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高速发展,衍生了大批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简洁、形象、富有创造性,且反映了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状态,因此,如何传神地翻译这些网络语言也是展现我国精神文明状态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点;翻译技巧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可以说每段时间都有一波新的流行语的诞生。网络语言标新立异、简单幽默、传播迅猛。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便被提上日程。而如何将流行语中所蕴含的信息准确恰当地传达到目的语中,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很好地把握源语的特点及其深刻内涵,灵活使用翻译技巧,尽量做到“信、达、雅”。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它们的风靡全网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彰显了语言的强大生命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新的语篇类型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在英译前需了解其特点,把握翻译技巧,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一,网络语富有创造性。只要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网友就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词语。如网络用语惯用汉语语音的谐音双关来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这类词最有特色,数量也最多,如“斑竹”代替了“版主(forum moderator)”;“童鞋”代替了“同学(schoolmate)”;“稀饭”代替了“喜欢(like)”;“杯具”代替了“悲剧(tragedy)”。另外,很多诸如“姜你军”、“蒜你狠”、“煤超疯”等一系列夸张诙谐的词语会用来反映了大众面对物价上涨的崩溃心理。再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习惯用一种新颖的词语来指代新事物、新现象,而这种词也会催生出大批流行语。如由“奴”催生出的词汇有:“婚奴”(wedding slave)(指的是很多年轻人为了举办豪华婚礼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婚后不得不像奴隶一样努力工作去偿还债务)、“房奴”、“证奴”等。
第二,網络流行语形象生动。网友会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某一现象。如”凤凰男”(ugly ducking)指的是出身贫寒,透支家里的全部积蓄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并娶了城市姑娘的男子。如“蜗居”(shoebox apartment)指的是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因买不起房而居住的狭小空间。“苹果派”(apple fans)指的是迷恋苹果各类产品的人。
第三,网络流行语简洁。为了更加方便交流与传播,网络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二手病”(hand operating)指的是因过多使用操作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而产生的手指及手腕损伤,从而出现的“鼠标手”、“手机手”等。用“达人”(geek)来表示精通某项技能或者在某方面表现天赋的人,如“网络达人”。
第四,有些网络语言不符合汉语言的语法规则。如“井喷”(skyrocket)表示房市、股市等快速增长的状态,在网友使用这个词语之前,汉语言中是没有这个意思的。同样的还有“双面胶”(peacemaking husband),指的是周旋于母亲与媳妇之间,协调二人关系,维持家庭和睦的丈夫。本意是指卷状胶黏带,因六六同名小说及电视剧《双面胶》而流行衍生出的新的含义。
三、网络流行语英译技巧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如何准确翻译网络流行语,并保留其幽默趣味性,确实不易。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1.直译。有些网络语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且不会产生误会的,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中国特色,原汁原味。如“垃圾睡眠”指的是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而引起的低质量睡眠,同垃圾食品(junk food)一样有害身体健康,所以可以直译成“junk sleep”。如“团购”指的是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可以直译成“group purchase”。同样的,网民通过“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来表达自作自受的意思,指的是不做错事就不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可以直译为“no zuo no die”,且该翻译已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
2.意译。有些创造出来的网络语富含中国特色,或者说采取了一些修辞手法,旧词新意等,如果直译难免会引起误解,这时候,就可采用意译法。比尔盖茨在退休时,将其个人资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分文没给子女,“裸捐”因此流行,指的是将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可意译为“all-out donation”。再比如“砖家”,虽然与“专家”谐音形近,但这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不学无术、却夸夸其谈、冒充学术权威者、不以求真知为目的,说话也不负责任,最终目的是利益的一群人,固然不能翻译成“experts”,而应该译成“charlatan”。
3.加注法。很多网络语富含中国特色,可以采取加注的形式让外国读者更好理解。比如“草根”,译为“grass root industry”,后面加注“villag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s which take root among famers and grow like wild grass”。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民创造的网络流行语也越来越多,这些词语涉及了现代生活的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网络语言形象生动,反映了当下中国的社会动态和文化走向。因此,如何传神地翻译这些网络语言也是展现我国精神文明状态的重要一步。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了解流行语的特点、来源及其深刻内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将源语准确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参考文献:
蔡爱春,谭晖. 从跨文化视角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 (2): 25.
丁一.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成及翻译方法[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 (3): 71.
刘伟,史冬燕. 论中式英语的网络生产机制——以 “No zuo no die”为例[J]. 校园英语,2015 (10): 215.
