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山区公路长陡坡路段的3种驾驶行为,自由驾驶、跟车驾驶、换车道行驶,并分别对其安全性分析,总结出其安全特点。
关键词:驾驶行为;风险研究;长陡坡路段
中图分类号:U491.31 文献标识码:A
1 车辆驾驶行为分析
1.1 自由驾驶行为
在自由流状态下,车辆所受约束较小,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道路情况,产生了期望运行速度,通过车辆的加速或减速以达到期望运行速度,从而获得最大的行车利益。期望车速受驾驶员个性、车辆动力性能、道路线形及路面条件的影响。不同驾驶员驾驶不同车辆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期望车速也不同,通常服从正态分布。当车辆运行速度低于期望车速时,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当运行车速大于期望车速时,驾驶员考虑安全因素则实施减速。
1.2 跟车驾驶行为
在高密度交通流的状态下,车辆处于非自由行驶状态,即车辆是以车队形式运行,车辆的驾驶行为主要由车队的整体运动特性决定,车辆特征和驾驶员个性的影响较小。通常驾驶员根据前车的速度、本车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车辆间距等状况,选择相应的驾驶行为,如加速或减速行驶等。
1.3 換道驾驶行为
(1)提高车辆运行速度;(2)超越慢车或重车;(3)避让障碍物。在判断性换车道过程中,首先驾驶员要根据当前车道和目标车道的运行车速,判断能否进行车道变换。其次观察目标车道及当前车道前后车的运行情况,估计目标车道可接受间隙的大小,如果可接受间隙不能满足安全变换车道的要求,那么驾驶员将保持车辆在当前车道上继续行驶;如果可接受间隙能够满足安全变换车道的要求,那么驾驶员将实施车道变换操作,从而在目标车道加速到更大的速度。
2 车辆驾驶安全性分析
2.1 超速行驶安全性分析
超速行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预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很短,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连续的高速行驶容易导致轮胎的温度过高,轮胎内的空气急剧膨胀,这样容易出现车轮爆胎,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跟车行驶安全性分析
比较经典的停车制动模型包括NCHRP视距模型和AASHTO模型。NCHRP视距模型中的前方障碍物被假设为一辆静止的汽车,其尾灯高度为0.6 m,司机视线高度为1.1 m。AASHTO停车视距模型中的前方障碍物被假设为路面固定物,高度为0.15 m,司机视线高度为1.1 m。
根据经典AASHTO车辆制动模型,汽车的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开始踩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所需的距离,如下式所示:
从上式可以看出,制动距离指的是制动开始生效时,车辆驶过的距离,而对于整个制动过程来说,驾驶员在各特征区段的制动反应时间不同,故从发现异常情况(障碍物、前车刹车、前方发生事件)到完全停止车辆驶过的距离不同。因此,根据AASHTO的停车距离公式,驾驶员在整个停车过程中的行驶距离如下:
2.3 换道行驶安全性分析
通常车辆的横向速度在1.0 m/s~1.5 m/s,则△t的取值范围在2.5 s~3.75 s之间。假设车辆在当前车道和目标车道上行驶的时间相等,即为1.25 s~1.875 s之间。在第一个△t/2车辆所受安全约束较大;第二个△t/2内,车辆主要进行车速调整,以适应新车道前后车的安全运行要求。因此,只要换车道车辆满足这三个安全约束条件,车辆就能安全完成换车道过程。
3 小结
本章分析了车辆在长陡坡路段的几种典型行驶行为:自由行驶,跟车行驶和换车道行驶,并对几种行驶行为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各行驶行为的安全约束条件,其中,自由行驶时容易发生超速行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预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很短,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跟车行驶时,在高速跟车状态中,当前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由于车辆间距较小,容易引发后车与前车发生碰撞;换车道行驶时,在高速行驶状态中,由于车辆间距较小,容易引发换车道车辆与前、后车发生碰撞。
参考文献:
[1]徐慧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1):78-82.
[2]刘浩学.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技术研究[R].2004.
[3]冯红运.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与道路纵断面参数的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7.
[4]赵永平.螺旋展线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
[5]马壮林,张宏璐,谭晓伟.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5):85-91.
[6]张克林.高速公路连续缓下坡路段事故成因与对策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4(01):4-7.
[7]王皓.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预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4-36.
