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留下的痕迹(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本分析
  1.知识点。
  (1)主题:认识痕迹。
  (2)次主题:
  2.结构。
  (1)每个跨页的内容都可以独立地进行观察、比较、探讨,不存在先后顺序问题。
  ●是“谁”留下的痕迹:人、动物、植物、大自然、其他事物。
  ●快速形成的vs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
  ●显而易见的vs内隐的。
  ●会消失的vs持续留下的。
  ●应该留下的vs不应该留下的。
  (2)部分跨页文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需要幼儿在阅读时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如第2~7页,第10~11页。
  3.语言。
  (1)句式。
  ●大多为陈述句,说明事实、描述情况或引发比较。如,简单句:“谁都不能毫无痕迹地走过这个世界。”复合句:“当喷射机快速飞过天空的时候,小蜗牛正抬头挺胸走出自己的路。”
  ●少数为疑问句,引发读者的观察。如,“你是否注意到一只小鸟快乐地站在石头上唱歌,并且留下痕迹?”“你还注意到平静的河边,发生了什么事?”“咦,这是谁留下的痕迹?”
  (2)词汇。
  有些词语是本书想让幼儿重点理解的,如“痕迹”“留下”;有些词语是幼儿可能会在理解上有困难,需要教师事先有所准备并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的,如“标记”“羽化”“生物”“化石”。
  4.图画。
  (1)白色的底衬托一幅幅主题明确的照片,有助于幼儿观察。
  (2)每个跨页呈现两幅以上的图,让幼儿去比较、归纳、推论。
  二、幼儿可以获得的核心经验
  基于对读本及大班下学期幼儿年龄特点、阅读经验的分析,我们认为本书可让幼儿获得如下核心经验。
  1.早期书面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
  (1)前阅读的经验:幼儿可以通过独立阅读与集体讲读,初步理解“痕迹”的含义。
  (2)阅读内容的表达:幼儿可以较为完整、清晰地使用图画书中的词句叙述图画书中的内容。
  (3)阅读内容的评判:幼儿可以对图画书中的内容进行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科学学习与运用经验。
  (1)幼儿可以根据各种痕迹的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2)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周遭的痕迹,理解痕迹与人的关系。
  3.早期口头语言交流与运用经验。
  (1)谈话的经验:幼儿可以通过谈话(或辩论)活动,进一步理解“痕迹”和表达自身对“痕迹”的理解。
  (2)说明性讲述的经验:幼儿可以使用准确规范、简单明了的说明性词句讲述事物的各种特征。
  三、活动设计思路
  集体活动1 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痕迹”的概念
  目标:
  1.熟练地按照阅读规则翻阅图画书,理解其内容。
  2.尝试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对“痕迹”的理解。
  准备:
  1.教学大书《是谁留下的痕迹》。
  2.图画书《是谁留下的痕迹》人手一本。
  过程:
  1.阅读图画书的封面,初步理解“痕迹”的含义。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介绍书名,请幼儿谈谈自己对“痕迹”的理解(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向幼儿介绍辞典中“痕迹”的定义:“事物经过后留下的可觉察的印迹。”(关键词为“经过”“可觉察”。这一环节不需要太强调让幼儿记住或理解这一定义,只需让幼儿带着这样的认识,有目的地进入下一环节的独立阅读中。)
  2.请幼儿独立阅读图画书,初步了解“痕迹”的概念(借此机会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和图画书阅读理解能力)。
  (1)请幼儿带着3个问题逐页阅读(引导幼儿带着对“痕迹”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画面中的关键信息理解其内容)。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痕迹?
  ●是谁留下的?
  ●是怎么留下的?
