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落幕,IP崛起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是20世纪的认知符号,IP是21世纪的认知符号。品牌是工业文明商业的硕果,IP是信息文明商业的开端。
  从品牌到IP,是文明的跨越,是商业生态的演进,是商业认知手段的变化。

媒介,影响营销的最大变量


  “李叫兽”李靖说,媒介是影响营销的单一最大变量。这是深刻的洞察。我们可以从三句话论证这个判断。
  第一,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信息。这是著名媒介专家麦克卢汉的观点。他的另一个著名观点是:媒介是人的延伸。人通过媒介向世界延伸,感知世界。前几年,我有一个判断,手机是人的“第六器官”,即是这个意思。
  不过,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不仅包括媒体,实际上是人类创造物的总和,如语言、文字、机器、电子产品等。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媒介感知世界,获得信息。
  第二,信息即认知。
  认知怎么形成?关键是信息,即加工信息的过程。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第三,认知即营销。
  营销(Marketing)非汉语原生词汇,因此,在营销交流中经常发生误解,比如,营销与销售、推销的对比使用。
  战略与管理专家施炜老师在其专著《连接》把营销分为三个功能:认知、关系、交易。这是我至今为止所见的关于营销的简洁、清楚的界定。
  三大功能的核心是认知。交易是认知的结果,关系有助于降低认知成本。所以,可以简化理解为营销即认知,或认知即营销。
  媒介即信息,信息即认知,认知即营销。三句话连在一起,媒介成为影响营销的最大单一变量。

媒介的变迁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人类技术进步的创造物均为媒介,延伸了人的存在。
  语 言、文字、道路、数字、服装、住宅、货币、时钟、印刷术、交通工具、照片、电报、打字机、电话、唱机、电影、电台、电视、武器等均为媒介。
  然而,上述媒介并非都是有效率的商业认知媒介。从商业价值讲,人类交流的主流媒介的演变大致如下:
  语言→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介(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媒介(PC电脑、手机、智能终端、自媒体)→物联网媒介。归纳起来,文明迭代过程中媒介的变化可以归纳为:
  农业社会的媒介:语言、文字、印刷术。
  工业社会的媒介:电子媒介,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
  信息社会的媒介:互联网媒体、物联网媒介,包括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其载体包括家庭终端、移动终端(如汽车终端)、手持终端(如智能手机)。其表现形式有APP、小程序等。

认知模式的变迁


  一个文明时代,一定会有一个媒介成为商業传播的主流载体。于是,语言、大众媒体(全国性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分别成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主流商业媒介,以此媒介形成的认知模式分别是口碑、品牌和IP。
  1.农业社会认知模式:体验→语言→口碑
  语言产生之前,人的认知模式是亲身体验,从体验中获得认知信息。有了语言,体验+口头传播,就构成了口碑。口碑不是基于亲身体验,而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语言传播,是基于信任背书获得的间接信息。
  这是一个“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因为口碑会把“好酒”的好名声传出来。
  2.工业社会认知模式:大众媒体→广告→ 品牌
  学营销之初,教科书就告诉我们:好酒也怕巷子深。这是对农业社会主流认知模式的否定。
  工业社会,技术进步与城市化,带来了大众媒体的兴盛。在商业认知上,报纸、无线电和电视分别代表了三个阶段的大众媒体。
  报纸广泛商业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大众媒体的第一次高潮是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发明后,以宝洁为代表的肥皂企业争相投放广告,开启了“大众媒体→广告→品牌”时代,宝洁的象牙肥皂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大众媒体广告托起的品牌,电子媒体黄金时段节目也被因此被称为“肥皂剧”。
  20世纪60年代,电视取代无线电成为受众面最大的大众媒体,商业认知的主战场也随之转移到电视。
  广告主在大众媒体投放持续广告,并因此形成大众商业认知。这种认知结果,现在被广泛称为品牌。
  3.信息社会认知模式:自媒体→内容→IP
  移动互联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媒体失势。商业认知的主战场转移到自媒体。
  在大众媒体上,相同的广告内容持续播放,并因此强化品牌形象。但是,在自媒体上,大众媒体的广告内容很难被广泛传播。因为自媒体的传播,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因此,传播内容有很大差异。由自主传播的内容形成的商业认知,现在被称为IP。