[8]雷斌,许金良,辛田,等.重载交通区连续下坡坡度危险度分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06):53-58.
关键词:驾驶行为;风险研究;长陡坡路段
中图分类号:U491.31 文献标识码:A
1 车辆驾驶行为分析
1.1 自由驾驶行为
在自由流状态下,车辆所受约束较小,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道路情况,产生了期望运行速度,通过车辆的加速或减速以达到期望运行速度,从而获得最大的行车利益。期望车速受驾驶员个性、车辆动力性能、道路线形及路面条件的影响。不同驾驶员驾驶不同车辆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期望车速也不同,通常服从正态分布。当车辆运行速度低于期望车速时,驾驶员进行加速操作;当运行车速大于期望车速时,驾驶员考虑安全因素则实施减速。
1.2 跟车驾驶行为
在高密度交通流的状态下,车辆处于非自由行驶状态,即车辆是以车队形式运行,车辆的驾驶行为主要由车队的整体运动特性决定,车辆特征和驾驶员个性的影响较小。通常驾驶员根据前车的速度、本车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车辆间距等状况,选择相应的驾驶行为,如加速或减速行驶等。
1.3 換道驾驶行为
(1)提高车辆运行速度;(2)超越慢车或重车;(3)避让障碍物。在判断性换车道过程中,首先驾驶员要根据当前车道和目标车道的运行车速,判断能否进行车道变换。其次观察目标车道及当前车道前后车的运行情况,估计目标车道可接受间隙的大小,如果可接受间隙不能满足安全变换车道的要求,那么驾驶员将保持车辆在当前车道上继续行驶;如果可接受间隙能够满足安全变换车道的要求,那么驾驶员将实施车道变换操作,从而在目标车道加速到更大的速度。
2 车辆驾驶安全性分析
2.1 超速行驶安全性分析
超速行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预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很短,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连续的高速行驶容易导致轮胎的温度过高,轮胎内的空气急剧膨胀,这样容易出现车轮爆胎,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跟车行驶安全性分析
比较经典的停车制动模型包括NCHRP视距模型和AASHTO模型。NCHRP视距模型中的前方障碍物被假设为一辆静止的汽车,其尾灯高度为0.6 m,司机视线高度为1.1 m。AASHTO停车视距模型中的前方障碍物被假设为路面固定物,高度为0.15 m,司机视线高度为1.1 m。
根据经典AASHTO车辆制动模型,汽车的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开始踩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所需的距离,如下式所示:
从上式可以看出,制动距离指的是制动开始生效时,车辆驶过的距离,而对于整个制动过程来说,驾驶员在各特征区段的制动反应时间不同,故从发现异常情况(障碍物、前车刹车、前方发生事件)到完全停止车辆驶过的距离不同。因此,根据AASHTO的停车距离公式,驾驶员在整个停车过程中的行驶距离如下:
2.3 换道行驶安全性分析
通常车辆的横向速度在1.0 m/s~1.5 m/s,则△t的取值范围在2.5 s~3.75 s之间。假设车辆在当前车道和目标车道上行驶的时间相等,即为1.25 s~1.875 s之间。在第一个△t/2车辆所受安全约束较大;第二个△t/2内,车辆主要进行车速调整,以适应新车道前后车的安全运行要求。因此,只要换车道车辆满足这三个安全约束条件,车辆就能安全完成换车道过程。
3 小结
本章分析了车辆在长陡坡路段的几种典型行驶行为:自由行驶,跟车行驶和换车道行驶,并对几种行驶行为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各行驶行为的安全约束条件,其中,自由行驶时容易发生超速行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预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很短,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跟车行驶时,在高速跟车状态中,当前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由于车辆间距较小,容易引发后车与前车发生碰撞;换车道行驶时,在高速行驶状态中,由于车辆间距较小,容易引发换车道车辆与前、后车发生碰撞。
参考文献:
[1]徐慧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1):78-82.
[2]刘浩学.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技术研究[R].2004.
[3]冯红运.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与道路纵断面参数的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7.
[4]赵永平.螺旋展线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
[5]马壮林,张宏璐,谭晓伟.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5):85-91.
[6]张克林.高速公路连续缓下坡路段事故成因与对策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4(01):4-7.
[7]王皓.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预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4-36.
[8]雷斌,许金良,辛田,等.重载交通区连续下坡坡度危险度分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0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