  (2)让幼儿分享阅读内容,帮助幼儿梳理阅读经验(引导幼儿有序地表达自己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
  ●请幼儿分享他们看明白了的页面中的内容,翻到图画书相应的页面,帮助幼儿梳理和表达他们对“痕迹”的理解。
  ●提醒幼儿分享时有条理地说明: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痕迹,是谁留下的,怎么留下的。
  3.请幼儿完整阅读教学大书(让幼儿听教师朗读图画书中规范的说明性语言,使幼儿能借助文字来理解部分不易理解的画面)。
  ●对“标记”“羽化”“生物”“化石”等幼儿不理解、有疑问的词语给予合适的说明或组织进一步的讨论(如果同伴中有人知道,可给予互相学习的机会)。
  集体活动2 通过阅读与探究进一步理解“痕迹”
  目标:
  1.能借助于观察、比较、推理、联结等科学探究方法来理解“痕迹”的含义。
  2.能根据各种痕迹的不同属性将其分类并进行归纳。
  准备:
  1.教学大书《是谁留下的痕迹》。
  2.白板。
  过程:
  1.师幼共读教学大书,回忆图画书内容(联系第一次集体活动)。
  2.请幼儿阅读部分重点画面,以较为深入地理解“痕迹”的含义。
  ●阅读第4~5页:这些建筑你们都见过吗?是做什么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请幼儿讲讲他们见过的类似建筑,用图画来支持幼儿的学习和理解。)
  ●阅读第6~7页:这幢房子和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中房屋年代的久远。)请幼儿仔细观察第6页的两幅小图,猜猜它们和第7页中的这幢房子有什么联系(运用“观察”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内容)。   ●阅读第13页:秋天还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拓宽幼儿的思路,为其理解抽象的“痕迹”概念奠定基础。)
  ●阅读第18~19页: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一只忘了带东西的小白鹭的?你是怎么看出苍鹭在边走边吵的?为什么说这三只水鸟不遵守交通规则?(提问是为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并进行推理,即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理解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内容。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要给予实质性的鼓励,例如:“你这样的分析很有道理。”“对!好像就是这样。”)
  3.引导幼儿对痕迹进行初步分类(借由多样性的分类,加强对“痕迹”的理解,初步探讨痕迹与人的关系)。
  (1)讨论如何对图画书中出现的痕迹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比如:
  ●是谁留下的痕迹:人、动物、植物、自然、其他事物。
  ●哪些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哪些要很久才会形成?
  ●哪些痕迹是很快就不见的,哪些可以留很久?
  ●哪些很明显,哪些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哪些是应该留下的,哪些是不应该留下的?
  (2)将幼儿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板上(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在同一栏中记下图画书中相同类型痕迹的页码)。
  4.小结。
  ●除了图画书中的痕迹,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痕迹呢?大家可以去找一找,看一看(引发幼儿根据对“痕迹”的理解观察自己生活中的痕迹)。
  提示:
  1.经过多次阅读和讨论,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推理和评判图画书中的“痕迹”。有些是事物经过在表面上留下的可以看得见的印迹,例如,飞机的航迹,人的脚印,车子的轮辙;有些是经历了某些事件后留下的让人感受得到的迹象,例如,老房子让人联想到岁月的变迁,稻田的杂草丛生让人联想到农夫的懒惰。
  2.图画书中有几个页面传递的信息有深刻的含义,例如,第4~5页中的牌坊、雕像、题字等。可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这些痕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的看法。
  集体教学活动3 发现生活中的痕迹
  目标:
  1.发现生活中各种事物留下的痕迹。
  2.以绘画的方式记录发现的痕迹,并用说明性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学习用适当的方式归类呈现探究结果。
  准备:
  1.教学大书《是谁留下的痕迹》。
  2.背面可粘贴的小纸片每人5张,笔每人一支。
  3.大纸数张。
  过程:
  1.师幼共同回忆图画书,重点阅读部分画面。
  (1)共读教学大书(联系第二次集体活动)。
  ●你们对图画书中哪个痕迹印象最深刻?在第几页?这个痕迹是谁留下的?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呢?(引发幼儿评判性思维。)
  (2)根据幼儿的回答翻阅教学大书,让幼儿能根据图画书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寻找我们身边的痕迹。
  (1)请幼儿说说在活动室里发现的痕迹。
  ●除了图画书里的痕迹,你能发现我们活动室里有哪些不同的痕迹吗?
  ●请幼儿说一说活动室里的痕迹,教师给予回应,并用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如果能让幼儿自己画或另外请一名幼儿作记录就更好了)。
  (2)请幼儿到户外探索发现并记录。
  ●让幼儿到花园里、操场上、走廊上找找还有哪些不同的痕迹。
  ●请幼儿把他们发现的痕迹记录在小纸片上(前书写经验)。
  3.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
  ●请幼儿选一个自己最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是谁留下的痕迹”。
  ●请幼儿将自己分享的痕迹记录分类贴到画好格子的白板上(例如,分为人类、动物、时间等留下的痕迹)。
  4.请幼儿分组将探索发现的结果分类呈现。
  (1)请幼儿分组将他们发现的痕迹分类。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他找到的痕迹中有人留下的痕迹,有动物留下的痕迹,也有时间留下的痕迹,那在你们记录的痕迹中还有其他事物留下的痕迹吗?我们现在来给它们分一下,看看它们能分为哪些类型。
  ●分组讨论分类规则,并在大纸上绘制表格。
  (2)请幼儿根据分类规则将自己记录的小纸片贴到相应的格子里。
  (3)请幼儿分享各组的分类结果。
  ●请各组分别说一说本组的分类归纳情况。
  ●让其他组的幼儿说一说是否对其中某个痕迹的分类有不同的看法(引发幼儿评判性思维)。
  5.小结。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小区、公园或街道上寻找有没有其他事物留下的痕迹,鼓励幼儿用拍照、绘图等方式记录下来,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提示:
  1.从幼儿发现痕迹、记录痕迹、将痕迹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对“痕迹”的理解。例如,幼儿在记录纸上画了树叶、花,说这是植物留下的痕迹。这样的理解正确吗?掉在地上的树叶可以联想为是风吹过留下的痕迹,如果树叶掉落在沙地上,可以在沙地上留下痕迹,但是树叶本身不是痕迹。教师发现类似的问题时该怎么办?能否组织讨论甚至辩论,让幼儿通过交流对“痕迹”的概念有更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2.《是谁留下的痕迹》是一本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在幼儿多次阅读并对看得见的、具体的痕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也可试着引导幼儿讨论抽象的痕迹,鼓励幼儿将触动心灵的感受和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看到老人家脸上的皱纹后,谈谈这可能是什么留下的痕迹。
其他文献
从前有只灰猫妈妈,她有三个孩子,一个白色,一个黑色,还有一个像妈妈,灰色。灰猫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住在屋旁的谷仓里。  三个小家伙刚出生时,眼睛像条线张不开。猫妈妈用舌头舔呀舔,给他们喂奶。几天后,他们张开小眼睛,呀,世界真可爱。不过他们觉得最可爱的是他们的妈妈。猫妈妈答应他们说,等他们长大些,就带他们到主人家大院走走,到菜园去玩。  猫妈妈每次从大院回来,就给三个孩子讲些有趣的事,比如她跟主人的孩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儿童游戏研究的高校教师,我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宣传游戏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的游戏。  大家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但有很多人无视儿童的这一天性,也许他们不知道,这一天性中蕴含了儿童发展的无限潜能和生长内驱力;有很多人在指责儿童贪玩,也许他们不知道,游戏所体现的正是儿童早期生命的活力;还有很多人在告诫孩子:业会荒于嬉,玩物会丧志,可也许他们不知道,这一古老的规训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英语的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问题,就如何进行小学英语作业创新设计,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创新实践  引言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对于语言能力比较弱
自本世纪初小学德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生活德育理论的指导下,摆脱了灌输与说教束缚的小学德育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与枯燥,师生在开放的时空中,自由讨论源于生活的话题,大胆质疑关于生活的困惑,主动感悟生活蕴藏的意义,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精彩。  “作为一线教师,我体会到的幸福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一种强大的理论引领着我,不仅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也使我们的教学实践创新有了依据,让教学实践成为先进理论的实
学校: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  年级:四年级  学名:王绮琪  小名:琪琪  年龄:10岁  生日:11月12日  形象特点:活泼、热情、开朗、有担当  我喜欢  食物:妈妈烹制的晚餐  饮料:可乐  颜色:黄色  动物:小猪  音乐:《野菊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课程:英语、语文、体育  业余爱好:画画、看书、溜冰  我最讨厌:不守信用和自以为是的人  梦想的职业:作家、律师、教师  最大的愿
摘 要 小学英语教材设置的小故事具有丰富的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是优质的学科德育资源。教学可以故事阅读为依托,以故事的德育价值引领教学方向,铺垫学习情感;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与表达中体悟故事的情感与价值;指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故事价值的理解和体认,提升生活智慧,彰显故事教学的德育价值。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故事教學;学科德育;故事情境  中图分类号 G41 
■ 何丽丽(专栏写手)  ■ 曾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  从地安门内大街的一条斜烟袋街(历史古街)进去,就来到锭银桥。此桥将后海和前海一分为二,海沿一带,就是著名的后海酒吧街。在白天,这些没有营业的酒吧像是一个个现代工艺品罗列在水边,为路人养眼。结了冰的水面上白茫茫的一片。那天下午无风,阳光普照,调着现代元素的老北京风味一下子溢出来。冬天在后海滑冰玩冰车的老人孩子有不少,还有人钓鱼
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道:“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此言深刻阐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同样,在这个细节制胜的时代,研究始于细节,细节彰显研究力。  研究力是探寻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的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试验、探索、总结和反思才能养成,而关注细节是源头、是基础。某种意义上,班主任研究力取决于对细节的把握、分析、处理,关注细节有助于班主任把握教育事件,聚焦核
【摘要】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能力和英语基本素质。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增强课堂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而语言类学科最重要的便是交流互动,因此,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在大学应用教学过程中,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互动式教学法的功能特点、应用的重要性、
摘 要 通过对教育自传文本的内容分析发现,师范生从教育教学能力、师生关系及个性品质三个方面描绘出了四种他们“想成为”的好教师类型:教育教学智慧型、师生关系温情型、个性品质美好型以及复合型好教师。大多数好教师都具有复合型特征,单一类型特征的数量极少。可以说,师范生所认知的好教师以专业化的能力与私人化的關系为核心标准,以个性品质为辅助性条件。这些特征基本符合我国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要求,但在理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