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植物的“交谈”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看来,植物都是沉默不语的,因为我们并不能感觉到它们之间有信息交流。但其实,植物总是把各种密码信息发给邻近的植物,以便它们能抵御昆虫的袭击和其他威胁,并召唤这些昆虫的天敌来保卫它们,而人类才刚刚开始学会窃听这些秘密对话。
  植物之间的交谈以化学代码的方式进行——它们会散发出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碳分子,并将它散布到空气中,以此发出信息。挥发性化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在植物中含有的种类高达三万多种,极易在空气中挥发。某些挥发性化合物产生的气味,闻起来就像是草药或鲜花的味道,而另一些只有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才会被释放出来:譬如植物在遭受攻击的几秒内,会散发出绿叶挥发物,这是一种目前能检测到的物质,闻起来就像是刚被修剪过的草坪发出的味道。
  植物散发出的这些化合物,是它们对昆虫啃咬及其唾液、呕吐物、产卵所产生的液体所作出的反应。昆虫的啃咬会激发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乙烯或者水杨酸,这些物质能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也可以被释放到空气中,警告附近的其他植物有危险到来。
  为了证实植物的这种“交谈”,科学家做过实验:用小剪刀剪掉一丛灌木的叶子,在叶子的边缘和叶尖上制造了很多缺口,以此伪装成一只蝗虫或甲虫在啃咬植物的样子。几个月后,科学家发现灌木的很多叶子真的被蝗虫和甲虫破坏了,而灌木周围的其他植物却躲过一劫。科学家剪掉叶子的举动,无疑让植物认为自己正在遭受昆虫的攻击,于是就释放挥发性化合物到空气中。邻近的植物收到了信息,得以准备充足,躲过一劫。很有意思的是,如果把修剪过叶子的枝叶用塑料袋套上,那么周围的植物就接收不到警告信息,也无法对昆虫的进攻作出任何准备。
  挥发性化合物所蕴藏的信息,并不限于自己的种群,不同种类的植物也可以截获这种信息,譬如蒿属植物释放的警告信息,就能够激活西红柿和马铃薯的防御体系,但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种植物能截获其他种类植物的信息。
  而且,植物也不总是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截获,因为相邻的植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告诉邻居自己正在被攻击并不符合它的利益,它不可能对竞争对手发出警告,让对手幸免于难而自己却受到侵害。但是,植物被攻击后散发挥发性化合物是自然过程,所以其他植物总能接收到这些信息。
  奇特的是,一些昆虫也能截获植物的这种信息。对于它们来说,这种信息无异于进餐的信号。例如被红蜘蛛啃咬的苹果树,在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的时候,红蜘蛛也能接收到;雌性叶蜂在欧洲赤松上产卵,赤松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会吸引来它们的天敌姬小蜂,姬小蜂会杀死这些虫卵;烟草植物在被蚜虫啃咬时,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会召来寄生红尾蜂,它们会把卵产在蚜虫身上,孵化出的幼虫会把蚜虫吃掉。
  如今,当植物和植物、植物和昆虫能用挥发性化合物“交谈”时,人类才刚刚破解这种密码。科学家至今都不知道植物如何从空气中接受这些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分子是否可以直接被叶子所吸收,但他们确定植物确实会接收这种信息,并作出防御反应。
  至于植物如何解码化合物中的信息,至今还是个谜。科学家曾用装满特殊纤维的塑料袋罩在剪掉的枝叶上,收集植物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但依然难以鉴别这些活性成分。他们认为,要想破解植物的这种密码系统,必须同时解码整个生态系统的化学发生过程。
  科学家警告气候变化能扰乱植物间的交流,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一些信号可能会被放大,而另一些则可能会被抑制,甚至难以被探测。如果我们能够破解植物交流信息的密码,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所以,当你在公园里享受林木的幽静时,请记住这种宁静只是假象,因为在你的身边,有无数的信息正在传递,如果你能“听”到它们,你就会发现:整个公园的花草树木都在呼喊。
  大多数人对植物间的信息传递都感到十分陌生,因为它既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又属于微观现象,不容易为人们所察觉,自然也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对于这样一种现象,作者用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来阐释,使读者阅读起来兴致盎然,理解起来十分容易。特别是“窃听”和“交谈”这两个词十分生动,类似于“整个公园的花草树木都在呼喊”这样的场景描绘也让人忍俊不禁。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的确,当我们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会联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我们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会联想起壮阔雄奇的边陲大漠。含蓄、留白可以借助想象联想,达到“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的效果。没有留白的语文课堂,就好比有一条令人神往的山间小道,当你在想象小道的尽头一定别有洞天时,却还未走到尽头即颓然发现尽处是一个死胡同,一
期刊
语文者,“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这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的系统文件《奏定学堂章程》里对国文的说明,意思是语文作为一种实用性工具,其存在旨在改变国民的头脑及思想,因而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受师资水平与历史因素影响,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完全确立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主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强的学科,曾经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初中数学在整个中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新教材、新理念的推广应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正在朝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前进。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且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率低。如何走出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打造符合
期刊
英语教学的成果不仅仅在于培养语言知识应用人才,能力和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强化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信息量大,设置灵活,创新特点十分鲜明,顺应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在平常教学中善于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发掘教材潜力,将教学方法创新引入至课堂,达到课程教学要求,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译林版牛津英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因此个性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难点,但个性写作并不是无章可循。教师在实施个性写作训练时,不妨试试以下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是个性写作的根本,而语言重在积累,因此教师要狠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具体做法可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看到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词汇摘抄到本子上,并写下简要的点评,对精
期刊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已经成了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初中生正处于语文积累的初级阶段,对语文阅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在语文的积累中,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世界,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生阅读情况实在另人担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中学生
期刊
在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一种“重人文,轻语言”的现象,这就严重违背了语文写作的根本意义。新课标规定:“语文写作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学生对语文语言的正确使用,使得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得到提高。目前,教师已经注意到了语文写作教学中“言语形式的缺失问题”,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教学过
期刊
英语写作是学生应用英语进行文本记录、信息传播和表达等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英语学科能力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结合写作课堂的案例,简要分析写作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不够,当成阅读课教学  教师对写作环节思想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专门的写作教学模块“Task”,但部分农村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模块,将此当成阅读课来教学。  [案例1] 
期刊
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能力已经成为了数学教学中被高度关注的话题,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地进行解决,使得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打好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这样学生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就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学生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不能够抓住重点,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高探究能力必须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缺乏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善于质疑的品质。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使学生由对原有知识的不满足,而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和问题,不断提高质疑能力。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思维的起
期刊