口碑、品牌与IP


  口碑是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品牌是基于大众媒体的传播,IP是口碑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
  三种传播媒介,都是当时环境下传播效率最高的媒介,分别是语言、大众媒体和自媒体。无论哪种认知模式,发挥商业价值,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传播达到足够的密度。
  对于口碑而言,传播密度就是众口铄金;对于广告而言,传播密度就是“地毯式轰炸”;对于内容裂变而言,传播密度就是“集体围观,瞬间击穿”。
  传播密度从哪里来?口碑是消费体验的满意度;品牌是广告费堆积的传播覆盖率;IP是人设和内容的裂变能力。
  传播达到多大的密度才有商业价值?有点类似荷花定律。第29天还只开一半,但第30天一到,荷花满塘。
  传播密度只要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达到临界点之前是净投入,达到临界点后是净产出。临界点在哪里?可以试出来,也可以参照其他企业的样本。但一定要注意,临界点是不断变化的。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是一对矛盾。体验的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广告的认知强度低,但认知效率高。体验、口碑、广告、内容传播这四种认知模式的认知强度和认知效率的排列顺序:认知强度,体验>口碑>内容>广告;认知效率,体验<口碑<内容<广告。
  品牌传播,优先选择了认知效率,认知强度通过不断重复强化。这是效率优先。
  内容传播,只要引爆,认知效率非常高,认知强度又优于广告,而且只要内容有调性,投放费用还比较少,因而成为现在的首选。

媒介组合


  大众媒体出现后,广告虽然成为主要商业媒介,但体验、口碑仍在。
  互联网自媒体出现后,自媒体虽然成为主要商业媒介,但广告仍在。
  更有趣的是,过去传播效率很低的媒介,如体验、口碑,与互联网媒介结合,形成媒介组合后,如体验+自媒体,不仅认知强度高,而且认知效率也很高。
  媒介组合,除了体验、口碑、大众媒體、自媒体(社会化媒体)外,我还把现代组织(如渠道)、电商平台(如阿里、京东)、虚拟组织视为商业传播媒介。这些媒介的两两组合,就形成了多种组合认知模式。列表如



