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校长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领导;学校组织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一、 学校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 组织文化的界定
   二战中被打败的日本,到70年代其生产率竟然大大超过素以管理先进著称的工业王国——美国,日本人所取得的成就使美国人极为震惊,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人发现:美日两国在管理的文化方面有巨大差异。由此,美国开展了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
   随着威廉•大内的《Z理论》(1981)和理查德•帕斯卡尔与安东尼•阿索斯的《日本组织管理艺术》(1982)两本专著的出版,“组织文化”的概念逐渐流行开来,特伦斯•迪尔的《公司文化》(1982)、彼得斯﹠沃尔曼的《追求卓越》(1982),这四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组织文化理论的诞生,被称为组织文化的“新潮四重奏”[1]。1985年出版的《组织文化与领导》(E•沙因著)一书, 使美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发展到组织文化阶段,推动了组织文化理论的深入发展,使得组织文化研究在20 世纪80 、90年代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组织文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它是特指存在于组织内的文化, 是由诸如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和假定等精神因素构成;二、它是一种调节, 控制组织行为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组织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流派[2]。
  (二) 学校组织文化的涵义
  20 世纪80 年代,人们把“组织文化”概念正式纳入教育研究领域,试图借用组织文化研究的一些观点来分析学校组织的特性等,从而掀起了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那什么是学校组织文化呢?
  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在适应外部环境和维持内部环境一体化的过程中, 由学校领导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创造, 发现和分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独特精神现象及其外化的统整, 具有精神性、共享性、内在约束性等特点[2]。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发现,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组织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深入了解“人”——特别是学校领导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学校领导者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一)学校领导者的作用
   张庆勋(2001)[3]的研究指出,校长是型塑学校组织文化的导引者,校长须深悟教育理念,亦须执行教育政策;须改变学校组织文化,亦须使学校在稳定中求发展;须重视学校组织外在环境的适应,亦须兼顾学校组织内部的统整。兼具包容力与魄力,不仅把事情作对,更重要的是须作对的事。 
  校长是型塑学校组织文化的导引者,新世纪校长之角色,不只是行政、教学之领导者,更应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型塑者。因此如何型塑创新的学校组织文化,将是校长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学校领导者的措施 
   学校组织文化是一个多层面、多要素的复合休系,其中价值标准是核心。选择并确定符合学校内外实际的价值标准, 才能构建组织文化的系统内容。价值标准要想在学校取得统整地位,必须为学校全体员工所认同,使他们自觉改变自己陈旧的固有价值观,树立新的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价值观。
   因此,学校领导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为学校全体员工所认同——“得民心”。学校领导者的措施要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必须要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从而树立自己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地位。
   《管子•法禁》说:“《春誓》曰纣有臣亿万人,已有亿万之心。武王有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
   由此教训出发,管子进而得出一个令人深思且颇有警示涵义的结论:“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则虽有广地众民,又不能以为安也。”此思想为后人所继承。如:
   《周易•系辞上传》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其失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俗话也说:“人心齐,泰山移。”
  1. 领导身体力行
   一所学校, 领导若没有反映时代特色和学校实际的鲜明文化意识, 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决难建构的。所以领导必须身体力行, 做信守学校精神和价值规范的模范, 使自己成为部属心目中的“ 魅力领袖”[4]。
   如据《墨子•公孟》记载:“告子谓子墨子曰:‘我(能)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自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
   国外学者认为, 只有“ 魅力领袖”才能受爱戴、认同和模仿, 才能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和方法, 敢于超常规行事。要使领导者成为部属心目中的“魅力领袖”,领导者还要加强心性修养: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荀子•强国》说:“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象形也。”
   具体来讲,领导者应该做到如下几点[5]:
  (1)敬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据《论语•季氏》记载,孔子说的“九思”,其一就是“事思敬”,即考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不是认真。
  (2)修心。孔子等人对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张领导者要学会忍耐、克制,遇事沉着冷静,不能冲动任性,否则,就如《论语•卫灵公》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同时,领导者必须牢记《论语•子罕》所说的“四戒”:“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智慧。在《荀子•君道》看来,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其知惠足使规物,……其辩说足以解烦,其知虑足以决疑,其齐断足以距难”的本领,才算称职。
  (4)过则能改。孔子等人认识到,领导者和常人一样,也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有《论语•学而》所说的“过,则勿惮该”的精神即可。
   学校领导者如果能做到上述这些,就能给员工树立一个良好榜样,使得员工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员工素质的提高, 既可促进他们对学校精神的更快接受、学习和模仿, 也可使他们运用验证、校正的价值观去培育学生, 使学生在教师充满人情味的新教育教学方法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既可使员工尽快适应学校组织文化的新型管理模式, 也可化解他们与管理者过去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可见, 提高员工素质是为了适应, 适应又是为了更好地提高, 两者相辅相成, 于学校育人功能的达成和组织文化的更快构建都有裨益。
   2.人尽其才,让部属参与管理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只靠自己就能管理好各部门的工作,他不可能充当、更不可能胜任各个角色,他必须依靠别人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正如《管子•九守》所说:“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之;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之;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大戴礼记•主言》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部属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充分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 提高自信, 强化自尊,增强工作责任心, 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外管理实践证明部属参与管理愈久, 系统的组织文化创造愈多,积累愈深厚, 员工的认同意识将愈一致, 主人翁感将愈突出, 凝聚力将愈强。可见, 实行参与管理是构建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举措。
