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的普洱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zl90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日去城南的小区看望母亲,刚进大门,便闻到风中有淡淡清凉之气。循味觅去,便在邻居家的院子里发现了一大片薄荷。薄荷的叶儿繁茂,在阳光下,那些油亮的绿都像要滴出水来似的,凉凉的清新的芳香。在酷暑的昏浊中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
  因与主人家熟稔,便去讨得一株。稍后回到家中,选顶部最鲜嫩处掐下几片,用清水洗净了,预备以开水泡了喝。忽又想起曾在哪里见过有人将薄荷与熟普同泡的,不知滋味如何,便起心要实证一番。
  恰好有一款08年的熟茶,放在博古架上许久,绵纸上已经积了灰尘,这会便拿下来,打开探看,却还褐润完好,而香气之醇和,亦不见弱。便决定拆解了它,冲一壶薄荷普洱来喝。
  说起薄荷与熟普的配伍,倒是颇有些医学根据的:熟普性温,助力消食之外可不伤肠胃,但若饮用过多,致其温性积累成热。又遇夏日火阳气盛,内外交攻,便易导致上火;而薄荷却是辛凉解热之药,土名又叫银丹草,属芳香性植物,功可通窍,可应对感冒、身热、头疼、咽痛诸症,正可佐熟普之弊。
  如今坐在办公室里四体不勤的人是越发多了,中医说“久坐伤脾”,脾胃的虚弱会在夏天有最大程度地体现,因夏季阳气在外,于内里负责运化营养的能量便相对少了,加之天暑下降、地湿上蒸,湿热在人体内伏聚,易致饮食不思、心烦眩晕、倦怠乏力:这便是疰夏之症了。倘再贪图一时痛快,开启空调、吃些冰激凌冷饮之类,那大开着的毛孔遇冷急闭,锁了寒邪入体,加之生冷之物对本来就虚弱的脾胃形成刺激,令弱者愈弱,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腹泻拉肚、感冒头疼——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相生相克、互为影响,若脾胃虚弱久了,便会使其他脏器全面失调,届时,岂止疰夏,各样的毛病都会涌来。
  我少时急躁、最怕酷暑,好食冷饮之类,也得了这疰夏之症。这些年心气平和些了,也腊命起来,闲时读些医道医理的书,知阳历的七月大约对应农历的五、六月,此时肝气弱而心火旺,宜以苦味固精气:茶性本苦,正是优选;人类属恒温动物,一切低于37摄氏度者进入,均需经过人体自身能量的加工,使其达到此温度,方可运化全身利用,故食生冷者。将消耗更多能量。令虚弱者更弱,加重病症。
  我反躬自省、回顾当年,深为后怕,遂不敢乱来一民间素传“热茶解暑”,从此便奉为圭臬。这几年旧疾消减,倒也身轻自在。
  山泉水煮沸,略晾半分钟,先将普洱泡了,沥入公道杯中,茶汤浓度比之平日的要略薄些。然后,将几片洗净的薄荷鲜叶投入品茗杯中,以公杯入注的水势和温度冲出薄荷的清香。待薄荷叶沉入杯底,便浅浅抿上一口:立时间,齿颊芬芳,咽下喉时,更有绵绵柔柔、软软淡淡的气韵旋绕,口感比之清饮的熟茶来,竟更为爽滑,香气亦越发清新了!
  想这小小薄荷叶,其形貌平淡、价格低廉,实在是寻常不过的东西,但作为茶饮时,却独具妙力:其味能入人心脾,可使浊气消,减少熟普的渥堆尘土味;其香能令清气和,增添茶汤的甘芳清冽气——温养脾胃之外,又给人以美好的味觉体验,实在是熟普的良伴!
