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带个“心理耳罩”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校,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因唱歌跑调遭同学哄笑,愤而自杀。
  一位刚获博士学位的中国赴美留学生因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开枪打死5人后自杀。
  一个在家倍受疼爱的小男孩,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 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 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
  据调查,有17%的城市在校中学生中,有心理和行为问题。触目惊心的事实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1.社会因素。任何人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存在,任何社会也须在变化中才能发展。因此,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人带来的限制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当因一些社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满足,从而产生挫折。
  2.家族因素。家,是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环境,既是生长的温床,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人们的心理挫折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庭的烙印,家长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方式、经济状况等等无不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许多家长处处为孩子铺就人生的坦途。
  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是我国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成为家中的“独苗”,养尊处优,家长过于溺爱,放纵孩子的任性,逐渐形成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没有吃苦耐劳的特性,一旦遇到挫折惊慌失措。
  3.学校因素。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重智力,轻品德,重视学生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忽视学生的挫折教育,只注重赏识教育。学生在老师、学校的赏识下心理获得满足,而一旦不满足时,便无所适从。
  4.个人因素。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过于自信,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旦目标要求终因自身的有效行为不及而无法达到,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当前,由于城乡差别还很大,还存在贱农轻农的观念,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仍把升学作为“跳龙门”的唯一途径,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因而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
  现实表明,培养合格的中学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学生的一生发展,也不适合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是不足为怪的,正如陈毅说“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像一团麻,也会有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像一条路,路上哪能没有坑坑洼洼。”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克服困难,完成大志,挫折可以磨练人们的意志,激发人们的进取心,从而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自古雄才多磨难”,现实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哪个不是经过挫折后才成功的,周恩来指出“逆境是最好的老师”。燧石只有敲打才能闪光,人也是这样,安逸条件下往往发挥不出才能,艰难困境中才会激发出最大热情,调动全身心力量战胜困难。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 在平常教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肩负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多种多样,班主任可以开展挫折教育班会,任课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使同学们认识到:一部近现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如辛亥革命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无不使民族遭受重大挫折,蒙受空前空难。但中国人民愈挫愈勇,奋发图强。教育学生,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有“败走麦城”的心理准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能力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适时对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强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上进心,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动力。如,失学而成才的爱迪生、蒲松龄,虽处逆境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贝多芬、张海迪。还有身边同学的榜样,可望可及,可亲可敬。
  三、加强心理咨询,因材施教。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学等对咨询对象提供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咨询可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学生好比一本书,只有读懂他,才真正了解他;只有理解了,才真正热爱他;只有热爱了,才能真正奉献自己的所有。充分了解调研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通过心理辅导,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常识,培养健康的心理体验,依据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需要,树立应有的升学、就业观念。尤其要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升学、就业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升学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同伴中取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与同伴的相互倾诉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压力,同伴间的相互接纳能使学生满足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减少一个挫折源,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五、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学生在遭受挫折,面对失败后需要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这时,教育者最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如,在考试中屡次失败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与他一起分析考试失误的原因,肯定他较好的一面,同时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之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办法,但要注意,帮助并不等于包办,也不等于孤立,帮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学生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正确的心理,给学生带上一个抗挫折的“心理耳罩”,在以后的人生中才会愈挫愈勇,发奋图强。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语言教学,广博的积累是能力形成的前提,重视学生平时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命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在生活中积淀语言    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新大纲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期刊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手段,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创造,致使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确立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
期刊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在现实社会中“做”。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非常吻合的。他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专业教师,我在从事导游专业的教学中运用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说:“治学以兴
期刊
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比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相应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至于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也是最让学生苦恼的。原因在于:(1)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2)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积极性差,写作犹如做“无米之炊”一般艰难。(3)评改方式单一,往往是教师沉浸于繁重的劳作之中,给出的评语往往也是单一的裁判式的评语,伤害孩子的写作积极性。(4)作文形式死板单调,学生没有展示的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该怎样具体实施呢?  有人说,写作文不易,教作文更难。的确,每看到学生千篇一律的作文,每当看到学生一听“作文”二字就皱眉的脸,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沉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让孩子学会观察    语文新课
期刊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要想办好一所学校,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实施策略和培养目标举足轻重。我们学校领导一班人针对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彰显特色、全面发展”的实施策略和“打造文明学校、收获双重效益”的培养目标。多年实践以来,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教师积极发挥着各自的潜能,实现
期刊
一般来说,校长的正副职之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存在。这是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为什么会有矛盾存在?其中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从表面看,有正职自身的原因,也有副职自身的原因,还有来自正副职以外诸如制度不健全、职责不具体等原因。但实际不管是哪种原因,都由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在起作用,这就是正副职之间微妙的“半级”关系。  正副校长,按理来说,应该是同一个级别,即校长级。这样看
期刊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学校不能像加工厂,只生产规格一致,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要培养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方面面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师同样具有“个性”,不能只做传统意义上的“园丁”。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更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但
期刊
一、学生运用语文的各种场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    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是在课外。学校开设语文课,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语文,是“授之以渔”。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封闭式”的枷锁,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这样的场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科教学。基础教育的学科内容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