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民族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民族高校的特征进行探索。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灌输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占领这个主阵地,毫不犹豫地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李军林教授说。西南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民族高校的特征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要使学生深入地把握其内涵,必须要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且进一步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第二部分涉及道德素质的教育,第三部分涉及法律素质的教育。在每一部分中,都涉及价值观教育,如第一部分涉及“爱国”,做一名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第二、三部分涉及“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各章节的具体内容,感性而具体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进一步完成从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时代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主体的变化,注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创新,从以下几方面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一,充分认识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坚持知识、信念与感情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他们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极高的民族高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就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采用坚持知识、信念与感情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如在绪论部分,为了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人生新阶段,有必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大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进而搞清楚作为大学当中的一员大学生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总结评价学生对大学本质的思考时,可以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内涵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境界的提升相结合,特别是通过君子观的培养和践行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彰显特色,即针对教学对象有相当部分同学来自少数民族,甚至班同学都来自少数民族的这种特点,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注意选择一些来自与教学对象同一民族的道德模范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这将大大地激发同学们对这些典型人物的价值认同,增强大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2003年新疆地震中涌现的琼库恰克乡的村支书达吾提·阿西木;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体现母爱最真的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的邮递员王顺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幾十年如一日地彰显着自己崇高的敬业精神;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书写奥运史上奇迹的藏族登山运动员吉吉;在玉树地震中玉树人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才哇;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的格桑德吉等等。诸多的典型人物和案例,方便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民族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来自不同民族的典型人物和案例,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将典型的人物和案例融入到各民族文化中,通过多种载体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各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道德要求和价值理念均体现在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从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思想观念,如富强和谐、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具有深刻的一致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诸多道德价值观,已经在各民族内部及各民族之间的生产实践及道德实践中互相交融,并深深地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具体行为。
第三,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激活课堂。基础理论的深刻剖析,充分发挥理性的魅力是基础,但是教学过程中单纯讲理论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适当地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是必要的,讨论、辩论等形式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课堂真正“活”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近年,西南民族大学除重视课堂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之外,还广开渠道,特别重视实践的教育作用,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还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党和国家,为社会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李军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路径[N].光明日报,2014-10-3.
[2]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 (6).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灌输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占领这个主阵地,毫不犹豫地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李军林教授说。西南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民族高校的特征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要使学生深入地把握其内涵,必须要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且进一步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第二部分涉及道德素质的教育,第三部分涉及法律素质的教育。在每一部分中,都涉及价值观教育,如第一部分涉及“爱国”,做一名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第二、三部分涉及“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各章节的具体内容,感性而具体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进一步完成从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时代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主体的变化,注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创新,从以下几方面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一,充分认识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坚持知识、信念与感情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他们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极高的民族高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就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采用坚持知识、信念与感情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如在绪论部分,为了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人生新阶段,有必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大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进而搞清楚作为大学当中的一员大学生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总结评价学生对大学本质的思考时,可以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内涵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境界的提升相结合,特别是通过君子观的培养和践行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彰显特色,即针对教学对象有相当部分同学来自少数民族,甚至班同学都来自少数民族的这种特点,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注意选择一些来自与教学对象同一民族的道德模范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这将大大地激发同学们对这些典型人物的价值认同,增强大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2003年新疆地震中涌现的琼库恰克乡的村支书达吾提·阿西木;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体现母爱最真的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的邮递员王顺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幾十年如一日地彰显着自己崇高的敬业精神;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书写奥运史上奇迹的藏族登山运动员吉吉;在玉树地震中玉树人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才哇;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的格桑德吉等等。诸多的典型人物和案例,方便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民族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来自不同民族的典型人物和案例,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将典型的人物和案例融入到各民族文化中,通过多种载体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各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道德要求和价值理念均体现在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从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思想观念,如富强和谐、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具有深刻的一致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诸多道德价值观,已经在各民族内部及各民族之间的生产实践及道德实践中互相交融,并深深地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具体行为。
第三,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激活课堂。基础理论的深刻剖析,充分发挥理性的魅力是基础,但是教学过程中单纯讲理论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适当地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是必要的,讨论、辩论等形式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课堂真正“活”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近年,西南民族大学除重视课堂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之外,还广开渠道,特别重视实践的教育作用,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还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党和国家,为社会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李军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路径[N].光明日报,2014-10-3.
[2]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