  知了在外面的树上叫个不停,我的神思恍惚,回想起孩提之时:家家户户都不兴什么空调冷饮的,不过一把蒲扇一些粗茶度夏。彼时老祖母还在,但遇我热得不耐烦。便絮叨那句“心静自然凉!”但要如何心静?怎样清凉?却未予明不。
  如今老相母离世已经整整十年,我对这话却渐有了些自己的理解:佛家认为“一切唯心造”,而哲学家王阳明也说“心外无物”,这便是“心静自然凉”的原因所在。这里先要说明的是:中国人常说的“心”,并非西方概念里的器质性的心脏组织——在中医,是将物质层面的心脏称为“心包”的,它是保护“心”不受外邪侵犯的臣使之官;而被心包保护着的那个,位于我们胸腔正中的,便是我们的君主之官“心神”,即主宰眼耳鼻舌身的精神意识和思想活动。其无形,却有实!
  窃以为,人的受想行识不仅与客观存在有关。更与我们的主观意志相连。当内心烦扰,诸事都会成为扰人的由头;若心境澄明,一切均可呈现详和的面貌——我们认识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我们的意识判断为存在的,若不曾意识到,那么即使客观存在,于我们而言,也和不存在是一样的。
  你说千里之外若有一只小青蛙,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不知道它的存在,我便不去记取它,它也不在我的意识中,即不在我的“心”中,那么它对我来说,也和不存在是一样的啊!
  类似的例子,王阳明也曾经经历过。据说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指着花树问他:“此花树在谷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中亦何相关?”,阳明先生答说:“你未见此花树时,此花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花不在你的心外”。
  大道对于天地万物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间万物均客观存在,与你我是否意识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针对于我们的判断来说时、针对于我们的“心”而言时,这便恰恰相反:唯有意识到的,才落入意识中,即“在意”便“有”,“不在意”便“无”!概指人的主观意识对人的认知判断的影响。事实上,人类的存在感就是由内在的“情”与外在的“景”相融相生而成,缺一不可。
  家中虽也安着空调,却已多年不开,并非吝啬那些电费,是觉得四季冷热,我们从前受得。现在也一样受得,并不该因为物质条件比从前好了,便身骄肉贵起来。长此以往,不免消磨了斗志,肉体和精神的防御能力都会懈怠下降,这是一层。第二层,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一地的人千百年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进化,已经适应这样的条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为自然,无论农耕还是起居,都随四时变化而行。人既为自然中一份子,必定也受这规律的约束,我们的五脏六腑,俱都像钟表一般,按着自然的节律运转,倘该热的时候不让它热,该冷的时候不让它冷,难免运转失调,病患频频。
  现代都市的空调冷饮病是早已被中西医证实了的,我们不该以健康甚或生命为代价,沉沦在一时的享乐中。
  还回过头去吧,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取法自然,只一壶冒着热气的薄荷普洱,就好排除烦热,助力心静;但等心静,即可于行住坐卧间,摄心不乱;一念不乱,便能远离颠倒梦想,遂解了世间千万种的烦热:自得清凉自在!
其他文献
宋代的茶叶主要还是饼茶,也有散茶(也称草茶)。不管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磨成茶末,但茶末不再放入鳆中煎而放在茶盏中调和冲泡。“点茶法”即先将茶末放入盏中,用少量热水注入将茶末调成膏状,再持汤瓶(也称汤提点)向盏中注入适量热水冲成茶汤。茶汤经茶筅充分击拂后,呈乳状茶汤始可饮用。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叫“点”,点要求水流顺畅而有力度,落点准确。北宋初期从“点茶”又衍生出“斗茶”的游戏。斗茶要求点好的茶汤表面白
期刊
钱椿年《茶谱》将茶盏名为“啜香”,情意皆准。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生于福建,最喜爱的便是产于建阳水吉镇、从宋时便已名扬天下的建盏。敦厚的建盏,无论是色泽还是重量,握在手中都有种难以忽略的存在感。  如今,建盏的烧制工艺早已恢复。新的建盏亦不乏精妙之物,但每每观之,总觉得少了那一点点的气韵。对老盏的偏爱总是多些。大抵自己是从古纸堆里走出的旧人
期刊