   3.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校规校纪等规章制度,弥漫于整个学校, 渗人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能潜移默化地约束、作用于学校全体成员,使他们自觉规范言行, 进而达到使学校组织行为规范化、学校效能最大化的目的。因此,一个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商君书•定分》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也,所以备民也。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至)东(而)西行也。”
  
   《慎子•内篇》:“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商君书•赏刑》:“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又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有能力、有魄力、有魅力的学校领导者,能让师生认同组织,达成共识;引导与塑造成员态度与行为;增加组织的稳定度,也建立了优质且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提升组织的效能和生产力,发展了学校特色,也提升组织的绩效,从而为办质量好、学生信得过、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诚钧,肖美良.中外学校组织文化研究之比较[J].教育研究,2006,(3):83-87.
  [2]李芹.学校组织文化实质探析[J].教育管理,2003,(3):32-35.
  [3]张庆勋.校长的角色、理念与实践——文化领导的思维[J].学校行政论坛第八次研讨会,2001
  [4]王新如,郑文.谈学校组织文化与学校效能[J].教育科学,1997,(3):53-57.
  [5]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一词在英文中的对应语通常是country, nation, state, power,但各个词使用的语境和侧重点不一样。本文试图使用大量常见的例子来阐述“国家”一词的正确翻译。  关键词:国家;翻译  “国家”一词常翻译为country, nation, state, power等,但各词含义的侧重点不一样。Country 是地理上的概念,nation强调的是“民族”,即组成
期刊
摘 要: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并结合对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学习和理解,阐述了建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等。同时,探讨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探讨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交流迅速、信息流动日益全球化的时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Fairclough的语篇实践分析框架中的结构分析法、语篇再情景化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三个方面,对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析。征求意见的整体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这一语篇的形式来体现的。征求意见是一种社会实践,由Fairclough的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实践可以使抽象的社会结构变成具体
期刊
摘 要:实证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基于此,检验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显然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案例、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实证资料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相关专著,也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从精致化教学出发、对实证教学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论述,同时结合214节课的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报告
期刊
摘 要:“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困扰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者备受指责的重要原因。人们通常将这一问题归咎于理论自身的缺陷,较少从教学领域中理论研究和教学实施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来考虑问题。针对这种缺失,探讨教学领域中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影响,区分和界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工程思维和理论思维以避免教学领域中发生思维方式的僭越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研究
期刊
摘 要:在外语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培养语感。鉴于阅读的重要性,泛读课也应该备受关注,但是事实并为此。笔者从教材入手,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给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阅读;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阅读是基础。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培养语感。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
期刊
摘 要:曼斯菲尔德从儿童的视角探究人类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短篇小说《园会》中作者对儿童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写,通过劳拉对世界的美好想 象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启发人们对生活本质的反思和重新认识。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劳拉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劳拉的性格、潜意识和她的涉世未深。  关键词:劳拉;顿悟;幻想;现实     《园会》是曼斯菲尔德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下许多优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Malmquist生产率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08年间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效率获得了提升,但是高等教育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以及协调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成为今后高教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率;Malmquist生产率;投入-产出    一、前言  高等教育决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关系,讨论了短暂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的特点,以及短暂性动词、持续性动词和时间状语对这两种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当今在这两种时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短暂性动词;持续性动词; 时间状语    1.前言  在英语时态教学中,许多学生会造出这样的句子。I have left my house f
期刊
摘 要:幼儿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与幼儿在以适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的要求,遵循幼儿教学特有的规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组织教学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人格全面发展以达到应有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要使幼儿教学做到有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点:最近发展区是幼儿有效教学的具体切入点;教学活动是幼儿有效教学的根本着力点;学科语言是幼儿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