  在上述媒介组合中,我特别介绍三种:
  1.种草,又称安利。有分享、推荐的意思。
  怎么理解种草这种认知行为?我认为是网上口碑。以前,口碑是借助人际关系链传播,虽然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所以,工业社会没有成为主流认知模式。但是,当口碑遇到自媒体时,当口碑遇到虚拟组织时,口碑的认知效率大大提高了。
  我一直认为,社群是线下关系在线上的放大和延伸。个人的消费偏好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推荐,既有认知强度,又有认知效率。
  2.KOC体验+自媒体。
  体验是最强的认知模式,但效率也最低,单位费用也非常高。但是,对于高价值或高附加值产品,无论广告还是内容,都难以传递高端产品更丰富的内涵,而体验恰恰能够做得到,更不要说现在的体验已经进化到沉浸式体验了。
  当体验的强认知,遇到KOC的结合,就形成了“KOC+ 体验+自媒体”的组合认知模式。如果上述组合再匹配云店,使交易更便利化,那么,就成为高端产品完美的认知、交易和关系模式。
  3.渠道组织力+直播。
  很长时间以来,线下(渠道)一直站在线上(互联网)的对立面。但是,依托人链的直播系统,可以把整个渠道系统动员起来,通过直播的方式聚集在直播屏。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渠道流量,远比电商购买的流量有价值。慕思床垫3月份的渠道直播首透,董明珠“6·18”的102亿渠道直播业绩,吴晓波第2场直播与TATA木门的“渠道拉练”,都展示了场景直播+渠道引流+老板(网红)变现组合认知模式的威力。(刘春雄,本刊高级研究员,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科学的“劝”,是洞察消费者内心的感动和渴望,是解决冲突的核心关键。  一般来说,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从(迫于压力)。  第二阶段:认同(情感联系发生改变)。  第三阶段:内化(价值观发生变化)。  根据消费者态度形成的规律,我们可以抓住第一时间点,放大“劝”的势能,加速消费者的信任度,在第一阶段就简单、粗暴,一招致命解决冲突!“劝”是征服,而不仅仅是说服  营销中的“劝”
期刊
品牌是什么?  当说品牌时,到底在说什么?在我看来,品牌有四个语境:  1.把品牌当作一个营销概念时,我们在说它的定义  我比较认同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  我认同的原因是:这个定义足够中性,它表明了两点:第一,品牌是“符号”;第二,品牌
期刊
在智能商业时代,流量、锁客、有效转化都有很多痛点。没有流量等死,乱搞流量找死。这是流量之痛!客人来了留不住,客流不等于“客留”,这是锁客之痛!营销很热闹,销售提升乃至没利润,这是销售转化之痛。怎么办?  我的意见是:流量、锁客、销售转化必须一气呵成。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场景营销,打造三级场景:第一场景是终端,打造终端场景,引流;第二场景是产品,设计场景做产品体验,锁客即沉淀某类用户;第三场景是品牌,
期刊
新概念  立体连接的新营销落地操作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营销和电商、社交电商的新概念。  1.三度空间。线下、社群和网络,三个商业空间。  2.三位一体。商业的三个主要环节,认知、交易和关系,三位一体。即认知即交易,交易即关系深化,关系背书降低认知门槛。  3.立体连接。打通线上、社群和网络三个商业空间。  4.流量互通。线上、社群和网络的C端用户,可以在三个空间自由转换。  5.双线深分。
期刊
夫山泉是我国品牌史上的超级爆款,一款饮用水品牌高达64%的利润,撑起了母公司59.7%的市值。  但是我们迟迟没有发现第二个农夫山泉,即使是它的母公司(海南养生堂)也没有打造出新的爆款。养生堂旗下的东方树叶、炭仌、尖叫、农夫果园、NFC都表现平平。  上市后的农夫山泉会打造出新的爆款吗?本文通过回顾农夫山泉的成功战术,尝试探索打造爆款的有效路径。开创并代言一个新品类  我国的饮用水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
4.6万亿,这是中国目前餐饮行业的容量。而2010年,餐饮消费的全年零售额才突破一万亿元大关。10年间,翻了三番。美团点评最新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0》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餐饮行业依然存在巨大潜力,并有望在7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市场。  如此庞大的市场,引得各路英豪鏖战。截至目前,中国内地有超过2900家麦当劳餐厅,百胜中国共拥有9954家餐厅。与此相比,中餐厅的数字就逊色不少,疫情期间火遍
期刊
BAT们不仅是成就卓著的市场营销者,更是集中国营销实践和智慧之大成者。因此,弄清BAT们的营销思想,对研究中国营销传承和发展有较大价值。无疑,马云和雷军及其企业实践,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  同时,从传统营销到BAT们的营销;从中美合作共赢到中美贸易战、科技脱钩;从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到一方面继续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另一方面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
期刊
从疫情暴发至今,频频传出不少快消品企业亏损严重甚至濒临破产边缘的消息,但仍部分企业还是走出了“逆增长”的趋势,表现出“反脆弱”的特性。这其中,煌上煌数字化转型的突出成绩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案例。数字化升级,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结界”  在年初疫情的影响下,煌上煌不同于其他保守经营、缩减成本的企业,而是选择多次突破创新,4月21日以接近“亿”级巨资成立煌上煌杭州数创中心,背
期刊
古语有云“人不可貌相”,但人的大脑确实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人的外表而对其生成主观预判。尤其是在面试过程中,外貌有缺陷的人其能力也更易受到面试官的质疑,比如视障群体。事实上,如果经过特定的训练,盲人在某些专项技能方面甚至优于常人,可面试官对外观缺陷的偏见让许多优秀的视障求职者在一开始就设定了门槛。为了让视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哥伦比亚盲人康复中心CRAC决定展开一次独特的“盲选”活动。  既然面试官避
期刊
最近,吉利帝豪GL發起一项车门耐力极限公开挑战,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直播,向用户展示开关车门超10万次的挑战全过程,被官方称为“史上最无聊的直播”。  这一场看似持久而无聊的直播,却引来许多网友驻足围观。与直播带货不同的是,这场直播没有主播、没有明星、没有企业大佬,只有一台汽车帝豪GL和一个机器手臂。24小时内,这两位主角只反复上演一个动作——开关门,让用户亲眼看见汽车研发生产过程中车门检验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