的不懈努力下,到2018年3月末,已经有3708颗系外行星被确认。得到这些成果所用的观测设备中,主要用于寻找系外行星的两个航天器——欧洲的天文卫星“科罗”(corot)
期刊
在跨越宇宙一半以上距离的地方,有一颗绰号为伊卡洛斯的蓝色巨星,它是有史以来“哈勃”见过的最远的恒星。通常情况下,即使使用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看到。但是,因为前景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大幅放大了该恒星的微弱光芒,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天文学家找到了这颗遥远的恒星,并设定了新的距离记录。  这个团队的成员里有西班牙坎塔布里亚研究所的何塞·迭戈和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史蒂文·罗德尼,他们把
期刊
老一代科学家李惕碚和吴枚先生虽然成功解决了“成像”难题,奠定了技术基础,但在望远镜研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技术障碍。比如卫星热控设计方面,为保证有效载荷探测精度,必须将高能、中能、低能探测器集中安装在同一支撑结构上,但它们对温度的要求相差极大。有些灵敏的仪器设备必须在-80℃至一60℃的低温下才能正常工作。“慧眼”卫星工程总工程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员马世俊和研发团队成员相互启发、集中
期刊
天文学家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宇宙膨胀率(即宇宙的膨胀速度。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就认识到,他的学说将会得出一个震撼人心的预言——宇宙在膨胀。当时,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宇宙一直是那样的,它不会随时间改变)做了最精确的测量,与首次计算间隔近一个世纪。有趣的是,这次的测量结果迫使天文学家相信,宇宙中可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发生作用。  这是因为“
期刊
以银河系的眼光看地球,我们的家园也就是一小片飘零的草叶,借助超级飓风也难发出轻微的声响,人类更是渺小到可忽略不计的地步了。是智慧赋予我们洞察苍穹的渴望与能力,虽然在体量上没有可比性,但是在对彼此的认知与探索上,主动权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上。  我们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为跳出地球的卫星可以为我们拍到地球的照片。可直到现在,人类的探测器也才刚刚跨越太阳系边缘,人类仍然无法预料自己何时才能跳出银河系,涉足河
期刊
虽然科学的脚步每天都在飞速前行,为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真相,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里,依然有太多的“黑暗”需要科学之光来照亮。   2019年,我们探究了意识的产生和大脑遗忘的奥秘,解释了地球磁极逆转和青藏高原“人骨湖”形成的种种可能,“彻查”了5亿年前地球氧气猛增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科学真相……进入2020年,虽然仍有许多谜团未能最终解开,但科学家们的探寻从未止步。   01水到底是一种液体还
期刊
让我们先把如何让棒球如此快地移动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我们假设投手就是正常投球,但在球出手的那个瞬间,奇迹般地被加速到0.9倍光速。从这个瞬间以后,一切都按照正常的物理学原理进行:  这个答案证明了“许多事”,而且它们都发生得很快,但对投手而言,这并不是结束。我坐下来读了几本物理学书,还有诺兰·莱恩(美国棒职大联盟的投手)的运动图像,以及一堆关于核试验的录像带,并试着把这些整理出来。  球的运动速度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