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曾表示:更多国学内容落实在教材里、课堂上、考试中时,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日。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问题,不在怎么教,而在决定教什么?如果想要真正解决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最要紧的是重新编写《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下面简称《大纲》)和配套的高中语文教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法;写作
当得知教育部表示要提高母语考试分数时,我欣喜万分。多少年了,人们只是口头上说语文重要,但有几个学生真正重视过语文;话又说回来,就算有学生想重视,可又从哪里入手呢?每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在紧张而有限的复习阶段,有谁愿意去“浪费”时间;“数理化”来得多快,英语都比语文有“方向”性。想到这些,我们更加期待着教育部能对语文教材做出相应的调整。
高中三年,学生除了要学习五本必修,还要学习三本选修。仅必修篇目就有约120篇,加上选修就更多了。既然高中教材是这样安排的,老师们也只好赶着先把教材上完了,然后再按照《大纲》上的范围进行总复习,这样一来,总有一种“青黄不接”的趋势——前面的内容来不及仔细研究,后面的复习内容又“铺天盖地”。不知一线的老师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针对以上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提高语文考试分数不应只在形式上,而应该相应的加进去一些内容。比如,《全国卷》中现在不考的字音、字形、标点的使用等可以再加进来,而且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些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这样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倒是很赞成将一些主观题改成客观题来考查的提议,这样也可以避免阅卷时的“标准不统一”。
2.《大纲》一旦确定,高中教材就应该围绕《大纲》编写,这样老师和学生就能“有章可循”,而不是“大海捞针”;另外,编写考试试卷的名师们,也没有必要把考题搞得神神秘秘,完全回避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一种“课本无用论”思想。今后,《大纲》里可以明确考试篇目范围,名师们出题时能够课内课外兼顾,让学生平时也重视语文课堂学习。
3.无论《大纲》怎么变,我们都应该恢复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其实,不只是在高中教材中应该重视,早在初中就应该重视起来。语法与应用很好地结合,才能快速培养好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理由如下:
(1)学生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所以写出来的句子常常让人难以看懂;病句连篇,甚至还有自创的句子,只有自己能看明白,这样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2)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那么分析阅读理解一些较长的句子就较容易,能快速领会其主要意思。
(3)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那么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就很容易了。
(4)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那么复习“修改病句”知识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
(5)学生如果真正具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历史中的材料题分析,数学中的应用题解答等;甚至还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如一份好的自荐信、一份好的申请书等,很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好运和机会。
4.随着语文高考分数的提高,语文的教学任务也会相应的加重。我认为可以将语文的内容大体分成两部分——“基础知识和应用”“阅读和写作”,并且由两位老师分开来代课,正如数学可以分成“几何”和“代数”一样。这样老师在教学时,责任明确且更有精力;学生学习时,任务明确且更有效果。
在语文考试分值中,尽管作文占了60分,但在教学中根本没有重视起来,从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单元结束时,只是轻描淡写点到,选修的《写作》也是在高三才上,有的学校干脆就不上了。如果单独拿出“写作”来教学,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5.在作文的要求上,我认为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无论是“体裁不限”(除诗歌外)还是“自选文体”,都会让学生误以为写作时可以无所谓“体裁形式”或“文体形式”,甚至写成“四不像”也无所谓。为了消除这些误会,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教材中可以把作文分为三部分,如实用文体(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描写抒情类)、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应用文体(日记、书信、演讲稿、调查报告、广告、说明书等),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话题或材料,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这样,考试时,学生就会“胸有成竹”,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扬长避短,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形式,进行合乎规范的写作。
以上就是我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些想法。衷心期待我们的语文教材能切实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优秀载体,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切实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秀传播者。
参考文献:
唐宗洋.从“体裁不限”到“文体自选”:兼谈考试作文的改革[M].教育导刊,2004.
作者简介:侯建丽,女,1977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学校: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校,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法;写作
当得知教育部表示要提高母语考试分数时,我欣喜万分。多少年了,人们只是口头上说语文重要,但有几个学生真正重视过语文;话又说回来,就算有学生想重视,可又从哪里入手呢?每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在紧张而有限的复习阶段,有谁愿意去“浪费”时间;“数理化”来得多快,英语都比语文有“方向”性。想到这些,我们更加期待着教育部能对语文教材做出相应的调整。
高中三年,学生除了要学习五本必修,还要学习三本选修。仅必修篇目就有约120篇,加上选修就更多了。既然高中教材是这样安排的,老师们也只好赶着先把教材上完了,然后再按照《大纲》上的范围进行总复习,这样一来,总有一种“青黄不接”的趋势——前面的内容来不及仔细研究,后面的复习内容又“铺天盖地”。不知一线的老师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针对以上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提高语文考试分数不应只在形式上,而应该相应的加进去一些内容。比如,《全国卷》中现在不考的字音、字形、标点的使用等可以再加进来,而且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些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这样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倒是很赞成将一些主观题改成客观题来考查的提议,这样也可以避免阅卷时的“标准不统一”。
2.《大纲》一旦确定,高中教材就应该围绕《大纲》编写,这样老师和学生就能“有章可循”,而不是“大海捞针”;另外,编写考试试卷的名师们,也没有必要把考题搞得神神秘秘,完全回避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一种“课本无用论”思想。今后,《大纲》里可以明确考试篇目范围,名师们出题时能够课内课外兼顾,让学生平时也重视语文课堂学习。
3.无论《大纲》怎么变,我们都应该恢复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其实,不只是在高中教材中应该重视,早在初中就应该重视起来。语法与应用很好地结合,才能快速培养好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理由如下:
(1)学生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所以写出来的句子常常让人难以看懂;病句连篇,甚至还有自创的句子,只有自己能看明白,这样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2)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那么分析阅读理解一些较长的句子就较容易,能快速领会其主要意思。
(3)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那么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就很容易了。
(4)学生如果具备相应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那么复习“修改病句”知识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
(5)学生如果真正具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历史中的材料题分析,数学中的应用题解答等;甚至还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如一份好的自荐信、一份好的申请书等,很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好运和机会。
4.随着语文高考分数的提高,语文的教学任务也会相应的加重。我认为可以将语文的内容大体分成两部分——“基础知识和应用”“阅读和写作”,并且由两位老师分开来代课,正如数学可以分成“几何”和“代数”一样。这样老师在教学时,责任明确且更有精力;学生学习时,任务明确且更有效果。
在语文考试分值中,尽管作文占了60分,但在教学中根本没有重视起来,从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单元结束时,只是轻描淡写点到,选修的《写作》也是在高三才上,有的学校干脆就不上了。如果单独拿出“写作”来教学,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5.在作文的要求上,我认为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无论是“体裁不限”(除诗歌外)还是“自选文体”,都会让学生误以为写作时可以无所谓“体裁形式”或“文体形式”,甚至写成“四不像”也无所谓。为了消除这些误会,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教材中可以把作文分为三部分,如实用文体(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描写抒情类)、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应用文体(日记、书信、演讲稿、调查报告、广告、说明书等),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话题或材料,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这样,考试时,学生就会“胸有成竹”,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扬长避短,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形式,进行合乎规范的写作。
以上就是我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些想法。衷心期待我们的语文教材能切实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优秀载体,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切实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秀传播者。
参考文献:
唐宗洋.从“体裁不限”到“文体自选”:兼谈考试作文的改革[M].教育导刊,2004.
作者简介:侯建丽,女,1977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学校: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校,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