庄雯戈,袁佳艳. 网络流行语的谐音修辞研究[J]. 北方文学,2017 (05): 126.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点;翻译技巧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可以说每段时间都有一波新的流行语的诞生。网络语言标新立异、简单幽默、传播迅猛。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便被提上日程。而如何将流行语中所蕴含的信息准确恰当地传达到目的语中,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很好地把握源语的特点及其深刻内涵,灵活使用翻译技巧,尽量做到“信、达、雅”。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它们的风靡全网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彰显了语言的强大生命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新的语篇类型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在英译前需了解其特点,把握翻译技巧,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一,网络语富有创造性。只要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网友就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词语。如网络用语惯用汉语语音的谐音双关来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这类词最有特色,数量也最多,如“斑竹”代替了“版主(forum moderator)”;“童鞋”代替了“同学(schoolmate)”;“稀饭”代替了“喜欢(like)”;“杯具”代替了“悲剧(tragedy)”。另外,很多诸如“姜你军”、“蒜你狠”、“煤超疯”等一系列夸张诙谐的词语会用来反映了大众面对物价上涨的崩溃心理。再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习惯用一种新颖的词语来指代新事物、新现象,而这种词也会催生出大批流行语。如由“奴”催生出的词汇有:“婚奴”(wedding slave)(指的是很多年轻人为了举办豪华婚礼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婚后不得不像奴隶一样努力工作去偿还债务)、“房奴”、“证奴”等。
第二,網络流行语形象生动。网友会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某一现象。如”凤凰男”(ugly ducking)指的是出身贫寒,透支家里的全部积蓄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并娶了城市姑娘的男子。如“蜗居”(shoebox apartment)指的是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因买不起房而居住的狭小空间。“苹果派”(apple fans)指的是迷恋苹果各类产品的人。
第三,网络流行语简洁。为了更加方便交流与传播,网络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二手病”(hand operating)指的是因过多使用操作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而产生的手指及手腕损伤,从而出现的“鼠标手”、“手机手”等。用“达人”(geek)来表示精通某项技能或者在某方面表现天赋的人,如“网络达人”。
第四,有些网络语言不符合汉语言的语法规则。如“井喷”(skyrocket)表示房市、股市等快速增长的状态,在网友使用这个词语之前,汉语言中是没有这个意思的。同样的还有“双面胶”(peacemaking husband),指的是周旋于母亲与媳妇之间,协调二人关系,维持家庭和睦的丈夫。本意是指卷状胶黏带,因六六同名小说及电视剧《双面胶》而流行衍生出的新的含义。
三、网络流行语英译技巧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如何准确翻译网络流行语,并保留其幽默趣味性,确实不易。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1.直译。有些网络语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且不会产生误会的,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中国特色,原汁原味。如“垃圾睡眠”指的是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而引起的低质量睡眠,同垃圾食品(junk food)一样有害身体健康,所以可以直译成“junk sleep”。如“团购”指的是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可以直译成“group purchase”。同样的,网民通过“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来表达自作自受的意思,指的是不做错事就不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可以直译为“no zuo no die”,且该翻译已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
2.意译。有些创造出来的网络语富含中国特色,或者说采取了一些修辞手法,旧词新意等,如果直译难免会引起误解,这时候,就可采用意译法。比尔盖茨在退休时,将其个人资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分文没给子女,“裸捐”因此流行,指的是将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可意译为“all-out donation”。再比如“砖家”,虽然与“专家”谐音形近,但这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不学无术、却夸夸其谈、冒充学术权威者、不以求真知为目的,说话也不负责任,最终目的是利益的一群人,固然不能翻译成“experts”,而应该译成“charlatan”。
3.加注法。很多网络语富含中国特色,可以采取加注的形式让外国读者更好理解。比如“草根”,译为“grass root industry”,后面加注“villag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s which take root among famers and grow like wild grass”。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民创造的网络流行语也越来越多,这些词语涉及了现代生活的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网络语言形象生动,反映了当下中国的社会动态和文化走向。因此,如何传神地翻译这些网络语言也是展现我国精神文明状态的重要一步。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了解流行语的特点、来源及其深刻内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将源语准确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参考文献:
蔡爱春,谭晖. 从跨文化视角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 (2): 25.
丁一.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成及翻译方法[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 (3): 71.
刘伟,史冬燕. 论中式英语的网络生产机制——以 “No zuo no die”为例[J]. 校园英语,2015 (10): 215.
庄雯戈,袁佳艳. 网络流行语的谐音修辞研究[J]. 北方文学,2017 (0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