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激趣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是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原动力。只有当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才可能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认真地对待所学的内容,积极探索所学的知识,顽强地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则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在教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时,考虑到这篇文章较长,若是按讲读的方式逐一分析,会显得生硬无趣,把一幕生动感人的歌剧弄得肢离破碎,所以,我有意把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演绎《白毛女》选段,并且把选演员、分析角色和布置场景等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当我布置下来这个任务时,全班同学欢呼雀跃,从他们高昂的激情中我已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果然,所有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认真读课文,分析角色,查找资料,了解歌剧的特色……第二天语文课,当我走进教室,突然眼前一亮,看见昔日的讲台现在已变成临时的舞台,黑板上粉笔绘出的漫天大雪伴着“北风吹,雪花飘”的背景音乐,渲染了一种静寂凄清的气氛,梳着独辫的白毛女,穿着破袄的杨白劳,吸着烟斗的黄世仁,戴着瓜皮帽的穆仁智都蛮像回事儿似的。台上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黄世仁的阴险狡诈,穆仁智的帮凶嘴脸,杨白劳的善良软弱,喜儿的纯洁天真和顽强抗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他们还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人物——跟在耀武扬威去催帐的穆仁智身后的小跟班。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到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肢体语言的小人物也获得了成功。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仍兴奋不已地评议着。于是我就抓住时机,专门抽了一个平时语文成绩差的同学来对歌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他既快又准确地答出来了。我趁热打铁,又把它与话剧、戏曲、电影等不同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类比。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就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了解了许多课内课外的知识。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参与教学,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自觉地去探寻课堂内外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活动也能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语文教学的宗旨便是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并恰当而正确地运用语言。而不是孤立地把语文看成是一门脱离实际的为了“应试”的一种工具。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由于对认识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情感活动,这必将使他们产生一种内趋力,一种学习的激情。这是改变语文课“高耗低效”实现“高效低耗”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对语文课的教学在内容上不只局限在课本。比如我在讲莫泊桑的《项链》一课的同时,也把欧·亨利的小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小说“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写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对重点课的传统精讲之外,我还比较注意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以视听结合,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到达最佳效果。如我在讲《林黛玉进贾俯》时,我把《红楼梦》中相关的影碟放给学生看。在学生们的唏嘘感叹中,他们对黛玉那孤立无助、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的性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教授如何背诵宋词李煜《虞美人》的时候,我把谱写成歌曲的《虞美人》播放给学生听,达到了很好的背诵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对语文乐学、会学。同时,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是突出了学生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学以致用。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除了在课内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外,还应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使之能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这必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此以外养内,努力形成良性循环。
  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的根本途径。
其他文献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无数的圣人,贤士,无不是在让读书成为习惯中走向成功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人一生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黄金时期。每天坚持读一点书,哪怕就读十分钟,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书便会成为孩子们形影不离的朋友,读书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去年,当我再一次站在一群活泼、可爱又纯
期刊
一、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革  (一)感知阶段(预习阶段)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新大纲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内容和思路”,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用心感知材料,然后独立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写作目的是什么?读后有何感受?  2、充分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句等问题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应变教师串讲为学生主动探索。在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原来的机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难度极大,学生的感性认识缺乏,原因亦颇多。如何雕工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重点,也是一难点。  传统的教法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老师的讲解后,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神韵。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本人对初中古典诗词赏析的教法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遵循原创规律是前
期刊
一、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一)作文题材过于狭窄  不少学生作文选材范围小、题材多为老生常谈的旧闻,“假、大、空”是通病。有少数学生无话可写,东拼硬奏,写出来的“文章”字数严重不足,这与他们没有体验生活、深入生活有很大关系。  (二)立意单一、陈旧  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没有真情实感,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没有什么独特见解。  (三)构思公式化、程式化  很多学生过分注重机械地模仿
期刊
1.“诵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常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都有韵律,语文老师在文言教学中要加强对诵读的要求。首先,要了解“诵读”的重要性。进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往往会把文言文当做“半个外语”来学习,所以要抓紧抓好这个时期的朗读训练,诵读先入于口,再入于耳,然后聊于心。学生在一读一听中,便可以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语感由此而来。   其次,要讲究“
期刊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入了一篇杜甫的诗歌《石壕吏》,诗中第四节对于“如闻泣幽咽”一句中的“泣幽咽”一词,参考书作了如下解释:指老妇人媳妇的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但仔细思考,又觉得这种说法不够完整、深入。从“如闻”来看,是“好像听到”的意思,有隐隐约约之意,也有猜测之意,这种感觉可以是实的,即眼前的声音,也可以是虚的,指内心的哭声。基于此,我对“如闻泣幽咽”的理解作如下补充:  首先,杜甫暮投石壕,夜宿
期刊
1.教学理念简朴  第一、凡事是越简越好,语文“倡简”实际上要运用裁剪技术,把语文味不浓的或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额外“营养”剪掉,我们的课就会简简单单并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了。  第二、凡事越实越好:要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简”与“实”联姻,要想做到简约,首先我们教师要做到“实”,做到朴实、真实、落实。  第三、敢于取舍。十全十美的课堂是没有的,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失去更多。我们要学会取舍。要以
期刊
早晨醒来无事,翻开前些年的剪报,看了覃彪喜写的《用一种思考的姿态读大学》和孙汉洲写的《有一种生活叫读书》,有些启发。这两位作者,都是事业有成的文化人,前者是深圳鸿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后者是著书立说的专家。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两位作者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对于读书,他们的观点让我感触至深。归纳为:一、多读书,中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玩的。二、不要过于功利性地读书。三、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
期刊
当前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在学生作文前大讲特讲作文的立意,反复强调作文的中心主题要积极要健康,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潮流,对于“出格”的作文横加扼杀,殊不知学生生活在如此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他们不可能对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但在分数的威压之下慢慢地对老师唯命是从,在作文时失去自己应有的理智分析,极少有理性的思考。   据报载,珠海某电子厂韩国女老板,以工人在工休时没按“规矩”办事为由,
期刊
一、关于读的认识和创新思维  传统意义上的读是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所传递的浅表信息,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并且也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而现在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陷入此误区,使语文课堂的读处于一种形式状态,学生通过读不能获得信息。而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知识渺如云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品质,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生中,尽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