有人说:“茶叶在英国的作用如同蒸汽机一样重要,它帮助英国人度过危机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在英国,红茶决不只单纯地是一杯饮料,它代表的是一个帝国及属于它的时代。  拜伦在《唐璜》里深情地吟诵:“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荡漾着迷人琥珀色的中国红茶,为英国家庭主妇表现自己、消解寂寞找到了一种体面且合乎情理的方式,也
期刊
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碧瓦朱檐,也不像老舍茶馆那般熙熙攘攘,但它的隐秘和安静却吸引着每一个经过的人驻足,想对那扇鲜有人出入的墨色大门背后一探究竟。  两次去“孝文家”喝茶,印象都尤为深刻。第一次在初夏的黄昏,我们从南后街拐入文儒坊,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在“孝文家”的外墙上,回望来时的路,蜿蜒的小巷不见尽头,外头南后街的人声鼎沸变得遥远,时间仿佛就此凝住了,除了“清”、“静”这样的字眼,脑海中已浮现不出其
期刊
茶文化系或茶文化专业更受人关注,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如何规划?其中的课程安排应如何设计都成了教育界与茶界关心的话题。人才培养方案的难点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若是将之定为茶叶与茶文化的行销人员便罢,奈何人们尚不肯定茶叶与茶汤的市场需要高等院校为他们培训基层人才,而把人才培养目标订得太高太泛。人才培养目标订得太高太泛也就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当,甚至与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市场营销起了冲突。  与茶文化系相
期刊
腊月初十是泽道师傅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师傅的弟子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武夷山给师傅祝寿,很多弟子会带去自己用朱砂写的心经,师傅会回赠给弟子大红袍。我把写好的访问发给师傅过目,师傅在微信上回了一个“禅”字。  我问泽道师傅:“愿力和欲望的区别是什么?”泽道师傅说:“愿力是为了别人,欲望是为了自己。”“那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在梦中,梦想化为愿力,便会开花。”  心语:梦想中只有自己便是欲望,欲望本身就
期刊
7月27日至29日,由16个国家的佛法学习者组成的“国际杰出青年禅学营”一行六十余人,来到浙江天台山。他们此行的目的:一为朝圣,二为学禅,三为感受天台茶道,四也为增进中外的文化交流。这些“洋学生”们,多年轻、质朴且虔敬,他们观济公故居、访佛教城、登天台华顶、为葛仙献茶、饮智者清泉、攀霞客古道,一路穿行于幽幽青山,不为游山览胜,也不为思古寄情,只为参道觅禅,寻一点灵犀。  浙江天台,是中华大地上“天
期刊
大道至简。美。亦如是。五色令人目盲,繁缛促人心烦,吾独爱极简。简亦谐音“捡”,取其捡拾、拾掇之意。捡拾秋的素薄枝蔓,秋的苍然意蕴。  素胚烧得白皙如冰、本体清净。杯口勾勒一笔,玉婉光润中多了一道浮光。此器为首,一席素杯雅器,在明净的案头,优雅地铺展。  素雅清幽的席,简约中藏着风雨砥砺后的力量,将思绪拖到那个季节——春太艳、夏太盛、冬太凄,只有清秋,能与此情此景相得益彰。  在草色微黄的季节里,沏
期刊
现代茶文化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可以粗分三阶段:初始人们认为泡茶喝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先辈已喝了这么久,轮到我们也天天都在喝,这不就是生活的艺术吗?还有什么茶道不茶道的?人们对“茶”是“茶道艺术”这件事缺乏了解,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也就没有产生共鸣与信心,只好停留在“喝”,没办法做得更仔细以及感受更细腻。  后来当人们觉得有必要把“泡茶”当艺术呈现时,就一把将挂轴、插花、燃香抓进茶席,似乎有了它
期刊
最近,一群穿着各式各样古装的武林门派“掌门人”汇聚新疆天山,召开了武林大会,然后一些门派出来辟谣,说这些人是伪门派、伪掌门人。这,让我想起普洱茶的地域之争,古树茶、台地茶价格之争,各个山头茶区的味道、年份、工艺之争。其实,世间熙熙皆为利来,谁没事儿会争这些东西?好吧,侠客们经常饮茶荒庐梅妻鹤子,那咱就坐在城市里喝着茶,顺带来扯扯中国人心中的武林和武侠梦。  讨论武侠、武林存不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